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虎呆呆地站在出铁口,炽青的铁水仍在缓缓流出,流入下面的铁水包内。当铁水包就快要注满时,见齐虎仍不开口,已经走到跟前的陈逸挥了挥手,几个僚奴一拥而上,叉住铁水包顺着滑道送到不远处的搅拌炉旁,再由吊机吊起注入炉内。
这搅拌炉就是后世的亨利·柯特搅拌炉,以馒头窑或者马蹄窑等反射炉加热炉体,用熟铁棒进行搅拌,令空气尽可能与铁水接触,使铁水中的碳燃烧,降低铁水中的碳含量,使之变成碳含量较低的熟铁。
在搅拌的同时加入石灰粉以及氧化铁,以去除铁水中的硫磷等有害杂质。石灰既可以脱硫又可以脱磷,只是亨利·柯特发明的搅拌法只是在炉底加入石灰石,这种方法不利于铁水与石灰接触,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而在搅拌的同时通过料斗吹入石灰粉或者颗粒的话,则完全可以充分与铁水接触,使铁水中的硫磷成分有所降低。此法乃是陈逸仿照的后世KR机械搅拌法,只不过由于耐火材料的不足和技术限制,搅拌头需要经常更换。
不过根据后世研究,用单一的石灰不能对铁水进行脱磷,脱硫率也不高。若配以氧化剂(或吹氧气)和助熔剂,则可达到很高的脱磷率,同时也有一定的脱硫作用。所以后世初期石灰系脱磷剂的开发是在铁水预处理脱硫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由氧化铁、石灰、萤石等组成,磨成细粉用载气喷入。
萤石作为一种较好的助熔剂,在冶金、玻璃、建材等行业中应用极广。只是在这个时代可是高级货,比如夜明珠就是萤石中的极品。萤石在福建也有资源分布,不过却是藏在在闽西北大山之中,后世龙岩市漳平、连城都有分布,唯独漳州没有工业利用价值的萤石矿。陈逸手中没有萤石,不过石灰本身也是一种碱性助熔剂,配合氧化铁一样具有脱硫脱磷的功效。
“老齐,你在看啥?”走到齐虎身边,见齐虎死盯着炉口一动不动,丝毫没有察觉陈逸到来。陈逸有些迷惑,不解问道。高炉修建期间,陈逸曾经来过铁冶几次,所以也认得齐虎。
“啊……”这一声唤,才把齐虎从呆愣状态惊醒过来。见陈逸过来,齐虎才猛地抬起头来,眼眶竟然有些湿润。
陈逸以为明亮的铁水刺痛了眼睛,就关心说道:“老齐呀!别猛盯着铁水,铁水那么亮,会刺坏眼睛的。”
谁知不说还好,听陈逸说完,齐虎眼中的泪水竟然流了出来。齐虎连忙擦了擦眼睛,嘴唇抖了半天,这才说道:“使君,小老儿不是刺坏了眼睛,而是高兴太过了。小老儿在铁冶干了十余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铁水,小老儿太高兴了,现在还不相信这么好的铁水竟是从小老儿手中炼出来的。”
陈逸正想搭话,却听齐虎继续说道:“使君哪!这新式高炉居然这么厉害,不光烧的时间短,而且还能出这么好的铁水,到底是啥缘由哇?”
“先生,这炉子不光铁水好,碳也节省的很。你快看看,这炉子里没烧的碳还多的是。”这时,正指挥着几个僚奴向外掏炉渣的徒工又接口说道。
听他这么一说,几人的目光都向出渣口看去,只见炉渣中还真有不少未烧尽的木炭。
看到这里,陈逸更是安心不少,看来增加蓄热室以后,会大幅降低添加木炭的比例这句话的确是真的。摇了摇手中的纸扇,这才慢条斯理的说道:“老齐呀,你还记不记得当初你和我打赌炉口加设炉盖的事情?”
听到这里,齐虎老脸一红。当初当陈逸提出把炉口封闭以后,就数他反对的最为厉害,说是若是如此,炉子废气排不出去,会湮灭炉火,别说化铁了,恐怕木炭都烧不着。
只是陈逸始终坚持下来,说是到时候事实会证明谁对谁错。
齐虎有些不好意思点了点头,说道:“是的,使君。小老儿太过无知,如今才知道错的厉害,还望使君恕罪则个。”
陈逸却是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说道:“人一辈子谁不会犯错,只是你错就错在太过相信自己的经验和判断,不愿意去进行新的尝试。”说到这里,陈逸又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犯错并不可怕,只要勇于面对错误,从错误中查找原因,并改进错误,扬长避短,终能精益求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以呀!老齐,日后要多学多做,多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创新求精。千万不要固步自封,墨守成规。”
齐虎本来对陈逸这个外行胡乱指挥是甚为不满,不过通过这次,齐虎输的心服口服。对陈逸这番老气横秋的教训话语没有丝毫不满,连忙如同鸡啄米似的点头说道:“使君教训的是,小老儿再也不敢了,日后定当多学多做,把这新式炼铁炉把握通透,多产铁产好铁,不辜负使君厚望。”
陈逸嗯了一声,见搅拌炉已经开始了搅拌,就移步到炉前,忍着窑上蒸腾的高温,看着奴工们一边加料一边搅拌。随着搅拌的速度加快,炉内铁水由于与空气接触,表面的铁水居然泛出出蓝色的火花,红蓝相映,分外好看。
看到这美丽的场景,陈逸不禁想起转炉来。若是能够鼓入足够的空气,说不得这炉铁水就直接变为钢水了,也就省去再用生铁水淋浇熟铁片那一步了。只是这个时代没有强力的鼓风机,很难向转炉内鼓入足够的空气,转炉炼钢恐怕不好实现。
想到这里,陈逸突然想到自己已经拥有双动式风箱这一鼓风利器,为何不尝试一下转炉炼钢这种炼钢方式,大不了每次不加入太多铁水,在双动式大风箱的强力鼓吹下,说不得也能将转炉炼钢这种高产方式移到古代来,毕竟转炉炼钢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只不过是冶炼理念的一种革新罢了。
若是转炉炼钢真的能够在这个时代实现,即使每炉的产量比不得后世,不过转炉炼钢好在冶炼时间短,每10—30分钟就能出一炉钢水,总胜过灌钢这种繁琐复杂的冶炼方式,产量绝对远超灌钢。每天的产量即使比不得后世贝斯麦时代的产量,不过每日产出两三吨应该不成问题,用来救急绝对没有问题。
只是如此先进的炼钢技术,和回回炮差不多,只能算得上技术上的突破,并没有太多的技术难度,技术扩散的危险性非常大。而且龙溪地处内陆,转炉炼钢技术一旦扩散出去,北朝的周齐两国凭着丰富的煤铁资源,很快就能在产量就能超越大陈,形成对大陈压倒性的优势,反而会为大陈带来巨大的风险。到底该不该把这种技术提前发明出来,陈逸一时陷入两难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