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用晦《吕元膺》
作者:【唐】丁用晦
吕元膺为东都[1]留守,常与处士对棋。棋次,有文薄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2],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之[3]。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4],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5]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6]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注释:
[1]东都:指洛阳。唐显庆时曾以洛阳为东都。留守:官名。[2]翼日:明日。翼同“翌”。[3]束帛:以绳将数匹绢帛捆成一束,这是一种较高规格的礼品。赆:出行时的馈赠。[4]亟(ji):急速,此指即将去世。[5]俾:使,令。[6]灭裂:疏忽。
赏析:
本篇出自《芝田录》。
吕元膺是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新、旧《唐书》里都有他的传记。他在还未取得功名的时候,第一次进京参见当过宰相的齐映,给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来他做官从县尉做到了吏部侍郎、太子宾客,至七十二岁去世,无论在朝中还是地方,都政绩卓着。当时他面对的矛盾是非常多的,但他都处理得很好。在朝中刚直敢言,在地方对那些桀骜不驯的方镇“秉正自将”,绝不姑息。《旧唐书》评价他:“学识深远,处事得体。正色立朝,有台辅之望。”《新唐书》的评语大致相同,说他“居官始终无訾缺”。可见他的官场声誉、民间口碑一直非常好。他的事迹除了有正史记载以外,被记载在笔记野史中的也不少,有的还被收入了宋代的笔记大全《太平广记》。本文则是从《太平广记》收录的丁用晦《芝田录》中选出来的。
笔记和正史不同,不记载人物的重大业绩,而多写他们生活中的逸闻趣事,往往通过一些小故事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性情和品格。这个小故事写吕元膺怎样对待一个棋品不高、在下棋时弄虚作假的处士(当时在他手下做事的一位幕僚)。那位棋友趁他不备,偷换了一枚棋子而获取了胜利。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小事一桩,可他居然将这位处士辞退了。说明他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他认为此人“心迹可畏”,也就是品德不好,不宜再用。但他非常注意处理的方式。他没有小题大做,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有厚礼馈赠。显然他考虑到人都是有尊严的,此人还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应该保全他的颜面,给予他足够的尊重,也希望这位棋友通过这件事,一生牢记教训。这样一件小事,费却如许深心,由此可以看出吕元膺处事既坚持原则,又心存厚道。
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吕元膺将此事在心里埋藏十多年后,又将此事告诉自己的子侄们,让他们引以为戒,注意交友之道。这样地重视人的品德修养,又这样地与人为善、体贴入微,实在令人感动。可见正史所说的“处事得体”,并不是指一种为人处世的世故和技巧,而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与人格修养。
故事不过百余字,写得也很朴实,但却把吕元膺的形象塑造得清晰鲜明,非常感人。除了道德本身的力量外,写作技巧也是值得注意的。这里需要注意两个细部描写的作用。其一,故事的关键情节是那位处士偷偷地“易”了“一子”。这是怎样发生的呢?必须对此作出合情合理的交代。原来棋局旁边“有文簿堆拥”,吕元膺一面下棋一面“秉笔阅览”文件去了。这一笔不仅交代了“易子”发生的条件,还刻画出一位勤奋又娴雅的可敬的官员形象。其二,结尾“惆然长逝”四字有力而含蓄,表达的只是一种情感:惆怅、遗憾。看来,事情讲述了,教训之意也表达了,但吕元膺并没有因此而轻松,他是带着一份沉甸甸的、对已经有过和还可能发生的道德沉沦的忧患,带着自己在这一事件中的无奈,离开这个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