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豪的海外团队,这次在沪海的交流一共进行了两周多,除了对那些潜在供应商进行了一系列考察之外,也与内地团度交流起了技术和市场的热点。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灯塔与霓虹的半导体争端。
早在1982年,霓虹的dRAm市场份额,就超越了灯塔,成为了全球第一。
而霓虹的进攻并没有停止,在过去的两年间,霓虹dRAm的市场占有率仍在持续的攀升,去年已经占据了全球约7成的市场份额。
而霓虹的进攻手段,也非常的简单清晰。除了dRAm的产品质量比灯塔更好外,也还在对大规模的发动价格战。
受到这种价格战的冲击,这两年,全球dRAm价格,出现了大幅的下跌。
1984年时,dRAm价格还在4美元一片,但进入了1985年,dRAm价格已经跌破了一美元的的大关,而且还在不断的下探,甚至达到了0.3美元一片的历史低价。
这个价格甚至已经跌穿了,灯塔生产厂商的制造成本,灯塔厂商按照这个价格进行销售的话,卖一片亏一片,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后世,不少人将围绕dRAm产业的凶狠市场争夺,形容成了半导体战争或dRAm战争。
而1984-1985年的这一波产业争夺,则是被当成了后来一系列战争的开篇之战。
只不过,如果仔细看待这场战争或市场争夺的话,其实与后面的几次战争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dRAm自从被INtEL商用化以来,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在这次产业战争之前,dRAm的价格一直非常高昂,获利能力也很诱人,因此已经吸引了全球四、五十家厂商入局。
不过,这个时代的dRAm产业整体规模,其实与后世比起来,还远称不上庞大,也没有哪一家厂商,拥有超大的产能。其实还是处于那种,群雄刚刚开始并起,草鸡互啄的阶段。
而且,这四、五十家的dRAm厂商,其实也大部分都是灯塔、霓虹的厂商。
至于欧洲、东亚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小dRAm厂,例如刚刚冒头的三星,但其实还根本没有形成什么行业影响力。
dRAm产业,起源于灯塔,70年代的市场竞争,其实是诸多灯塔厂商,在进行内部争夺。
而霓虹是70年代末期,才成功打入灯塔市场,也将原本灯塔的内部竞争,转变成了国际竞争。
从事后去观察,其实这一次的产业争夺,可以形容成为霓虹厂商,对灯塔有组织、有预谋的一次集体掠夺。
霓虹参与进dRAm产业的厂商,最有代表的就NEc、东芝、日立。
这三家厂商,也曾一度联手占据了全球半导体厂商排名的前三强。
在霓虹通产省的协调之下,这些霓虹厂商并没有进行激烈的内部争夺,而是在市场策略、技术研发上,进行了大联合,集体对灯塔的dRAm产业发起了冲击。
霓虹在半导体领域咄咄逼人的攻势,自然早就引起了灯塔发面对注意。
早在1983年美国商务部明确认定:
“对灯塔科技的挑战主要来自霓虹,目前虽仅限少数的高技术领域,但预计将来这种挑战将涉及更大的范围”;
“维持及保护灯塔的科技基础,才是国家安全保障政策上生死攸关的重要因素。”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灯塔其实在过去的两年中,一直在媒体上,宣传霓虹的科技威胁,引导民众去反对霓虹产品的入侵,而且也开始推出了不少的反制措施。
1984年,灯塔就成立知识产权委员会,又制定《半导体芯片保护法》,开始限制本国技术外流。并从多个方面,开始向霓虹进行施压。
只不过,此时霓虹在dRAm产业端,已经取得了事实上的战略优势,自然不愿意功亏一篑,仍然顶着灯塔的压力,在继续大举进攻。
而到了1985年,灯塔半导体产业,就已经彻底扛不住霓虹的攻势了。
这时,灯塔的商务部也开始了亲自下场,对霓虹半导体产业,启动了臭名昭着的301调查。
历史上,就是这一时期,INtEL出现了严重的亏损,并不得不主动退出了dRAm行业。
然而,这一世的历史有了些不同的变化。
去年的时候,英豪与INtEL达成了协议,全盘收购了INtEL的dRAm产业。
这次交易完成之后,INtEL摆脱了在dRAm业务上的困境,被灯塔财经媒体,盛赞为英明而有预见性的业务转型。
