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暗戳戳的赵昉
“陛下远见,只是陛下想如何遏制生女真呢?他们并不在我方境内呀。”
赵昉说服了大臣们,但韩琦提出这问题确实不好处理,总不能去库页岛驻军,然后时常去收割一下生女真吧。
思索了一下后,赵昉提议道:“要不趁着此次辽国使者来,咱们告诉他完颜部壮大的过分了?”
富弼略一思考,点头道:“此计可行,驱虎吞狼,让他们去斗。”
韩琦皱眉道:“臣是担心辽国真的出兵后,吞并了生女真力量会更大呀。”
赵昉摆摆手道:“此时无须担心,正好趁着辽国陷入战事,咱们提前把西夏灭了,到时候我们会更强大,整合吐蕃各部和西域各国,到时候要担心的是辽国,而不是咱们。”
王尧臣赞同道:“不错,无论何时自强才不败的根本,大宋最大的危害不是辽国,而是两面被夹击,西夏必须灭掉。”
赵昉惊喜的望着他,这是第一次有文官提出要灭了西夏呀,自己最担心的是什么,还不是担心这些文官阻止自己征伐,被骂穷兵窦武。
见他那模样,韩琦翻翻白眼道:“官家真以为臣等不愿灭了西夏呀?臣等不好战,但也绝不容许乱臣贼子存在,西夏一向是我大宋封臣,却独立建国,这等乱臣贼子留之何用。”
赵昉这才明白自己会错意了,西夏跟辽国不同,原本是属于大宋的臣子,李元昊等于是造反成功的叛逆,士大夫们哪里容得下。
两天后,正式的消息传来,辽国使臣已经到了边境了,这下朝臣们都知道了,顿时炸开的讨伐章惇惹事。
但这事赵昉早就跟宰辅们商议过,内阁很快就做出回应,等辽使到来再当着他们面贬谪章惇。
赵昉现在不管这事了,悄悄地召见五军都督府诸位总督,一番商议后定下策略。
“子纯一定记住,此次你去西北时犒劳西军的,可别被巡按御史发现端倪,还有,西北各路监察人员都得预防。”
王韶兴奋中带着些许担忧,皇帝今天秘密召见四大都督府十二位主官,竟然是要攻灭西夏的大事。
这对转为武职的他来说,是最大的幸运,这是灭国之功呀,可赵昉还给他一项任务让他忐忑不安。
迟疑一下,他还是说道:“陛下让赵王随行,臣担心他的安危呀,毕竟大王从来没出过东京,何况那是边疆。”
赵昉摆摆手道:“朕也不怕说丑话,让老二去是给他混军功的,朕就两个弟弟,自私了些,但安全方面卿放心,老二虽然懒惰,但也是从小跟我学武的,皇城司和宫中禁卫也会保护他,你只要别让他上战场就不用担心他的安危。”
王韶点着头,最后再问一句道:“大王要是拦不住呢?”
赵昉一瞪眼“哼”的一声道:“他敢!朕会下旨给护卫,他敢乱来就给我绑了,押回来朕亲手揍他。”
这下王韶放心了,可狄青迟疑一下道:“陛下此举会让大臣们不安的,大王有了军功,那今后如何安排,这……”
赵昉笑道:“汉臣还是这样谨慎,大臣们要闹朕不会听不见呀,再说皇弟亲征又不是现在才有的,祖宗不就是这样干的,太宗当年也跟着太祖皇帝,屁颠的上战场,我赵家本来就是武将出身,子孙难道要忘本不成。”
这话让在场的十二位武将震惊之余,感到极度的兴奋,皇帝果然不是嘴上说说的文武并重。
其实也难怪,虽然内阁和枢密院如今分工了,但长久以来的习惯,大家还是没适应,武将们还是心中惴惴的,总觉得不现实。
特别是如今那几位内阁成员,给军方的压力太大了,都是名重天下的名臣,哪里是他们敢质疑的。
狄青这位武将最高勋阶的大将,对韩琦等人都是恭恭敬敬的,别说其他武将了。
这次的军衔制度,只有狄青一个被评为大将,剩下的五军都督,不是中将就是少将。
没办法,他们资历确实不够,赵昉即使想给他们高阶,也要遵从大宋的选官制度,铨选和磨堪。
就算杨文广,资历够了可功勋度不够,老杨真的没参加过几次大战,跟他老爹杨延昭差远了。
他在禁军中熬资历的时间更多,这不仅影响了他的评级,也让武将们看到功勋度的重要性。
像折继祖和种祜、种谔,他们的功勋度就超过了呼延守用,高遵裕等人,不是赵昉偏心,而是他们在西军中的战斗经历。
当然,功勋度也不是说只有打仗,赵凡设计的功勋度,还包括其他,只要是为国为民做出贡献的都算。
比如赈灾、治水,保护百姓生命财产等,只是眼下这些人并没有多少这方面的贡献。
但定下这规矩后,日后肯定会很多人愿意干,赵昉这是有意识的在改变军队的思想。
古代军队有一点是很恶劣的,那就是兵不如匪,盛世太平时还好一点,一旦有一点点动乱,杀良冒功,劫掠地方者比比皆是。
而这一切就是思想问题,军队把自己跟百姓对立,说白了其实是人类的劣根性,喜欢欺负弱小。
这太需要严明的军法约束,同时更需要正向的思想教育,而这些若是跟利益挂钩,自然会让绝大部分人愿意去执行。
赵昉绝不会就凭嘴巴去教育人,他知道那根本没用,只有利益能让人自愿去遵守规矩,这是人性。
两天后王韶带着队伍出发,名义上是去西北劳军,实际上是去跟刘昌祚合计何时动手。
由于他是海军都督府的签事,大臣们还真没怀疑他的目的,但赵昕的出行可把大臣们气的跳脚,只是辩不过赖皮的赵昉,无奈的批准了。
赵昉一面修改祖制,一面又拿祖制来当挡箭牌,可谓不要脸至极,可大臣们没办法呀,变法不是更改所有祖制,祖制还是一面招牌呀。
赵光义,甚至赵廷美都曾领兵出征过,凭什么赵昕不能,何况这次还不是他去出征,而是去慰劳军队。
你要说他年轻,那更是屁话,赵匡胤黄袍加身时,赵廷美才十三岁,第二年不就跟着高怀德去战场了。
虽然打仗没他的份,可人家确实上战场了呀,老赵家那时代的儿子,没有一个不学武的,谁让他们的父亲是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