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乐极生悲
“距离更远!”
晏几道诧异一下问道:“远距离的咱们不是有虎蹲炮吗?”
赵昉点点头道:“虎蹲炮在战船上放置不便,咱们海战缺少火器呀,就那些火箭、火球、毒烟、火油,威力不够啊。”
其实虎蹲炮是能够上船的,解决后坐力对甲板的破坏其实很简单,用柚木做甲板就行。
若是要增加耐用性,还可以在柚木上锁一层铁板,别说虎蹲炮了,就是后来的红衣大炮,照样用在木制帆船上。
赵昉不是没想过这点,只是大宋出产柚木的数量太少,本来就要用在龙骨和水下部位的,再把甲板换上柚木,需求量太大了。
柚木不仅坚硬,更能耐腐蚀,这是历史验证过的,凡是柚木制造的海船,能用三五十年,可以跟后来铁船相媲美。
其他木材只能用三五年,就算是欧洲的橡木,同样只能用五六年,根本跟柚木没法比。
欧洲人的风帆战舰,也是在殖民亚洲后,才发现柚木的珍贵的,开始换上柚木造船。
柚木生长在热带,最好的是缅甸,带有金丝被称之为金丝柚木,中国只有云南、两广、福建和台湾有,其他地方无法种植。
而此时的云南是大理国,台湾才刚刚开发,许多深山老林根本没进去,也不敢进去。
因此大宋极其缺少柚木,只能用铁木等质地较硬的木材代替,至于杉木、松木等看起来高端的木材,因为木质软,造船远远比不上柚木。
商船无所谓,战船是一定要质地坚硬的木材,特别是火器时代,因为质地坚硬的木材,被炮击后不会有太多木屑。
别小看这木屑,那可是引火的好东西,海战如果引起火灾,那就不是输的事了,稍不小心就是全船覆灭。
晏几道听到赵昉是为了这,认真想了想摇头道:“此事不可行,引线燃烧若是太长,加上急速的抛掷,大风中根本不可能保证不熄灭。”
赵昉哑然,想想也明白了,用手抛掷速度不会太快,若是用器械抛掷,那空气流动的动能是极强的,以现在的技术根本无法做到不熄灭。
“算了,这事作罢吧,还是研究一下火炮更实在。”
晏几道却在这时笑起来道:“官家可想过,咱们可以就用手投掷,接舷战时可以用于海战呀。”
“对呀!瞧我这脑子。”
赵昉这下反应过来了,自己陷入后世那海战的幻想中,忘了在大口径火炮出现之前,海军作战其实接舷战才是最经常用的战法。
其实不止是火炮出现之前,就算是火炮出现之后,全世界的海军作战,接舷战还是经常发生的。
直到一艘战舰,用上数十门火炮,远距离的攻击敌船后,接舷战才渐渐消失在历史当中。
至少在郑成功大战荷兰人时代,还是以接舷战为主的,那时候的荷兰战舰已经有十几门火炮了,还是挡不住被靠近登船。
海战最具有标志性的改变战法,是英国人风帆战列舰时代,以战舰侧面对敌一字排开后,开火炮击对手。
在这之前的海战,战船是没有侧面对敌的,这是武器的更新后战法随之而变,才有这标志性的作战方式。
这时代的海军作战,打完一面的炮弹后向前行驶,画一个弧线换个方向,以另一个侧面再次对敌炮战。
这种战法像极了古时代的骑士作战方式,任何花俏的手段在强大的火力之下统统没用了。
这恐怕也是为何西方的军事着作,远远落后于东方的原因,因为他们没经历过东方那样多元化的战争。
古代的西方一直都是贵族作战模式,一直到中世纪结束,还依然是骑士作为战争的主力,平民根本没资格参加战争。
而东方的贵族战争在春秋结束,战国时代开启是就已经被扫进垃圾桶,这在中国的兵书上有一个显着的分界线。
那就是《司马法》和《孙子兵法》,司马法是总结贵族战争的军事着作,孙子兵法已经是平民战争的纲领了。
“对了叔原,多关注一下那些酷爱杂学的人,朝廷中阻力太大,你这可以自行招募,给不了官身,但可以在银钱上多给奖赏,鼓励那些人钻研新发明,特别是各种物品融合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记录下来,找到规律。”
赵昉哀叹跟古人解说化学变化太难了,许多词语根本不能用,因为后世的汉语单词,跟古代意思完全不同。
特别是那些物理化学类的名词,每个字大家都认识,可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因为后世的不少汉语词汇,其实来源于日本,日本人翻译欧洲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词汇有许多。
而那时代的中国人,几乎都是学习日本人翻译的知识,满清派出去留学的人员,去的最多是正是日本。
一直到民国的早期将领,大多数都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包括老蒋。
晏几道在这几年了,自然明白这些学问的意义,再说他从小跟着赵昉,肯定会被影响。
听到这话忙点头道:“此事我一直在办,官家放心吧,所谓奇技淫巧那是玩乐的事,对于其他有助于民生的技术,不在这范围,这道理从小就听你说过了。”
赵昉听的大乐,笑哈哈的拍拍他的后背:“行,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就跑来一个人,一身皇城司亲事官的打扮,气喘吁吁的过来跟高居简低语几声。
高居简眼中出现惊讶神色,马上接过他手中的信件走向赵昉。
“官家,颖国公去了。”
赵昉一怔“去哪了”?马上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眼圈瞬间红了:“不是上个月还说好好的吗?怎么这么突然?”
“官家节哀,国公爷也七十六岁了……”
“朕知道他多大岁数,这混账死老头,明明说好的等我三十岁过生日的!”
庞籍去世了,这消息顿时把赵昉刚才的喜悦冲的荡然无存,这位心狠手辣的老头,为了他连士大夫的脸面都可以不要。
或许在北宋名臣中,他连前十都排不进,但对赵昉来说他却是最好的宰辅大臣,比范仲淹还好,因为只有他是不分对错的支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