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卫,战堡前,已经有六家商队了。王家商队,商队负责人这几天心情很差,经常冲手底下的人发火,也就王振江能和他好好说上几句话。
“三少爷,这都已经五天了,大同府怎么搞的,还没解决!”
王振江这五天来也没闲着,他凭借着王家三少爷的身份,动用了不少关系,拿到了吕梁营的情报,包括吕梁营的来历和行都司欠饷的事情。听了负责人的牢骚后,王振江给他递过一封信,道:“你先看看。”
商队负责人看完了信,有些惊讶道:“这吕梁营怎么会是客军?还有这行都司,竟敢扣这些丘八们的饷,这不是要闹出乱子,难怪大同府没办法。”负责人做生意这么多年,深知欠伙计工资是一件犯忌讳的事,更别说欠当兵的饷,这已经是要命的事了。
“这事情很麻烦,我的意思是再等两天,若大同府还解决不了,咱就自己出塞,出点血就出点血。”王振江道。
负责人迟疑了一下,但最后也只能无奈道:“好吧。”继续拖下去,等天气更冷了,就别想着出塞了。
大同府,行都司,指挥使送走代王府刘管事后,手里直接签了一份命令,是关于结束吕梁营协防返回永宁的命令,但现在吕梁营受张远节制,命令必须通过张远才能执行,更何况看谭良栋现在的架势,把命令强行下达,他也不见得会执行。
总兵府,张远接到行都司关于结束吕梁营协防的命令,笑了笑,直接叫来自己的亲兵,道:“你把这份命令给了张珪,就说我说了,让他把这份命令等过了年再给谭良栋。”
“是!”
两天后,知府和行都司仍旧没有实质性的行动,王家商队决定出塞。谭良栋按货物抽税,一辆车抽八两银子,王家商队一共十五辆车,吕梁营一共收了一百二十两银子。
王振江交了银子后,见到谭良栋后,问了一句:“听说把总大人是来自吕梁?”
对于配合自己的商队,谭良栋还是很和善的,点点头道:“是的。”
“哈哈,谭把总,吕梁是个好地方啊,盛产煤炭,说不定以后大家还会有合作的地方。”王振江笑了一声后道,还给谭良栋留下了一句有些莫名其妙的话。
王家商队出了塞后,其余各家商队眼见耗下去也不是个事,都纷纷排着队出塞。
敢在冬天出塞的商队不多,玉林卫这过了九家以后,后续就再也没有商队。谭良栋从这九家商队一共收了九百八十四两银子,再加上从蒙古人老营那里缴获的一百多两银子,基本把吕梁营的奖赏亏空给抹平了。
银子收齐了,谭良栋在战堡前摆了个大桌子,把六百两银子摆在桌子上,根据各队正统计的功劳发赏银。
各队按预先安排的顺序依次来领赏银,谭良栋亲自给发。拿上银子后,士兵还会来上一句:“多谢把总大人赏赐!”
谭良栋则回道:“遵守军纪,奋勇杀敌。!”
九百多人依次而过,谭良栋说得口干舌燥,但也基本摸清了各队大致的战斗力。有战斗力强的小队,平均每人就能拿五钱银子,而有的小队,一队整体下来就能拿个一两银子,之间的战斗力差距很大。
战堡这边的赏银发完后,谭良栋带着剩下的四百两银子到伤兵营,战死受伤的都有抚恤银,这是谭良栋在柳林就承诺过的事。
除了这事,谭良栋把在蒙古老营俘虏的郭世贵、李阿信等人也带上,让他们在战堡安心待了半个月,该干点活了。
谭良栋不是傻子,这次他强硬对抗行都司和大商队,眼下来看他是赢了,但后续肯定会有很多事情在等着他,无论有没有事,他都要做好准备,未雨绸缪。
伤兵营,康军伟正安排人巡逻,在见到谭良栋后,报道:“把总,这两天伤兵营外有几拨可疑的人出没。”
“嗯,知道了。这次我要在伤兵营待一段时间,你把兄弟们都召集起来,拖了那么久,该给兄弟们发点好东西。”
康军伟早就看到谭良栋后面的人背着的小麻袋,里面发出银子碰撞特有的“哗哗”声,当即道:“是!”