而英豪自从接手了INtEL的dRAm业务和那些工厂之后,就一直面临着dRAm价格跌跌不休的外部环境。
陈兵对dRAm市场的激烈竞争,倒是非常的淡定,根本不在乎dRAm市场价格的剧烈变化。
这不仅是因为英豪有钱,能抗住这种市场竞争压力,更是因为英豪有极大的dRAm产能消化能力。
dRAm的最大下游应用市场,就是计算机产业。而80年代,pc机还处于市场的导入期间。
如果从Ibm推出pc机算起,其实到了现在这个时点,pc机的推出,也还不到四年。
虽然pc的应用市场增长很快,但每年出货的绝对数量,还只是处于几百万台的数量级。
受到计算机市场成长的带动,dRAm的需求其实一直是在高速增长的,只不过霓虹dRAm产能,在过去几年扩建的更快,造成了短期的市场供过于求罢了。
英豪现在可是仅次于Ibm的全球第二大pc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视游戏机制造商,每年需要自用的dRAm就是一个极大的数字。
英豪的dRAm消耗量,每年都在快速的增长,这种增长虽然不足以抵消全行业的短期供大于求,但消化英豪自己的dRAm产能,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大压力的。
这也是陈兵敢于在去年就接下INtEL的dRAm产业,并继续在李家坡建厂的原因。
后世,许多人总结三星在dRAm行业上的成功,认为三星的逆市扩张战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三星的这种逆市扩张战略,在事后看,其实逻辑还是比较清晰的。
就是当行业陷入谷底、市场短期供大于求时,三星不仅不压缩产能,反而是投入巨资,继续大力扩张产能,等到市场回暖之后,再去赚取更多的利润。
这种策略的核心,其实是财团或政府巨额的资本支持,用资本来不惜代价的帮助三星熬过行业谷底期。
对英豪来说,这次在李家坡设厂,也是在行业市场下行期进行的产能扩张。
但英豪最大的凭借却不是巨额的资本,而是自身的产能消化能力。
因此英豪的扩张策略,远比三星那种依赖资本支持的扩张策略,风险要小很多。
只要英豪的计算机产业不崩盘,英豪的dRAm产业,就不会有太大的经营风险。
英豪其实到现在为止,进入半导体领域的时间也才三年,
英豪的最先进工艺制程,都是源自INtEL的dRAm业务。
因此,其实英豪的海外技术团队,现在的工作也主要是集中在dRAm部门。
英豪凭借计算机部门来支撑dRAm产业,固然让英豪的dRAm业务,能够稳定的发展。
但对于英豪的这些半导体精英来说,这种局面,并不能让他们完全满意。
因为对计算机产业的依赖,其实就是对dRAm部门重要性的削弱,长期下去,会让dRAm部门的内部话语权,持续下降。
尤其是现在李家坡工厂,也已经进入了试产阶段,很快就会投入大规模的量产。这可是会进一步加剧,dRAm部门对计算机部门依赖度的。
这当然不是,这些心高气傲的半导体精英们,希望看到的局面。
这些海外团队的半导体精英们,其实对于如何摆脱当前的尴尬境地,已经进行过多次私下的讨论,只不过却并没有找出太好的策略。
这批海外团队,这一次齐聚沪海,与内地团队交流,与内地供应商交流固然是表面的工作。
但他们其实更想要的,是与陈兵交流,确定一下未来英豪整个半导体部门的长期战略,尽快摆脱尴尬地位。
而类似的要求,其实内地的团队也有。
英豪现在在内地已经建起了两家Ic厂。
其中,特区的工厂是建成最早的,主要生产电视用的Ic和Z80,都不算不上是什么高端的产品。
至于这个沪海厂,更是为了拉动内地的供应商,拖延了半年的建厂周期。
而沪海厂规划的主要产品,无论是FpGA、还是pbh或沪海研发中心开发出的Ic产品,其实都是新品,暂时并没有哪个产品形成了明显的市场优势。
赵建康和虞博士是英豪半导体部门的领头人,他们知道陈兵一直对半导体产业极为重视,也对半导体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甚至亲自去挖角了不少的技术人才回来。
但对于英豪半导体产业的整体布局,其实两人一直没有完全看明白。
之前两人也找陈兵分别交流过几次,但陈兵一直没有透露他的整体规划。
陈兵只是告诉两人,英豪的半导体团队,是多方拼凑出来,太早去讨论战略布局意义不大,先将团队融合起来才是当务之急。
因此过去这一年多,赵建康更多的是在沪海、虞博士更多是在李家坡,借助建厂的机会,让技术团队互相熟悉融合。
