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海达从“吉安公寓”脱身后,并未立刻离开百字街,而是找了一棵临街的大树,攀援上去,坐在一个树杈上,静静的思考。
接连遭遇两次生死之险,而且都是敌人事先掌握情报后精心设置的陷阱,看来,是情报方面出了问题。
以前执行任务时,这种情况也曾发生过,万海达倒是并不觉得十分意外,但两次接头失利的后果,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
“陈记汤圆店”和“吉安公寓”先后遭到破坏,这意味着他在苍南已经没了事先组织上安排好的潜伏关系,而他要抓捕的那个特务刽子手张石泉的一应情报信息,都须两个关系穿针引线方能获取。
现在,这两个关系都没了,他面临两个选择——
要么立刻离开苍南,返回华东军区情报部驻地向领导汇报情况,重新获得苍南方面新的潜伏关系。
但这样做的话,时间上拖延过多。
我军攻势进展神速,张石泉这厮肯定立刻开溜,再想寻觅他的话,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堪比“大海捞针”。
要么留在苍南。
一边与正在处心积虑抓捕他的敌特周旋,一边秘密调查张石泉的藏身之处。
这样做的难度当然也不小,但眼前的情势就是如此,即使再憷头也得硬着头皮接受这个挑战,参加工作十二年以来,第一次啊。
要说万海达的脑子还真的非常好使,就在脱险之后的五六分钟里,迅速分析自己的处境并作出了决定并马上行动。
很快,从附近一家旧衣店,买下了一件半新藏青色外套和一顶寻常市民戴的帽子,换下了从小卫那里弄得的衣帽。
然后呢,走到附近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拦截了一辆出租车,又回到了“吉安公寓”附近。
稍微停了一下,没下车,静静地抽了一根烟,一双锐眼却紧盯着“吉安公寓大门口的动静。
片刻,有两个特务搀扶着小卫从楼里出来,正好一辆三轮车路过,即被拦停,把车上的一对青年情侣叫下来,由一个特务陪着小卫上了车,转方向离开。
万海达扔下烟蒂,吩咐车夫:“跟着那辆三轮车走。”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想弄清楚,到底是敌方的哪个机构跟他过不去,连着两天打埋伏。
大约半小时后,三轮车进了一家医院的大门。
万海达在岔路口下车,一瘸一拐前往医院。
进入大院定睛一看,不由得一怔----小卫坐了一程三轮车,竟给颠得头晕脑胀,一副昏昏沉沉的样子,陪护特务搀扶着也下不了车,只好招呼医院的工役拿了一副担架出来,将其抬进了急诊室。
万海达暗叹:这小子怎么这么不经打,我就轻轻一记手刀,而且切在颈部,竟然连带着把脑袋也给整糊涂了!
急诊室大夫是个二十多岁的白面书生,估计从医学院毕业已有几个年头了。
跟那个年代的白领一样,脸上眼神明显有一种鄙视“党国”公务员的意思。
他一眼就看出了陪护特务的身份,大声的问:
“病号叫什么名字,卫什么,哦,道临;什么单位?哦,警察”。
万海达随即转身离开了。
看来,特务、警察,都有份啊。
他随后打车前往邮电局,往上海着名的外资英文版《字林西报》报馆发了一份电报。
那是一份英文寻友启事,在《字林西报》上刊登后,应该当天就会被组织上知晓。
当然,其传递的信息跟“寻友”没有任何关系,只要组织上看到这条启事,就能知晓“老爷”抵达苍南后的行动失利,两个关系人均已被敌人侦知,他个人的处境也不妙,已被敌人盯上。
不过,他还不想打退堂鼓,正在设法完成任务,请组织放心。
万海达离开邮电局,即返回他下榻的位于松树路的何公馆。
何公馆的主人名叫何永胜,就是上文提到过的那位“何老板”,也即抗战期间万海达到昌南执行秘密任务时发展的关系人。
此公在旧时昌南地面上可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是昌南本地人氏,出身世代厨师家庭,何家的那手烹饪厨艺乃是祖传。
不过,他家祖上直到何永胜的父亲何妙吉,虽然都是名厨,却从来没有一人自个儿开一家饭馆搞经营图创收的,只是替达官贵人做掌勺厨子。
到了何永胜这一代,他们兄弟四个都是子承父业,青年时候就已被业界誉为一代名厨,其他三个都入名门大户做了私厨,但何永胜选择去大上海闯荡。
凭借一手做菜的功夫结识了青帮“通”字辈大佬,拜入其门下,成了“悟”字辈。
后来又返回苍南做生意,凭借其在青帮的地位,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就由最早的旅馆经营发展到饭馆、水陆运输、作坊工厂,多家字号合在一起,统称“四通八达行”,简称“四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