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隶属于荆州,此时的荆州刺史,是琅琊王氏的王睿。王睿是典型是士人大族出身,自然是看不惯孙坚的武人做派,二人之间时有龌龊。
讨董一起,孙坚就认为机会来了,立即就要起兵响应讨董。而王睿这种士人官僚,则是两面逢源,一边对孙坚表示赞成讨董,一边是按兵不动,观察形势。
恰好与王睿不合的,不止一个孙坚,武陵太守曹寅也与王睿冲突激烈。此时曹寅就想出了一个计策,要借孙坚之手弄死王睿。
曹寅的计策很简单,冒充朝廷使者给孙坚发了一偏檄文,檄文中数说王睿的罪过,命令孙坚将他处死。孙坚早有杀王睿之心,领受檄文,立即将计就计,起兵前往。
到了州治,孙坚到没有挥军攻打,而是骗开王睿的城防,并用这封假檄文,逼迫王睿吞金而死。
孙坚逼杀王睿之后,引军到达南阳。此时孙坚部下已有数万人,并与袁术勾搭在了一起,被袁术表为代理中郎将。但此时南阳之地,还有一个实权人物,南阳太守张咨。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张咨也是董卓封拜的士人官员之一,自然也名义上加入了讨董联盟,但张咨是跟随袁绍的,袁术与袁绍兄弟不合,根本指挥不动这个张咨。
孙坚与士人不能相容,自身的名声又不够,远离长沙之后,就失去了根基,在讨董联盟中唯一的大腿就剩下了袁术,自然要投靠上去。
于是孙坚下公文给南阳太守张咨,让张咨供应军粮。张咨问手下人应该如何对待。手下人说:“孙坚不过是邻郡的一个太守,他无权调发我们的粮饷。”张咨认为言之有理,对孙坚不加理睬。
孙坚这时候就表现的十分凶狡,他先是以牛酒为礼物去拜访张咨,张咨第二天只好也来答谢。孙坚就这么简单的将毫无防备的张咨骗入大营,设宴款待。
酒酣,孙坚的主簿进来禀报:“前有文书传给南阳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军用钱粮尚未备足,请将他逮捕交付主簿问个明白。”张咨此时才察觉不对,却已无路可走,直接被孙坚拿下,推出军门斩首。
杀掉张咨,孙坚就实际上占据了南阳,郡府官员虽然大为震惊,但害怕孙坚的凶残,也只能无奈顺从,伏低做小。
孙坚一路北上,还没有与董卓交锋,就先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诛杀了南阳太守张咨。此时的荆州七郡,孙坚在长沙太守任上,就在零陵、桂阳两郡很有威名;武陵太守曹寅与孙坚共同谋害了刺史王睿,江夏太守刘祥很有眼色,早早就跟了孙坚做小弟,除了南郡之外,孙坚几乎是可以控制六郡之地。
但孙坚并没有在荆州割据自立,反而将南阳交给了袁术,自己去了与董卓交锋的前线。此中原因,外人无从得知,只能推断猜测。
最大的可能,就是孙坚逼死王睿、诱杀张咨,手段都极不光彩,加上素来与士人不合,在荆州这种世家大族林立之地,极为不得人心。投靠他的小弟,江夏太守刘祥,不久之后就被南阳民众攻杀,也侧面证明了这一情况。
孙坚把荆州献给了袁术,但袁术这种贵胃子弟,对荆州的偏远地域没有兴趣,他实际上只占据了天下第一大郡的南阳,作为自己的地盘。
孙坚从长沙千里北上,到达前线的时候,曹操已经在成皋兵败,酸枣联军也已经星散。而另一路诸侯豫州刺史孔伷,本屯兵于颍川,却被董卓主动派兵击败,就这样忧惧而死了。
袁术得了南阳,也不想孙坚再继续于荆州发展势力,干脆给孙坚表了一个豫州刺史,接替病死的孔伷,统领荆豫兵马,屯兵前线。
孙坚北上,杀了王睿,董卓就把荆州刺史之位,封给了汉室宗亲刘表。刘表单骑下荆州之事,后面再表。
且说董卓完成迁都之后,虽然杀了袁氏在洛阳的满门,却在六月派出了两路使者,出使关东联军,意图通过这种外交谈判,消弭战事。