但到了现在,沪海厂已经投产了,李家坡的工厂也实际解决了大部分的技术问题,投产在即。
这时正是英豪诸多技术团队,一线工作压力最小的空档期,借着这次在沪海交流的机会,二人再次联袂找上了陈兵,希望陈兵能够明确未来的战略发展规划。
这次,陈兵就不再故作高深了,而是告诉二人,将在沪海的核心技术团队,都召集起来,陈兵会与诸人就英豪的半导体战略布局,进行一次深入的讨论。
不仅如此,陈兵还专门打电话,请远在灯塔的赵平和坐镇香江的李世豪也赶来了沪海。
为此这次的讨论,还特意的押后了两天。
这次讨论会,参会的总共也就只有十几个人,却都是半导体业务的最核心人物,规格极高,。
讨论会的形式也比较特殊,连会议桌都没有摆放,而是有些类似课堂的形式,在前方设立了一个巨大的白板。
等到诸人到齐坐定,陈兵就走到了白板前面,面向众人,
“诸位都是我们英豪的核心,加入到英豪也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应该对英豪半导体产业的情况,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了。
我们英豪的半导体产业已经发展了三年了,感谢诸位的共同努力,我们英豪的半导体业务,现在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也算有了一定的地位。
今天我把大家都请到这里,就是为了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明确我们英豪半导体业务的发展方向。
赵博士,你是最早加入英豪的,是我们英豪半导体业务的奠基人,就请你先来帮忙梳理一下,我们英豪过去三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陈兵简单的开场白之后,直接就点了赵建康的名字,这其实也是在明确赵建康的领导地位。
赵建康也当仁不让,开始回顾英豪的半导体业务历程,“我们英豪的半导体业务,是1982年,从RcA收购了一条旧电视机Ic生产线起步的。。。。”
赵建康在讲述的同时,陈兵也开始在白板说书写,将英豪现有的主要半导体相关业务,一条一条记录在了白板上。
等到赵建康用七八分钟时间,讲完英豪的半导体业务发展史,陈兵记录的内容,也已经写满了左侧超过三分之一的白板。
陈兵向后退了几步,站到了白板的左侧,侧对着这些核心高管。笑呵呵的问道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半导体业务版图,内容真的不少,大家会不会感觉有些杂乱?”
诸人之前一直边听赵建康的介绍,一边在看着陈兵板书,现在听到陈兵的话,再看看白板上的内容,确实非常的庞杂。
英豪的产品线,从最开始引进的电视机Ic、到购买了授权的Z80,收购RcA带来的不少散乱芯片产品、收购自INtEL的dRAm、再到自己开发的FpGA、闪存存储产品、和一些其他新品。
其中有一些产品,目前还是在研的新产品,不少人还是第一次听说,例如那个闪存、还有腐国团队在搞的精简指令集cpU。
产品的跨度可以说非常的宽泛,而且诸多产品线之间,往往并没有太多的相互关联。
再看英豪的工厂,也有内地、灯塔、李家坡,大大小小十座工厂。
英豪的研发中心,在内地、香江灯塔规模都不小,另外还有很多分散在研发中心之外的独立团队。
更有甚者,英豪还在向更上游的Ic设备布局,有pbh半导体设备、启航半导体和远在荷兰的阿麦光刻机。
这么多内容,一条一条被列在了白板之上,确实是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庞杂,一时很难抓出清晰的脉络与头绪。
陈兵的声音再次响起,“我们英豪的半导体业务,包含的内容如此庞杂,是因为这些业务的来源其实各不相同。
我们英豪的半导体业务,是利用收购来的RcA半导体部门、INtEL的dRAm部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继承了这两个来源的产品线。
哦,还有这个精简指令集cpU的项目,是我在腐国收购A计算机公司的时候,带进来的项目。
同时,我们英豪也在自己开拓一些新的产品线,例如购买了授权的Z80、与INtEL一起在合作开发的闪存产品、以及我们自己团队已经推出的FpGA。
