看到嬴政这副样子,陈凡心里也不好受。
说实话,这位秦始皇陛下的命运确实不太好。
幼时,被父亲抛弃在异国,直到八岁才回到秦国。
少年时期,十三岁立为秦王。
而在现代,这年纪的孩子才刚刚上初中。
长大后,母亲为了情人背叛自己,奸夫还企图谋权篡位。
后来,花了十年统一六国,使得天下太平,却又被世人咒骂暴政。
历史上,这位君主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
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千古一帝,统一六国,南征百越,此番功绩无人可敌。
不喜欢他的人,说他焚书坑儒,荒废民力,严刑峻法,残暴无比。
史记中,嬴政被书写成一个“残暴,冷酷,无情”的小人。
甚至他的出身也被杜撰为见不得光的私生子。
可是,用心想一想,堂堂强秦,又怎么会找一个出身有争议的公子当国君。
可人的猎奇心,使得这种荒谬的思想,一直传到两千多年后的现代。
嬴政,就像是一个出现在古代的穿越者。
不被天地所接纳,却又凭着自己的才能,硬生生打破这天地规则。
使得秦始皇嬴政这个称号,流传千年。
但死后,却被这人间蝼蚁踩在脚下,使劲抹黑他的名声。
想到这,陈凡走到嬴政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背,轻声安慰道:
“陛下的思想太过超前,不被世人接纳。”
“这不是您的错,这只是时代不识英雄。”
“如今您的好被儒生看见,他们自然弃暗投明,跟随陛下。”
嬴政看着肩膀上的手,眼底一暗。
“世上还有先生一般的知己,政此生无憾了。”
说罢,嬴政喊宫人拿来好酒。
“先生,如今只有我们俩人。今日,我们不醉不归。”
嬴政豪气地挥手,他好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
好像,好像是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
“好,我们不醉不归。”
陈凡从来没有看过嬴政真情流露的样子了。
现在的嬴政才像一个人,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
而不是那个“事业狂魔”,那个“高处不胜寒”的君主。
…………
数月之后。
三川郡。
学堂上,孩童们在摇头晃脑的晨读。
“淳于越教你学仁。”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
陛下曰:学法才能成才。
大秦学子,当习法家之道。
……
片刻后,晨读结束。
方义礼拿着教棒敲了敲桌子。
“同学们,都背完了吗?”
“背完了。”孩童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很好,”方义礼满意的点了点头,“那我们该默写了。”
“啊!夫子饶了我们吧——”
众人一片哀嚎。
方义礼铁面无私,板着脸,让孩子们将书合上。
又是一片哀嚎……
…………
乡间田野。
一个少女在田间劳作。
太阳毒辣,汗水划过少女蜡黄的脸颊,滴落到土壤上。
“小崔,小崔——”
少女的好友——素素沿着小路,跑到小崔面前。
“你怎么来了?你不是应该在学堂念书吗?”
小崔好奇地看着眼前的玩伴。
“你怎么没去上学啊?就缺了你一人!”
“我的家里头的情况,你是知道的……”
小崔低下头,低声嘟囔道。
素素家境尚可,当陛下广开学堂时,素素的家人便为她报上了名。
而她自己……
她家境贫困,母亲早早病逝。
父亲前些年干活时,不小心摔断了腿,自此不能再下地干重活。
而爷爷奶奶年事已大,只能干些零活。
这一大家子的重担都压在这个只有十一岁的小姑娘身上。
她哪里还有资格去学堂念书。
“夫子说了,上学是免费的。”
“若是你学得好,朝廷有补贴的。”
“而且你可以等放学后,再来干农活啊!”
素素一口气将夫子的话说完。
听完素素的话,小崔也有些心动。
“快走吧,现在去报名还能赶上明早的课。”
素素一把拉住小崔的手,向学堂方向飞奔而去。
…………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道。
秦始皇嬴政广开农学班,天下百姓皆可免费学习。
此时,农学班。
一群百姓围坐在一起,有男有女,年纪覆盖各个年龄段。
“这个玉米,用途可多了。除了人可以吃,它还能用来做饲料。这玉米养出来的豕那叫一个白白胖胖。”
“这玉米要在每年的春季4月上旬种才好……”
讲台上,夫子讲得口吐飞沫。
底下的百姓一边记录,一边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他们的笔记各不相同,有的是画图标记的,有的是用简单的文字记录的。
但相同的是,一颗追求幸福生活的心。
因为有了农学班,他们知道哪个时间最适合种稻子。
因为有了农学班,他们会用那些新的农具了。
农学班,让这群农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了,他们的陛下是爱着他们的,陛下,没有忘记他们。
老百姓的心跟明镜似的,你对他好,他自然能感受到你的好。
后人记载:秦始皇五年,秦王嬴政,广开学府,招天下学子,无论身份高低,一律免费。庶人儿皆可识字念书。学子习儒法之道,习数理化之奇学,习墨家之工艺。百姓赞之三日而不绝。
(这段话是作者编的。大概意思就是:秦始皇五年,秦王嬴政建立许多学校,面向天下招生,无论身份高低,都不用交学费。平民百姓家的孩子都能认字读书。学生可以学儒法两家的思想,可以学数理化,可以学墨家的技术活。老百姓连着三天三夜夸赞嬴政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