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郑风·清人
作者:【先秦】佚名
清人在彭[1],驷介旁旁[2]。二矛重英[3],河上乎翱翔[4]。
清人在消[5],驷介麃麃[6]。二矛重乔[7],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8],驷介陶陶[9]。左旋右抽[10],中军作好[11]。
注释:
[1]清人:清邑的人。指高克及其军队。清,据郦道元《水经注》,在今河南省中牟西。彭:黄河边卫国地名。《毛传》:“彭,卫之河上,郑之郊也。”《孔疏》:“卫在河北,郑在河南,恐其渡河侵郑,故使高克将兵于河上御之。”[2]驷介:披着铁甲的马,一车四马,所以称驷。旁旁:马强壮貌。三家《诗》作“騯騯”,《说文》:“马盛也。” [3]二矛:古代战车上通常要装备各种长短兵器,此处仅言两矛,即酋矛和夷矛,酋矛短,夷矛长,故称二矛。英:矛柄上的羽毛装饰。[4]翱翔:彷徨,徘徊,进退不定的样子。下文“逍遥”义同。[5]消:地名。[6]麃(biāo)麃:雄武貌。[7]乔:雉鸟的羽毛。《韩诗》作“鷮”,即用鷮羽为矛柄装饰。[8]轴:地名。[9]陶(yáo)陶:车马驱驰的样子。[10]左旋:战车向左旋转,是车战基本战术动作。古代战车,若车上有两人,御者居左,甲士居右,若三人,则一人居中,还是左为御者,右为甲士。而居右的甲士又是手执戈矛的勇力之士,是战阵中的攻击手,所以,战车左转,才可使甲士处在外侧向敌的位置,以便其攻击和防御。据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右抽:车右在战车左旋时,作抽矢或抽戈作射击刺伐动作。这句是说御者与甲士战术动作配合得很好。抽字亦作“搯”。[11]中军:即军中。作好:各种军容阵势做得好。与上两章“翱翔”“逍遥”同意。
点评:
《清人》,写高克之师徘徊黄河岸边的诗篇。此诗的背景与《鄘风·载驰》相同,都是卫国遭受北狄入侵时的作品。郑、卫系周同姓国家,在卫国遭受灭顶之灾的危急时刻,郑国装备精良的将士们却在边境上“翱翔”“逍遥”,徒作军容之好,这是很具讽刺意味的。《毛序》说诗刺郑文公,字面看不出这样的意思,其实是暗藏在字面后头的。这是诗的含蓄处。
2、诗经·郑风·叔于田
作者:【先秦】佚名
叔于田[1],巷无居人[2]。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3]!
叔于狩,巷无饮酒[4]。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5],巷无服马[6]。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注释:
[1]叔:男子的称谓,《诗经》中常见。一说叔即郑庄公弟共叔段,他的封地在京,《左传·隐公元年》谓:“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后被郑庄公赶出国,死于国外。于田:田,即“畋”(tián),狩猎。于田即去打猎的意思。[2]巷:里巷。[3]洵(xun):实在。仁:自得貌。仁、夷古通,仁即夷。据于省吾《新证》。[4]饮酒:古代狩猎之后,有饮酒之礼。[5]野:野外,即狩猎之处。[6]服马:指驾车之马。
点评:
《叔于田》,盛赞中暗含讽刺的诗篇。诗篇赞一个人却专从他的英武上说,无半个字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人物内涵,多读一遍即觉得有言外之意。稳妥地说,诗人这样写,是有意表达些什么。表达什么呢?回答是:“叔”的张狂。“巷无居人”“饮酒”等,正是表诗中“叔”的眼空无物的意态。这样,旧说诗篇与共叔段有关,倒也合情合理。诗篇豪爽而不失婉曲。
3、诗经·郑风·将仲子
作者:【先秦】佚名
将仲子兮[1],无逾我里[2],无折我树杞[3]。岂敢爱之[4]?畏我父母。仲可怀也[5],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6]。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7],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多言之,亦可畏也。
注释:
[1]将(qiāng):请,祈求、央告之意。仲子:古代兄弟排行,第二称仲,仲子,对心上人的昵称。[2]逾:翻越。里:院墙。古代乡村,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每一里都用墙围着。[3]树杞:即杞树。严粲《诗缉》谓《诗经》中杞有三种,一为柳属,即此篇所唱;另外一为山木,一为枸杞。[4]爱之:爱惜,舍不得;之:指代树杞。[5]怀:思念。[6]树桑:桑树。[7]园:园墙,院墙。树檀:檀树,高大而木质坚硬的树。
点评:
《将仲子》,女子以拒绝口吻提醒心上人行事小心的诗篇。高墙大树的防范,翻墙折木的相会,这样表现古老乡里的爱情,十分特别,却不让人觉得陌生。仲子的胆大心粗,与女子类似祷告的声声吁求,相映成趣。诗中人的声声告诲,都是对“仲子”的提醒,是保护爱情的继续,也是维护着自主的恋情。在“可畏”与“可怀”之间,隐含着爱情和礼教的冲突。这正是诗篇的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