伤兵营的伤兵领取的是两份银子,一份是战功的赏银,一份是抚恤银,但伤兵们由于受伤提前撤出战斗,战功赏银并没有多少,主要还是抚恤银。这也是谭良栋的平衡手段,让伤兵和战兵能拿到的赏银差不多,避免吕梁营内部出现过大的悬殊。
五百两银子发了二百八十两,剩下的二百二十两是战死士兵的抚恤银,这些全部被记录在案,等回了柳林就交给战死士兵的家属。
解决完赏银的事,接下来就是怎么应对行都司和大商人们的后续行动。对于谭良栋来讲,他是吕梁营把总,手头掌握着兵力,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能动刀子就不动嘴巴。
郭世贵、李阿信等人在战堡待了半个月,见谭良栋没有把他们怎么样,就都安下心来。此次谭良栋带着他们来伤兵营,众人也都很合作,没有闹出什么不愉快。
伤兵营所在地是在玉林卫的郊外,谭良栋找了块平坦的开阔地,对李阿信道:“李阿信,你原先在京城的火药局做过,如果有原料的话,你和你手下的人能不能配出火药来。”
这是李阿信的看家本领,点点头道:“可以。”
“好,你把需要的原料给我列个清单。”
李阿信写下了所需要的原料,除了老三样木炭、硝石、硫磺,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看着手头的原料清单,谭良栋皱了皱眉头,木炭好讲,大同府也是产煤之地,木炭或者木炭的代替品还是很好找的,难的是硝石和硫磺,这两样属于管制物品,市面上很难找到大量现货。
不得已,谭良栋只能再去找一趟粮官。上次和粮官合作,双方很愉快,临走前,粮官让谭良栋以后若是还有好生意就去找他,到时保证不让谭兄弟失望。
这次,谭良栋没有亲自去找,他得罪行都司和商家们那么深,谭良栋敢保证自己一进大同府,绝对会出事,因此让认识粮官的亲卫去找。
大同府,粮官见到谭良栋的亲卫,也是吓了一跳,这段时间谭良栋和行都司、商队们硬刚的事已经传开,粮官佩服谭良栋的胆大,但害怕谭良栋的事情牵连到他,对亲卫就一句话,他这人胆子小,怕被谭良栋得罪的人给盯上。
亲卫也知道自己眼前粮官的德性,直接说道:“我家把总大人说了,有一笔大生意找大人,绝不会让大人失望了。”
粮官挪不动脚步了,大生意啊,他也听说谭良栋从商队身上拿了不少钱,犹豫了半天后,咬咬牙道:“好,那我就去见你家大人一趟。”
伤兵营,谭良栋亲自接待了粮官,并给递上一个小荷包。粮官打开看了看,里面有两分银子,当即眉开眼笑,就算什么事也没做,这两分银子也值得让他跑一回腿。
“兄弟,弟弟我这缺点东西,不知……”谭良栋倒也不客气,直接开口。
刚收了银子,粮官心情正好,很豪气的道:“老谭,你说,缺啥东西?”
“火药。”
“噗”,粮官直接把喝在嘴里的水喷了出来,“什么!”粮官被吓着了,“火药,兄弟啊,你要这玩意干啥?”
谭良栋不动声色道:“搞点新玩意,怎么,弄不到?”
“有点难啊,这玩意在总兵府那里都是有数的。”粮官站起来走了两圈,不知想到了什么,道:“老谭,若是你真想要,也舍得出钱,要得量也不多,我能给你搞到。”
这下轮到谭良栋把嘴里的水喷出了,这粮官胆子也太大了吧,火药都敢往出弄,谭良栋真正想要的是做火药的原料,一开始跟粮官要火药只是为了方便讨价还价。
“怎么了?”粮官问道。
谭良栋擦了擦嘴道:“没事没事,这火药兄弟你担的干系太大了,要不这样吧,我不要火药了,我要这些东西。”说完把李阿信写的原料清单递过去。
粮官看完后,问道:“你要多少?”
谭良栋伸出了一个指头,道:“这个数,主要的三样各来一百公斤,其余的各来十公斤。”
粮官想了想道:“好,不过价格要高一些,所有的东西我要二十两银子。”
原料里木炭不值钱,硝石收集起来麻烦,硫磺在大同不好找,剩下的那些辅料虽然谭良栋也不知道在哪找,但二十两银子绝对是个高价了,不过这种事就没有讨价还价的说法,谭良栋点头道:“只要兄弟把东西运到我这,到时银子奉上。”
“好,一言为定!”
早在刘垣圪坮的时候,谭良栋就曾想搞过火器,但吕梁那地方,一没有火药,二没有合适的人才,想法再多也干不成什么。这次来大同镇,原料有了,人才也有了,谭良栋决定做点什么。
此时的明军中,主要使用的火器是火炮和火铳,以现在的冶炼水平,火炮的铸造需要大量的铜,火铳的打造需要经验丰富的铁匠,两样都很耗费人力物力,谭良栋还弄不起,因此他把目光放在风靡后世游击战场上的一个武器,相比较火炮和火铳,它的制造要省时省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