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在唐末就在事实上独立了,历经四百余年,与中原文化己大不相同了。
抛开陈氏宗室,在安南直接实施郡县统治,实际上是很难行得通。
历史上,朱棣在安南就陷入了泥潭。
十几万人马聚集在安南,不论是在安南本地征粮,还是从国内调粮,都是行不通的。
万般无奈之下,朱允熥只得调沐晟回到云南,朱高煦回马剌加,命朱高燧总揽驻扎在安南的明军。
对于高燧的尿性,朱允熥再清楚不过了,可是的确无人可用。
朱高燧好容易独霸一方,自然以安南的太上皇自居,对陈天平呼来喝去,派兵四处搜罗美女、奇珍异宝。
他在清化府建立了自己的官邸,整个官邸占地二百余亩,修建得金碧辉煌。
百余艘战船在清化江中耀武扬威,向过往商船征收过江费,向两岸老百姓征收军粮、军饷。
朱高燧带往安南的水师,以陈祖义的旧部居多,海盗习性不改,奸淫掳掠的事层出不穷,在整个安南中部和南部闹得鸡飞狗跳。
陈天平敢怒不敢言。
朱高燧在马剌加多年,早已凶名在外,安南地方官对这位手段狠辣的大明王爷唯恐避之不及。
一山容不得二虎,陈天平生怕朱高燧抢了他的王座。
在手下文武官员的怂恿下,给朱允熥上了一份奏书,称朱高燧在安南胡作非为,希望大明朝廷能够将他调走。
朱允熥深知高燧也不是什么善茬,召开廷议,讨论如何回复陈天平。
有的大臣认为,朱高燧所作所为有损天朝上国颜面,弄不好又逼反了安南人,主张听从陈天平的请求,调走朱高燧;
有的大臣则认为,不应听信陈天平一面之词,应留朱高燧震慑安南,防止其生乱。
就在朱允熥犹豫不决之际,李景隆向朝廷上奏书,称陈天平并非仅仅是出于对高燧的不满,而是联络旧臣,预谋将明军挤出安南,然后独揽大权。
朱允熥左右权衡,高燧纵有千般不是,终归是自己人,于是任命高燧为安南的摄政,同时又给他写了一封信,命他严明军纪,不要惹事生非。
朱高燧接到朱允熥的信,勃然大怒,骂道:
\"陈天平,这个狗娘养的东西,要不是老子浴血奋战,他早成了胡季犁刀下鬼了,却反过来告老子的状。\"
陈祖义不失时机地递刀子,\"在陛下跟前告殿下的状,这个陈天平也太蠢了。他既然胆敢说殿下坏话,那就得好好教训他一顿。\"
朱高燧哈哈大笑,\"熥哥自然是向着我的,难道还向着他不成?\"
陈祖义也大笑,\"那还用说?\"
于是朱允熥亲率三万水师,溯清化江而上,一路上船队首尾相连二十余里,旌旗遮天蔽日。
陈天平闻报,胆都吓破了,急召文武官员商议对策。
兵部尚书陶季远建议,由陈天平亲自率领安南文武官员,前往清化江口迎接朱高燧,同时命令各地驻军退后六十里,避免与明军发生冲突。
陈天平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应允,率领众官来到清化江口。
朱允熥的船队抵达时,陈天平率文武官员拜见。
朱允熥板着脸从船上走下来,大庭广众之下,厉声斥责道:
\"老子从小和陛下一块长大,比亲兄弟还亲,你告孤的状,是活腻了吗?\"
陈天平连连叩头谢罪。
陈祖义手提明晃晃的大刀,阴笑道:\"三殿下,这种忘恩负义的东西,还是杀了干净。\"
陈天平浑身颤栗,安南文武官员齐声求饶。
朱高燧这才脸色稍稍和缓,\"暂且饶了你这一回,前面带路!\"
陈天平唯唯诺诺,下令打开升龙城城门,欢迎大明水师入城。
朱高燧率领大军入城,陈祖义带着骄兵悍将四处劫掠,升龙城里被闹得鸡飞狗跳。
陈天平请求朱高燧约束部众,朱高燧鼻子里冷哼一声。
在陈天平的引领下,朱高燧来到王宫,命人将王宫里的财宝悉数装车运走。
士兵们见到漂亮的女人,如同饿狼见到猎物。
王宫里到处响着女人们的惊恐万状的叫声和士兵们肆无忌惮的嬉笑声。
陈天平见朱高燧如此贪婪暴虐,便劝他道:\"此地乃是安南王城,殿下如此行事,恐怕不妥。”
朱高燧满不在乎,“将士们为安南流过血,快活快活又算得了什么?”
陈天平心中暗自叫苦不迭,表面上却只能强装笑脸。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前来禀报,说发现了安南国库。
朱高燧闻言大喜,立刻带人前去查看。
然而,当他们进入国库后,却发现里面空无一物。
朱高燧顿时火冒三丈,认为是陈天平私藏了宝物,扬言要将他处死。
陈天平辩解道:\"我复位的时候,国库早被黎季犁搬空了。\"
朱高燧将信将疑,又严刑拷问户部尚书,把户部尚书打得奄奄一息。
闹腾够了,朱高燧宣读了朱允熥的圣旨,宣布就任安南摄政,总揽安南一切军政民生事务。
安南群臣一片哗然。
朱高燧怒目圆睁,大声喝道:\"老子本来就是王爵,被熥哥发配到这种鬼地方却只当个摄政,己经血亏了!\"
\"你们还敢逼逼叨叨,是想试试老子的刀锋利不锋利吗?\"
一边说,一边擎着刀,大踏步向着王座上的陈天平走去。
陈天平脸色惨白,急欲逃走。
朱高燧喝道:\"你这个软蛋,老子又不杀你,你怕什么?老子只问你,那份状子是谁写的?\"
陈天平哆嗦着指认了三四个人,朱高燧手起刀落,当庭捅死。
王庭之中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血腥气。
踏着殷红的血迹,朱高燧任命了一批自己的亲信,担任安南王庭的戍卫。
在明晃晃的刺刀之下,陈天平大气不敢出。
朱允熥意识到,朱高燧在安南的摄政,只能暂时稳定住局面,想要将安南彻底纳入版图,还需要找到一个更加长远的解决方案。
安南有四五百万人口之多,并且山高林密,必须派遣更多的军队和官员前往安南,并且大量移民,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明朝在安南的影响力。
但是想要完成其中的任何一件事,都是非常困难的。
没有足够的军队和官员,不足以震慑安南人。
可是安南毕竟是一个小国,根本供养不了这么多军队和官员。
如果盘剥的力度太大,又必然会激起更多安南人的反抗;
为了镇压安南人反抗,又必须加派更多官员和军队。
这就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死结。
在真实的历史线中,明朝对安南的统治就落入了这样的泥潭——
朱棣将安南纳为郡县,却无法实施有效的统治,派往安南的官员和将领非常残暴贪婪。
为了镇压层出不穷的反抗,明军损兵折将,完全得不偿失。
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明朝只能灰溜溜撤军。
从安南撤军之后,三宣六慰也慢慢瓦解了。
向安南移民,同样困难重重。
中原汉人实在难以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李景隆带过去的京军中发生了严重的疫病,死了一大片,连李景隆也病倒了。
朱允熥生怕李景隆死在安南了,赶紧命令京军撤往云南,任命张辅为安南宣慰使,辅助朱高燧镇守安南。
想要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必须走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