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花一出声,吓懵了在场所有人。
阿乱叔?
他可是于修承,她一个瑶山的小女娃,竟然喊她叔。
虽然他们都知道于修承在瑶山待过,还跟萧清关系匪浅,但两人回上京交集很少,如今萧清回到平宁郡王府,一个反贼的身份,谁不避开萧清。
于修承避开萧清是自然的事。
这时听到小女孩奶声奶气的叫于修承,他们颤颤惊惊的偷偷于修承的表情,看他会不会动怒,该怎么处置萧清一家。
邹氏心里暗喜,她刚刚在萧清身上受得气,这一下全部能出出来,她就等着看于修承怎么生大气,处置萧清这一家,哼!
但等了半晌过去,于修承看着似乎没有生气。
他反而先给花子夹了一块肥瘦相宜的肉放在花子碗里,示意她再吃些。
“阿乱叔也想你,我看你最近又长胖了不少,这肉没少吃吧?”于修承笑着问。
花子笑的更开心了,她夹起于修承给她的肉,塞在油花花的小嘴里。
“阿乱叔,肉可好吃了,花子都是大快大块的吃!”花子从萧清身上站起来,从桌上抓了一块肉,用油乎乎的小手放在了于修承的碗里:“阿乱叔,你这么瘦,应该跟花子一样,多吃点肉,给你,快吃吧!”
于修承非但不生气,反而从碗里夹起花子给他的肉,吃入腹中,一面嚼着肉,一面笑着点头:“嗯,这肉真香,一开始我怎么没发现,这肉经过花子的手,味道就变好了!”
邹氏狠狠吃了一惊,于修承不顾虑两家的关系?这一家可是反贼,他们还是商户,怎配跟他说话,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气的她心病犯了。
其他人也吃惊于修承对花子的态度,这哪里的容忍,这分明是宠溺。
玉卓贤笑着问:“于大人,这小娃跟你关系不错,你们……”
于修承没有顾虑的道:“她曾经喂过我水,给我送过吃的,在我最落魄时对我很好,我们啊,关系非常好!”
花子露出小白牙,笑的很开心。
邹氏见萧清和于修承互相不搭理,而于修承跟小女娃的关系好,他们之间若没什么,骗谁呢?
她故意挑拨着问:“这么说于大人跟小郡主的关系也不错了,你们私底下有来往吗?相信于大人跟小郡主在瑶山时,肯定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趁着今日热闹,小郡主和于大人不妨说几件来?”
于修承嘴角的浅笑微收,当即冷着脸看向邹氏:“老太太年纪这么大,好奇心挺重,老太太若是闲来无事,不如先关心关心自家子孙后代的问题,少打听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玉家才能长远的延续!”
邹氏被说的一脸乌青,她一个年纪这么大的老太太,被一个后生说的面上挂不住,她哪还有脸继续待下去。
“于大人今日说话句句带刺,老妇实在陪不下去,于大人吃好喝好,老妇先行离开了,哼!”
于修承不惯着她,耻笑道:“玉家后嗣能有今天,全是拖了老夫人的一身胆识,若没有老太太的硬骨头,玉家绝无这么多的故事发生,老太太日后凭着这一身硬气继续将玉家把持着,我看朝中有谁敢轻视!”
他说着扔下手里的筷子,笑着跟花子说:“花子,改天阿乱叔再带你去吃肉,今天算了,阿乱叔不想吃了,先走了!”
花子嗯了声,明亮亮的大眼睛闪烁着:“好呀,阿乱叔说好了啊!”
于修承冲她一笑,转身便走。
玉卓贤见于修承起身走了,连忙起身拦着:“于大人这席面刚开始,新郎新娘还未敬酒,于大人留步,留步!”
“这顿酒吃的没味,该走的人不走,该留的人……留不住,吃的没意思,我想要想陪我吃酒的人陪我……”他说到这儿,目光终于在萧清面上停留片刻。
但见萧清目光清灵如水,神情淡若青兰,对他和邹氏的离开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于修承见到此,心里气的发疼,她跟他服个软不会吗?
明明是她错了,明明是她跟一个快成亲的人私下往来,还说那么多气人的话,她一点歉意没有?
“走了!”他冷眸一沉,抬步便离开。
任由池中远和玉卓贤等人在他身后怎么挽留,他也不回头。
好好的一顿酒席,因着于修承的离开,谁也没心情吃了,那边要走却停在原地的邹氏瞪着于修承远去的背影发着愣。
江氏看着好好的一顿酒席,好好的玉家出路,全被这个老太太作没了,她心里气的不打一处来。
“好好的一顿酒席,好好的把人请到家里来,好好的想把玉家救回来,你说说,你说说这是干啥?想把一家老小照顾好,咋就这么难啊,我的娘,你就躲在屋里不出来,也不至于成这样!”江氏气的掉眼泪,她低着头怒道:“这么重要的时候,咋就不能忍着?这么大年纪了,这点事忍不住,这玉家日后该怎么办?你让一家子老小该怎么办?宁珏没了,玉家后继无人,再把池彦弄没了,这以后玉家池家江家没法活了!呜呜……呜呜……”
身旁的玉宁娇见娘亲被老祖宗折腾的哭诉,想去安慰又不敢安慰,生怕引火上身。
“你……你在怪我?”邹氏惊恐的看着江氏问。
江氏一忍再忍,这一刻不愿再忍,哪怕当着亲家的面,有些话不得不说,反正捂又捂不住。
“不能怪您吗?娘,于大人是我和夫君花了多少功夫请来的,池彦一场婚事,哪怕再不好,你老再瞧不上,那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那是咱们家辛辛苦苦求来的,你以后咱们玉家还是从前的玉家?咱们得罪了谁,您心里不清楚?”
她没把话说的太明显,他们谁也没得罪,是从自身开始腐朽,皇上这次选人,玉家和池家虽然没有积极的去推人,但仍被皇上盯上,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最有钱啊,连年大旱,朝廷粮饷急缺,几年下来,朝廷国库银两耗尽,他们需要各个食邑大户来去交纳,十万户候的靖远侯,第一个被盯上,玉家乃是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