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取哈密后,得叶尔羌降卒一千两百人,林士奇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将这些人归于巴巴克苏的麾下,但作为钳制,在这支军队的上层将领,全部改调乾军军官。
同时巴巴克苏只是名义上的统领,军队真正的指挥权,在副将齐友邻的手中,而齐友邻是张应维的旧部。
此番跟随林士奇出征的有王富贵,吴眺,张应维,以及军中悍将梁三虎,西征的将士都是精中择精,勇猛悍战之卒。
大军攻取哈密后,林士奇下令留民夫三千人在哈密屯田,并命古尔布哈所部蒙古骑兵,抽调近半,护卫大军从嘉峪关至哈密的沿途粮道。
此时的林士奇心中有所隐忧,粮道过长,而护卫的骑兵却太少,若是准噶尔从天山山脉绕过哈密,还是能够威胁到西征军团的粮道,而且在西南面,还有高原的乌斯藏。
林士奇对乌斯藏有所了解,知道僧格的弟弟噶尔丹在高原中颇有声望,噶尔丹的老师是五世达赖,若是其出兵,那么自己在侧翼上,就受到了战略威胁。
因此,虽然战事进行的还算顺利,但林士奇还是向后方请求援兵,或者说并不是援兵,而是维持粮道安危的骑兵队伍。
不过,林士奇知道,兵贵神速,乌斯藏会不会出兵还另说,而准噶尔现在应该面临北路黄成的威胁,应该暂时抽不出力量来驰援西域。
随后林士奇命古尔布哈继续率领先锋骑兵,进军吐鲁番城。
吐鲁番是西域门户,驻守此城的守将穆哈拉,是阿帕克和卓的心腹,穆哈拉已经得到了阿帕克和卓与僧格的严令,死守吐鲁番。
吐鲁番地处天山南麓,乃是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也是林士奇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座城池,而这也是吐鲁番号称西域门户的缘由。
而作为西域门户,那吐鲁番自然是防御的重中之重,僧格从波格丹手中买的五门火炮就安置在吐鲁番城头。
本来僧格准备在吐鲁番城一共放置四十门火炮,但可惜的是,波格丹的火器还没运到准噶尔,乾朝就已经出兵,甚至已经兵临吐鲁番城下了。
不过,虽然少了火炮,但是吐鲁番作为门户,在叶尔羌汗国的时代,就已经屡屡修缮,因此,此时的吐鲁番城也颇为坚固,甚至和中原的城池比起来,也不乏多让。
而且城中守军众多,有三万余众,也是阿帕克和卓在西域诸城中,兵力最多的一座城池,或者应该说阿帕克和卓已经将大部分的兵力都放在防守吐鲁番上面。
至十二月初十,古尔布哈率骑兵五千,奔袭至吐鲁番城下,并数次击败叶尔羌在城下的游骑。
城中守将穆哈拉认为此时虽然城下的蒙古骑兵数量不多,但是乾朝的援兵应该很快就会抵达,为了以防万一,穆哈拉下令,所有人撤入城中,停止出城游斗。
在古尔布哈抵达城下十余日后,林士奇所率的主力也抵达了吐鲁番城下,但是火炮等重型辎重还未抵达,因此,林士奇下令,深挖壕沟,严整军寨,暂缓攻城。
而在城中的穆哈拉一直以为乾朝国力强大,人口众多,因此在城外的这些兵力,穆哈拉认为这应该不是乾军的全部主力,甚至一度认为这是乾军的诱敌之计。
穆哈拉想了想,还是决定依靠城池,死守,正所谓不动如山,随便敌人有什么阴谋诡计,他坚守城池不出,乾军再强,又能奈我何。
乾朝号称出兵二十万人,但实际上,马步军才四万众,僧格当初判断,乾军必然出动大军来犯,因此,严令叶尔羌不得与乾军决战,要利用坚城来消耗乾军,并等待准噶尔的骑兵来突袭乾军的粮道。
只是乾朝实际上出动的兵力,远远小于僧格的估计,僧格听说二十万乾军西进的消息后,还嘲笑孟浚不懂战术,二十万人,应该号称五十万大军才对。
城中重兵防守,城外大军云集,但在进士奇抵达吐鲁番一整月的时间,双方竟然诡异的没有爆发任何冲突。
在外征战的将士,便连过年也没法好好过,只是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军中的伙食丰盛了一些,至于酒水,那是半点也没。
时间来到了正月十六,火炮终于抵达了吐鲁番城下。
此时西征军团的大营中,诸将齐聚一堂,林士奇摊开巴巴克苏提供的那份地图,沉声问道:“斥候有没有发现准噶尔骑兵,或是乌斯藏人?”
古尔布哈闻言,摇摇头道:“大帅,末将抵达吐鲁番后,侦骑四出,除了刚开始的时候和吐鲁番城内的游骑有所冲突外,这段时间,一个敌人都没看到。”
这时张应维摸了摸鄂下的短须,皱着眉头说道:“不应该啊,我看吐鲁番城防守很是严密,不像是准噶尔要放弃此城的样子。”
王富贵摇头道:“不可能,咱都知道吐鲁番是西域门户,那在西域待了一辈子的那个什么和卓怎么可能不知道,哪个城丢了,他都不会放弃这个城,依我看,这就是敌人认为吐鲁番咱们打不下来,死守城池,准备要耗死咱们。”
“死守?”张应维停住了摸着胡须的手,说道:“没听说过久守必失吗?现在咱们火炮都到了,我看了这吐鲁番城,虽然坚固,但也比不上金陵,镇江,山海关,这等坚城雄关。”
林士奇这时开口打断了众人的议论,说道:“僧格这是想要靠坚城拖住我们,从嘉峪关到这吐鲁番,路途遥远,朝廷运来的粮食损耗极大,他们一定是在等,等咱们坚持不住,就会趁机反攻。”
梁三虎哼了一声,道:“想的倒挺好,但现在可不是以前了,咱们兵精甲锐,还有火炮开路,吐鲁番想死守,那咱们就把城迅速的攻下来,守军要死守城池,必然在城中囤积大量的粮草,夺了城,也能减轻粮道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