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大宋水利
宋仁宗皇佑三年,三司再设一个部门为河渠司,但只是专门负责黄河和汴河的,嘉佑三年又被废除,改设为都水监。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面向全国的水利部门,但还是隶属于三司,直到南宋才归工部管辖。
同时仁宗时期设立了一个修河司,原本隶属于河渠司,河渠司废弃后隶属于都水监,这是一个下属机构。
同样的下属机构还有一个,那就是巡视修补堤防作用的河埽司,但这个衙门很早就设立,宋太宗时代就有了。
总而言之,大宋的水利部门官职太小,造成做事处处不畅,常常被地方官掣肘,却无可奈何。
因此赵昉一提出河道巡抚时,都水监郎中李仲昌马上就询问。
赵昉本来的意思是派遣临时的巡抚,并没想这么早推出督抚制度的,被他这一问愣住了。
督抚制度应该说是明清官制中最好的制度,虽然还有不足之处,比如总督的管辖区域太大,很容易形成权利太大问题等。
可督抚其实可以互相制约的,只是满清后期巡抚的权利渐渐被总督侵蚀,才被压一头的。
巡抚其实并不属于总督管辖,而是各理一块职责,都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只是到了后期,巡抚一般会被总督辖制。
但巡抚从来不是总督的下属,这一点从设立开始,到满清崩溃都没改变过。
督抚制度的最大亮点是,皇帝可以握紧地方权利,只要能驾驭好督抚,就能遥控地方大权,对于地方突发事件,有很强的处理能力。
特别是满清前期的督抚制度,总督总管一到两个省的军政大权,巡抚管辖本省军政大权,布政使管理一省政务,提督管理一省兵权。
这是很有效的处理平衡了地方军政大权,督抚大权在握,其实并没有直接掌握军权,军队其实在提督手上握着。
日常处理政务又是布政使,因此督抚制度像极了一个个地方小朝廷,但却不能独立,必须向中央忠诚才能保住权利。
应该说督抚制度是古代官僚体制,经过两千年的演变,取其精华后形成的最好体制。
宋代不适合督抚制度,因为皇权并没有达到最高峰,士大夫与皇帝共治成为天下人的共识,这一点谁也无法改变。
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别说赵昉没这能力改变,谁也改变不了,除非砸烂大宋朝,重新开创一个王朝才可能做到。
其实明朝也无法改变,除了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外,大明的皇帝一直都是无法完全驾驭大臣的。
明朝的太监背下一个又一个的黑锅,正是由于臣权架空皇权后,无奈的皇帝只好推出太监,跟大臣们打擂台造成的。
不然哪个皇帝愿意让太监掌权,真当皇帝是傻子呀,太监虽然是皇帝最亲近的人,可同时也是最危险的。
要知道太监是在宫中的,权利太大完全可以弄死皇帝,扶持一个年幼的傀儡,这教训在明朝以前就大量存在。
汉唐时代发生了多少起这事的,朱元璋不是傻子,因此早早就留下太监不得干政的铁牌,挂在宫里。
可后来的皇帝,还是一个个推出大太监来。
甚至被满清都不得不承认圣明天子的明孝宗,同样重用太监,更是恢复过西厂,还不是被大臣架空后无奈的举措。
“陛下!”
怔忡的赵昉被叫醒,沉吟了一下道:“今日时间太仓促了,先临时差遣吧,明年看看成效后再议是否常设。”
李仲昌有些失望,但皇帝说的有道理,没有经过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还是等到时候再说吧。
想明白的他马上再次问道:“陛下可有人选?臣以为此人必须要对水务很了解才好,否则容易不敢本职,而是只会追究官吏是否贪腐。”
这话立即引起许多人不满,李仲昌作为从六品的郎中,原本是没资格上朝的,只是今日不同,才有他上殿的资格。
不仅是宋代,古代王朝只有正五品以上在京任职官员,才有资格上朝,但每年有两次在京全员上朝的机会。
那就是正月初一的大朝会,和每年年终的朝会,今天正是嘉佑四年最后一次的朝会,开完大家就回家过年了。
李仲昌这话很容易让人产生歧义的想法,那就是他自己想当这巡抚,毕竟要论熟悉水务,还有谁比他这个都水监郎中更有资格。
可问题是郎中只是个六品官,巡抚使无论是南北朝还是唐宋,都是三品以上高官才能担任的。
虽然是临时差遣,可一旦担任过一次,那就是卸任后升迁的资格了。
好在赵昉知道李仲昌的为人,明白他要表达的不是这意思,笑了笑抬手压住底下的质疑声。
“吕卿处约可愿走一趟?此行不易,跋山涉水,卿年纪已老有理由拒绝的。”
赵昉看向吕居简,范仲淹不禁皱眉道:“陛下既知处约年纪大了,不如换个人吧。”
他这还真不是担心吕居简年纪问题,六十一岁的吕居简身体硬朗,并不是老态龙钟的模样。
而是以为赵昉对吕居简有意见,要知道现在的老吕官居东京转运使、龙图个直学士,去当什么巡抚使完全是被贬谪的意思。
不料他这话音刚落,吕居简上前一步道:“多谢范相顾念,不过小弟身健体壮,不怕山水险阻。”
说着面向赵昉长揖一礼道:“臣愿往!陛下能看上臣,是臣之荣幸,岂敢后与他人,必先争先也!”
赵昉满脸愉悦的伸手虚扶一把道:“朕了解你,卿乃全才,不仅对钱粮度支了若指掌,更是熟悉水利,最重要的是卿有决断能力,朕会赐你五品以下官员先斩后奏的权利。”
说着看向众臣道:“诸卿可知,朕设立这巡抚不同于以往的巡抚使,只有抚治的权责,而是配置三千禁军为抚标,以钦差的身份当场判决各地官吏贪腐、怠政等问题。”
这下满朝哗然,这权利太大了,宋代从没有钦差可以当场审判的权利,而是发现该处理的官员后,革职等候朝廷派人专门处理的。
更别说还带着军队出行,这是封疆大吏的节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