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和周瑜所带的联军已按日期抵达白马驻守。距离正式开战尚有时日,曹操便邀请韩愈等人来濮阳一会。
韩愈等人商议后,由黄盖、程普两位老将领兵驻守,韩愈、赵云、周瑜三人前去濮阳与曹操会面。
虽然孙刘一共只派出三万人马相助,但是韩愈、赵云、周瑜三人的到来让曹操格外欣喜。要是单纯比较兵力差距,即便刘备和孙策全军齐上,也弥补不来。而前来三人的能为,却有弥补兵力差距的可能。
“操不日便要与袁绍一决,能得贤弟、子龙、公瑾三位相助,操胜算倍增,先提前感谢诸位的到来。”
曹操大摆筵席款待众人,举手投足间自信十足。虽然曹操内心还是差了些底气,但他也明白不能在盟友面前露怯。
宴饮过后曹操只留下韩愈三人与郭嘉、荀彧。曹洪等人。真正的对谈现在才开始。
“此回与袁绍一战,或将改变天下格局,操真心感谢玄德与伯符派人相助。”
“曹公客气了,不如先说明一下双方兵力布局如何?”
“操已准备三十万大军。袁绍则有五十万大军。”
曹操还未说完,周瑜便大笑起来。
“不知公瑾为何发笑。”
周瑜笑完后又摇了摇头,起身作揖便要离开。曹操急忙喊住周瑜:“公瑾这是何故啊?”
周瑜再度作揖,开口慢慢说道:“我主既派我来相助,便未曾惧怕过那袁绍。曹公又为何信口开河?”
曹操只能尴尬地改口:“公瑾说的没错。操只有二十五万大军,袁绍则有六十万之众。”
周瑜还是摇头,再次作揖说道:“曹公若不愿开诚布公,瑜也无心奉陪了。”
曹操只得起身拉住周瑜,十分难堪地说道:“实不相瞒,操只有二十万兵力,而袁绍有七十万之众。”
“曹公可调用的兵力恐怕只有十五万之数吧。”
被周瑜当面拆穿的曹操只感羞愧,又怕承认此事会让韩愈那方也感到惧怕转而放弃合作。
此时郭嘉急忙站出来救场。
“诚如公瑾所言,我方可战之兵确实只有十五万。算上联军三万,也有十八万兵力。袁绍虽号称有七十万大军,但有十万是长安董思所派,六七万兵力为吕布所统御,十万兵力为幽州新征部种。袁绍可战之兵大约为四十五万之数。”
四十五万对十八万,差距还是难以估量。在这种情况还能提出十胜十败论,郭嘉确实是个奇人。
周瑜的好胜心燃烧了起来。此次出征能遇上韩愈和郭嘉这样的天才,着实没有白来。
“倘若董思、吕布有异心,再有人鼓动幽州兵马反叛,又该如何?”
韩愈一语提出,郭嘉和周瑜顿时来了精神。
若是如此,那便不是四十五万对十八万,而是四十五万对阵四十五万,兵力的差距将瞬间扭转。
“韩公子的提议还是如此惊人。若是能成,自然是好事。但此事谈何容易。”
“小子提议不过是一时灵感,如何实施还得诸位谋划一番。毕竟郭祭酒所言四十五万对阵十八万,也要建立在策反董思、吕布、幽州兵马的前提之下。否则我方仍旧是要面对七十万之众。”
韩愈再次把众人的思维拉回了现实。最坏的情况便是要以十八万兵力对阵七十万之众。
虽然古往今来不乏以少胜多的案例,但绝对都是苦战且需有奇谋方可逆转。
韩愈也发觉自己似乎给众人泼了冷水,只好赶紧找补上几句:“既然小子与周兄前来,自然要以团队利益为先。如何应对此战,小子和周兄自然会全力相助。其实早在出发之前,小子便有书信给到吕将军,谈及董思一事。”
韩愈将自己所写密信大致内容告知众人,但没有将自己对董思行为的猜测说出。众人听后便明白上了几分。
哪怕韩愈只是单纯地想要提醒吕布注意防备,但在所有人看来,韩愈此招都是离间计,还是正义凛然的阳谋,叫人无法质疑韩愈的用意。
“韩公子果然敏锐,竟早已做出离间的计划。如此一来董思、吕布、袁绍三者之间即便不内乱,也难以齐心协力,战力便弱了几分。妙哉,妙哉。”
周瑜刚感叹完,郭嘉便忍不住补充:“此时再遣人到冀州散播消息,说吕布因征讨兖州时袁绍不增兵而心有不满,再散播吕布接获韩公子密信一事,袁绍必然会认为吕布有通敌之嫌。吕布此路,可除。”
冷兵器时代的残酷就在于智者的用计上。只需智者轻轻张口,手下就要造就无数的伤亡。
郭嘉此人,果然是天纵奇才。
“至于幽州这一路,小子属意让子龙打着公孙将军旗号前往,兴许能够招揽或者策反成功。”
“云正有此意,想来幽州诸位应当都仍念得公孙将军威名。”
轻松对谈间,两路人马已除。
至于董思这一路,众人都没有较好的办法。
“不知周兄对董思或者天衍卫可有了解?”
周瑜摇了摇头,他虽知董思此人以及天衍卫这个名头,但并无深入了解,更是未曾与天衍卫接触。
这回倒是曹操发话了。
“操对天衍卫倒是知晓更多了。自贤弟你遇刺一事来,操便加派人手收集有关天衍卫的信息,终于暂时探查到了天衍卫的相关情报。天衍卫的创始人被称为卫主,身份不明。卫主手下分四旗:生老病死。统御一旗之人称为旗主,而董思正是四旗之一。旗主下有九星,九星各有所长或文或武或毒或医,称为靖天九星。可惜的是,除此之外,没有更多消息。”
“可能知晓他们目的为何?又是为何人效力?”
“还是只知他们信奉‘天衍万物,万物归天’,并为之行动。近日长安之变,李傕、郭汜之死便是因其卫主认为李傕、郭汜到了归天的时间,所以……”
除了韩愈以外,众人都对这个理由感到惊讶。人究竟何时该逝去,怎会是由一个组织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