至于那些半导体设备业务,则是我们英豪自己主动在拓展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英豪集团是白手起家的,创立时间并不长。
从1980年英豪创立,其实前两年是在依靠游戏机、计算机等产品,积累发展的现金流。
但我一直认为,只有掌握了真正的核心技术,才能拥有更突出的竞争力,因此我们从1982年开始,尝试进入半导体领域。
但那个时候,我们英豪其实是,没有一点半导体技术积累的。
因此,我们的策略就一直是以外延收购为主,在不断的追逐各种半导体的技术积累,这才有了后来收购RcA的半导体部门和INtEL的dRAm业务。
在这种并购扩张的同时,我们也在不停的尝试,建立自己的各种研发体系,因此我们也有了不少,自己拓展的产品线,以及半导体设备业务。
可以说,过去三年,我们英豪一直就象一个贪婪的怪兽一样,一直在不停的进行扩张。
而诸位,也是在英豪的扩张过程中,陆续加入到了我们英豪来的。
去年的时候,赵博士和虞博士就曾经找我聊过,我们这么多的业务太庞杂了,必须要进行有序的整合。
对于他们的这个建议,我自然是非常赞同的。
只是去年的时候,我们刚刚收购了INtEL的dRAm业务,有大量的人员是那个时候才进入我们英豪体系的。
大量人员的增加,新团队的融合,其实都是需要时间的,因此一直拖到了现在,我才把大家聚集在了这里。
现在,大家看看,以我们英豪现有的这些基础,应该如何进行梳理与整合?”
这些产业布局,都是陈兵弄出来的,陈兵对于如何梳理整合其实是早就有明确想法的。
他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先向诸人提问,是想看看诸人,有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不同想法。
但下面的坐着的诸人,从赵平以下,都没有敢于轻易的发言。
在座的这些人,其实大部分都是偏向技术的高管,虽然对于半导体行业、技术很熟悉,但并不擅长经营布局。
看着英豪现在这么庞杂的业务内容,他们其实一时真理不出头绪来。
陈兵等了一下,看诸人没有人想发言,陈兵到也不失望,这么重要的会议,诸人不肯轻易发言,也可以理解。
陈兵不再拖延,而是自己一边走向白板,一边说道,“你们既然暂时不想讲,我就直接讲讲我的想法,然后大家可以展开讨论。
在我看来,半导体产业说复杂可以讲的很复杂,但说简单也可以说的很简单。
只要拎清这些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找到一个线头,其实可以分解的比较清楚。
简单的划分,半导体业务,其实只有两个核心,一个是芯片的设计,一个是芯片的生产制造。
我们英豪现在已经有十座生产工厂,因此最适合做我们英豪产业线头与布局基础的,就是芯片的生产制造。”
陈兵说完这几句,开始在白板的空白处写写画画,而这个空档时间,下面的人却在互相交换着眼神。
陈兵虽然还没有开始详细的解释,但就陈兵现在说的这个结论,就马上得到了下面大多数人的认同。
这次来开会的,大部分都是负责生产管理的团队,几乎没有芯片设计团队过来,陈兵将芯片生产制造,作为英豪的布局基础,天然的在这群人里,就能获得巨大的支持。
很快,陈兵在白板上就画出了一个比较清晰,并不复杂的图示。
这个图总共分了三层,中间一层是一个比较长的方框,下面的一层是数个小方块,上面的一层是数个小圆圈。每一层之间,又用向上的箭头符号,进行了连接。
陈兵一边解释,一边向图示中添加文字。
“半导体制造业,有‘制造业’这个称谓,在我看来,工艺制造能力,自然是整个产业的核心。”
他说着将“工艺制造”四个字写入了中层的长方框。
“构成工艺制造能力的,自然是各种技术、设备、和供应链。
我们英豪自己涉足上游的半导体设备领域,其实核心的目的,还是为了打造我们的制造能力。”
说着,陈兵将下面一个个小方框里也加入了文字,就是上游供应链的代表内容。
“而我们的制造能力,要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利润,就需要以各种产品线为媒介,这些产品线的种类,我们可以先先去忽略它。”
陈兵又在最上方的小圆圈旁标上了,“产品1、产品2、。。”
等到标完,陈兵再次向边上走了两步,让出了身位。
“诸位现在再来看一下,我这张简单的图里,是否已经包含了,我们英豪现在涉及的所有半导体相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