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武器,已经出现在国府的德械师中,只是数量非常有限而已。这武器温三的军械部早已经搞到手了,只是目前还没有仿制出来。
仅仅这么一点东西,温三根本就看不上,也不可能换到他的手中的东西。
不过谈判桌上的事情,肯定是相互之间的心理博弈,以及谈判人员的智慧较量。真的跟战场上相互厮杀没有太大的差别。
别看明面上双方都一团和气,显得非常的友好。真到了这种时候,那是一点情面都不会讲的,巴不得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有一点让汉斯等人非常的吃惊,温三是如何得知他们这些尖端科技的?毕竟那个年代的通讯并不发达,两国相隔距离太远。
相关科技都是处于高度保密的状态,甚至连他们的本国人都未必知道,只有高层核心人物,才有权利知道这些东西。
但温三就是知道,仿佛早已经安排间谍人员打入了他们的内部一样。这让汉斯不免有些紧张,对温三的看法也加深了几分。
这个人的能量真的太大,不但随时能冒出一些新颖的观察,一些新奇的设想,仿佛他对未来的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半天谈判下来,双方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一方漫天要价,一方坐地还钱。
当然,必要的谈判肯定还是要进行下去的。双方都想要对手掌握的东西,这就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来做决定了。
不过在这个时期,跨洲际通讯还是有些麻烦的,至少在徐州,并没有这样的设备供汉斯使用。
他们得先联系在魔都的总领事馆,然后通过那边的设备再联系国内。
这中间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何况还要等待国内核心高层进行反馈。
所以下午的判断再次变得友好起来,不再争论那些尖锐的问题。因为双方都知道,有些东西,汉斯也没有一言而决的权利。
还好汉斯把一些重要的资料都传回了本国,甚至直接送达到了元首的办公室。
他们除了要核查汉斯的情报,同时还要认真分析特战部队的真实战力。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清查可能存在间谍人员。
只是这些东西,不可能一下子能就搞明白的。
元首也初步回应,让汉斯的团队继续跟温三这边进行深入交流,掌握更多的技术资料,以及特战部队的真实数据。
可温三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诱饵已经撒出去了,怎么可能不停的投喂?
对方不拿出相应的好处,他是不可能提供更多资料的。
这样的谈判是非常耗时间的,双方只能就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进行来回拉扯。谁也占不到多大的便宜。
对于温三提出的要求,元首的第一反应当然是直接拒绝!
这可是他手上最厉害的战争利器,怎么可能把相关技术拿给别人?从本能上说,这交易根本没得谈。
然而当他们的军事人员认真分析了特战部队的作战能力之后,一下子就认真了起来。
就汉斯当前传回来的资料,就让好些将军上头。这东西对任何一个军事主官,都有极大的吸引力。
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值得用一些科技去换取这种特殊部队的训练之法。
元首在看了评估结果之后,立马就找来了工业部长,召集一些专业人才进行相关评估。
主要的评估是温三集团到底有多强的工业制造能力,他们如果拿到这些图纸,能不能造出同样的装备。
关于温三的工业基础,汉斯那边其实还是比较清楚的。
由于他们起步很晚,各方面几乎都是零基础起步,制造能力真的非常低下。何况温三掌握的矿业资源也非常有限,别说设备,就连金属基本都得依赖进口。
也就是说,就算温三集团,拿到d国的技术图纸,短时间内也很难生产出相关装备来。
特别是发动机这一块,这可是绝对的核心技术,他们只要稍微动一点手脚,对方甚至可能看都看不明白。
另外,温三手上懂德语的专业人才也非常的稀少。这些专业图纸,还真未必看得明白。
总之,温三集团就算得到了相关图纸,也将会面临极多的困难。
这就是d国工业技术专家对温三团体的评估,虽然有些过分,但很大程度也是事实。
得到这个结果,元首的心思也变得活跃了起来。
不过他还是担心,自己的技术图纸因此泄露出去。道理很简单,如果温三拿到图纸之后,解决不了生产的问题,势必还会寻找别人进行合作,如果这个合作对象不是他们的话,技术泄密的可能就很大了。
“这方面,必须要作严格的限制,不允许他们跟别的任何国家合作该装备的生产。”元首松口了,不过还是加上了严格的限制条件。
就是欺负温三这边的工业基础能力。何况他们还打算在发动机技术这一块做些手脚,很可能温三拿到这些图纸,也只是一堆废纸。
总结起来就是可以适当的退步,答应用一些装备图纸换回特战部队的训练之法。
不过在谈判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多方限制,并且要部分细节上,要占到足够多的便宜。
当汉斯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他也知道,国内高层肯定是做了详细评估之后,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算是给自己松了绑,增加了谈判的筹码。
双方第二次展开谈判的时候,立马就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温三得知对方愿意拿两种坦克的图纸进行交换的时候,也是一阵的惊喜。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开出的高价,对方砍价的力度还是不够大。
至于得到图纸之后,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温三自然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比如说德文翻译的问题,温三早就搜罗到了相关的人才。这些人才大多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机械制造方面的人才,他更是特别的注重。
早在发展工业之初,就让朱明远大肆搜罗相关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