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容被这“自知卑微”戳到了,“太后,如今四阿哥、五阿哥接连出事,他们没有生母在宫中,无人照拂,如今又有人藏在暗处对他们下手,太后娘娘,不若将他们二人接来寿康宫,也好让那背后之人多些顾虑。”
太后当年是见过九龙夺嫡的惨相的,她自己的儿子老十四便是夺嫡失败的牺牲品,自然不愿意见到孙子辈也斗个你死我活,安陵容这个提议,她是赞同的。
见这件事解决了,太后又安慰了弘历几句,安陵容问太后是否要追查此事,太后却说一碗绿豆汤,实在是难查,也容易酿成丑闻。
不过因为两位阿哥接连遭遇这样的事,太后连夜便差人将两位阿哥的东西搬到了寿康宫。
安陵容和弘历走了后,太后问竹息,“你看这两件事,像是谁干的?”
竹息姑姑道:“太后心里明镜儿似的,奴婢不敢胡说。”
太后叹息一声,“宫里除了她,还有谁在乎四阿哥的存在呢?”
竹息姑姑自然知道太后说的是谁,道:“好歹皇后有三阿哥这个儿子,不至于吧。”
“正因为有了三阿哥这个义子,才更要为三阿哥铺平太子之路。皇后真是越来越肆无忌惮了。宫中竟连一个压制她的人都没有。”
太后眉头紧锁,皇后再这样搞,皇上要后嗣凋零了。
若此前安陵容三姐妹还对皇后是个威胁的话,如今她看出来了,惠嫔对皇上彻底没什么心思了,熹嫔虽然有了阿哥,又有孕了,但也是对皇上淡了心思。
鹂妃对皇上虽然有心思,却始终没有怀孕。
“竹息,明日请皇上来一趟。”
第二日一早,得知四阿哥平安无事的皇后赶来想见太后,太后只与皇后闲聊了两句,皇上便来了。
接下来太后要与皇上说的话,皇后可能不爱听,但太后本来就想顺便敲打一下皇后,也没让她退下。
太后便将四阿哥这件事与皇上说了。
皇上的想法与太后一致,他并不想自己仅存的三颗半硕果斗的死去活来。
太后继续道:“如今四阿哥、五阿哥都在哀家宫中住着,长此以往也不是个事儿,哀家年纪大了,照料孙辈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皇上本来就有想法,此时顺杆爬,“皇额娘的身体更重要,弘历与弘昼便交给宫中其他高位妃嫔照料吧。”
皇后在一旁道:“后宫中的高位妃嫔,只有敬妃、鹂妃、端妃二人,如今端妃已经有了温宜公主,鹂妃又太过年轻,倒是只剩下了敬妃。”
太后心中早有决断,刚刚说的话不过是铺垫,“敬妃忙于打理六宫事务,只怕也难以对孩子倾注太多精力,还是放在鹂妃名下吧,不过是认义子,年纪差的不多也无妨。”
皇上道:“鹂妃一个人名下记两个义子,实在有些惹眼了,不如将弘历记在熹嫔名下吧。”
皇后一时不知她更气鹂妃还是更气熹嫔,只得暗戳戳给她们上眼药,“熹嫔可真是好福气,原本就有了六阿哥弘曕,如今还怀着孕,此时再添四阿哥,不知道要羡煞后宫中多少姐妹呢!”
皇上不为所动,“熹嫔自从生了弘曕,还未晋封过,此次便等她生育后一起办吧。”
皇后忙道:“皇上,此番动作,只怕言官要议论了。”
“无妨,”皇上摆摆手,“弘历生母身为卑贱,此次正好也是给弘历改一个出身。”
隔了几日,皇上便拿了个章程出来与太后商议。
“儿子想,熹嫔的父亲如今官位也不高,又是汉军旗下五旗出身,不如等到封妃之日,赐姓钮祜禄,年龄改一改,这样也好绝了外人的言论,至于弘昼,他生母裕嫔追封一个裕妃,只是记在鹂妃名下做义子即可,朕与鹂妃会有孩子的。”
太后觉得皇上这话槽点太多,又很疯批,一时不知道如何吐槽,不过到底是为了扶持他们三人与皇后对抗,倒也默认了皇上的疯。
只是看到皇上那样向往自己与鹂妃的孩子的样子,太后暗自决定助他们一臂之力。
弘昼在病床上知道了自己被记在鹂妃名下的消息,高兴得差点跳下床。
平日里要见鹂妃一次,总是要靠偶遇,现在他可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日日去请安了。
来看望他的弘历大概明白弘昼的心思,他拍拍弘昼的肩膀,“你我都是没有额娘之人,如今有了依靠和庇护,也能安心了。”
弘历在圆明园备受冷落时,只有当时的莞贵人对他释放了一丝善意,之后也是甄嬛对他多有帮助,此时能记在甄嬛名下,弘历当真也是欢喜的。
而且,以皇上对鹂妃和熹嫔的重视程度,他与五弟大概也能多得一些重视。
弘昼白了弘历一眼,觉得自己与他不一样。
弘历是因为找到了一个庇护和依靠而觉得高兴,弘昼确实因为可以与安陵容日日亲近而感到高兴。
弘昼并不知是为什么,他觉得大概是因为裕嫔去得早,他在安陵容身上找到了令他贪恋的温暖吧。
另外还有一件事值得高兴,皇上追封了他的母亲,也说明了皇上其实并未忘记裕嫔。
这对于一个自从母亲去世后,常年不受父亲重视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弘历没看懂弘昼的眼神是什么意思,不过大抵知道两个人都是高兴的。
“五弟,我先去读书了,等到你腿好了,你我兄弟二人喝些小酒庆祝一下。”
弘昼看着弘历远去的背影,嘟囔道:“读书读书,就知道读书。”
不过那上扬的嘴角,却说明了他此时极开心。
没几日,等皇上的旨意下来,安陵容便来看望弘昼。
弘昼满脸笑意,让飞白和积墨端上来了一大盘子各式各样的吃食。
宝砚在一旁笑道:“知道的人,说我们娘娘是你额娘,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我们娘娘的阿玛呢!”
“不许胡说。”安陵容斥责了她一句,手上却拈起一块茯苓糕,“来,儿子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