但袁绍和袁术二人,却根本没有和谈的意愿。董卓派出的使节团还是很庞大的,包括了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
胡母班、吴修、王瑰的目标是袁绍,到了河内,袁绍直接指使河内太守王匡把这三个使节全杀了。韩融和阴修去的是南阳,袁术也把阴修直接杀了,只有韩融因为名声够大,袁术没敢动杀手。韩融知道长安非是可居之地,干脆也没有再回长安,而是直接回了老家颍川,然后带着族人迁到汝南徐璆治下。
董卓派人和谈不成,就凭借大军稳守河南尹,等待讨董联军来攻,然而一直到冬天,无论是袁绍,还是袁术,都不急于进攻,只是一个屯兵河内,一个屯兵鲁阳,与董卓遥遥对视。
讨董联军接近一年的时间,除了曹操来过一次,其余的人马全部按兵不动,酸枣联军又已解散。
董卓迁都之时,把河南尹的青壮已全部迁走,该挖掘抢掠的财物也都抢光了,数万大军驻扎在河南尹,已经没什么价值了。
而且河南尹已经被董卓弄成残破焦土,根本无力奉养大军,董卓就准备彻底放弃河南尹,全军退入关西。只是董卓也不准备,悄无声息的撤走,临走之前,总要给二袁一些教训。
董卓首先想突袭的是孙坚,讨董联军中,唯一真正的武人,就只有孙坚一个,其他的都不足道。
此时,孙坚驻扎鲁阳,董卓率领步骑数万猝然而至,却见孙坚并未慌乱,守备齐整,也没兴趣攻伐坚城,就直接退走了。
孙坚这里有章法,屯驻河阳津的王匡,就差远了,直接就被董卓突袭而破,全军大败。
讨董联盟军事上没啥能力,但玩政治手腕一个个却是娴熟的很,董卓迁都,实际上就是让出了在中原的主导权。袁绍就开始想着要另立幽州牧刘虞为帝,抢夺中央大权。为此甚至污蔑刘协不是刘宏的亲儿子。
不过袁绍这种想法,第一个不同意的就是袁术。不过袁绍掌控的是冀州,紧邻幽州,就直接想去说服刘虞,但刘虞坚决不答应,此事才无奈作罢。
袁术知道,自己的影响力赶不上袁绍,干脆就让孙坚向洛阳进兵,意图以此与袁绍争夺在联盟中的话语权。
于是孙坚移兵梁县,却被徐荣击败,不过徐荣仍然是一胜即走,并未赶紧杀绝,但孙坚也折损了很多人马和部将,颍川太守李旻就在这一战中被生擒。
曹操之前被徐荣所败,靠着曹洪让马逃生。这次轮到孙坚,是他的部将祖茂带上了孙坚的赤罽帻,引开敌兵,才让孙坚逃了出来。
其后孙坚收拾残余兵马,再次进军到梁县的阳人聚,董卓下属的胡轸督步骑五千来攻,但胡轸与军中的骑督吕布不和,军阵混乱,被孙坚抓住机会击败,并斩杀了军中的董卓部将华雄,就是三国演艺中被关二爷温酒斩杀的那位。
阳人之战,终于让孙坚一雪前耻,也是讨董以来,联军取得的第一场胜利。之后,孙坚继续向洛阳前进,董草亲率兵与孙坚交战。
此时董卓已经在布置全面撤退,迎战孙坚不过是亲自垫后而已,不久董卓就全军撤入了函谷关,并在弘农屯下重兵之后,自己回了长安。
董卓主动撤退,孙坚得以光复洛阳,但洛阳已经彻底残破了,孙坚也只能把被董卓掘开的历代皇陵略微修葺,也就撤回了鲁阳。
不过孙坚攻入洛阳,也不是毫无所得,他居然在废弃的皇宫之内,找到了皇帝的传国玉玺,他赶紧悄悄收起,根本不敢声张。
哄哄烈烈的讨董,至此就彻底结束了。
盘点一下这个讨董联盟,关东联军的战绩。兖州军,只有曹操打了一个成皋之战,却被打的几乎丢光了自己所有家底;豫州军全程毫无建树,基本就是个老六;屯在河内的王匡,被董卓击破;三路军马可以说是毫无战功。
唯一能撑门面的,只剩下南阳孙坚这一路,但真正的胜利只有阳人一战,对手却只是五千步骑,领军将领还是内部失和。
至于董卓亲自与孙坚的一战,后世历史上记录了“董卓败”三字,但看看董卓退入函谷关后,能在弘农留下重兵,自己施施然回去长安,这董卓之败有几成含量,就一目了然了。
抛掉那些战役过程细节的华丽记载,看看这些最干枯的统计,除了“呵呵”,还能对讨董联军,做什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