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师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临行前就跟我们说十年后会再相见,你早就知道你会穿越?也知道我们也会穿越?”禅木坐到普玄身边,好奇地询问他。
普玄笑着点点头,承认了他的猜测,“为师对奇门遁甲和周易八卦研究颇深,姑且称得上是能掐会算。
“所以,为师早就算到命中会有此奇遇,也算到你们会和为师一样。”
“那师父,你来到这里后都发生了什么?唐城的光辉盛世都是你打理的?”禅木接着问。
普玄只言一切皆为命数,他来到这里时正逢唐城内乱,经过了解,发现城主并非是昏庸无道之辈。
他有心治理国家,当一个贤明的君主,却可惜没有才能,力不从心,将唐城越治越乱。
普玄不忍唐城这片世外桃源遭受祸乱,便找到城主大胆进言,想要帮忙治理唐城。
接下来的事,夏悠南他们就都从君子尧口中得知过了。
“原来是这样,那师父可真是唐城的天降福星啊!”夏悠南由衷的感叹,心中也明白了为什么唐城的政策那么超前了。
“没错没错,”君子尧也忙接话应和,“我父亲和百姓们都这样说,说师父是上天派来拯救唐城的福星呢!”
几人将普玄好生夸赞了一番,随后夏悠南来了兴致,一边帮普玄揉肩膀,一边好奇地问他:“师父,我当时年幼无知不懂询问,现在是真的好奇。
“您出家之前是什么身份?是怎么收养的我们师兄妹?还有您是怎么凭一己之力把我们三十多个孩子养大的?您哪来的钱供我们生活呀?”
这些问题不仅是夏悠南好奇的,也是在座每一个人所好奇的。
于是在她问出后大家都默了声,探寻的目光定格在普玄身上,等待他诉说自己的过往之事。
他们问起,普玄也不推辞,接过禅木喝的茶小抿一口,将自己的过往向他们娓娓道来。
普玄说,他俗家的父亲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而他则是商人膝下唯一的独子。
按理说,他应该会含着金汤匙无忧无虑地过完这一生,可天有不测风云,在他五岁的时候忽染一场大病。
那大病来势汹汹古怪至极,商人遍寻天下名医都没能将他治好。
就在他奄奄一息之际,来了一位和尚,他见到普玄后断言:此子天生佛相,与佛有缘,今生必要出家为僧方可平安无事。
此等谬论本应无人相信,但商人眼看自己儿子只剩一口气了,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把儿子交给了和尚。
话说来也稀奇,那和尚接过普玄后没寻医没问药,只是给他剃了度,收他做了徒弟。
本来命悬一线的普玄竟神奇地康复了,身体也恢复成正常人的状态。
这下商人彻底信了,虽心有不舍,但为了让儿子活命,他只得把儿子送给和尚,让其代为收养。
之后,和尚就带着普玄回到了寺庙,教他诵经打坐修习佛法,每到逢年过节,还会带普玄回家探望双亲。
就这样,普玄在佛法的熏陶下长大成人,而商人夫妇也在他三十多岁时相继离世了。
商人做了一辈子的生意,名下有万贯家财,普玄又是他们的独子,自然而然,那万贯家财就落到了普玄手中。
普玄视钱财如尘土,本不将那巨款放在眼里,直到后来发生战乱和饥荒,他才领略到,钱财,可以救命!
那个年代,被战争和灾荒相继荼毒的百姓们苦不堪言,每一家都是勒着裤腰带过日子,一袋米或一袋面就能换一个大活人。
山坡上的野菜被薅得根都不剩,水里凡是能动的生物均被捕捉食尽。
在这种人人自危的环境下,愚昧的人们还想着传宗接代,一个接一个的生孩子。
可生完之后他们才发现,他们根本养不起。有的孩子因没有食物被活活饿死,有的人心眼多,不想自己孩子饿死,就把难题扔给别人。
先是有一家夫妇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了普玄所在的寺庙门口,他们想,出家人慈悲为怀,总不会看着自己儿子饿死,他们肯定会想办法的。
正如他们所料,普玄和师父捡到孩子后将孩子抱进庙里,有吃有喝好生喂养起来。
这下可喜坏了孩子的父母,两人乐颠颠地回到家,还向邻居友人推荐,说某某山上的寺庙有吃有喝,和尚们还帮忙喂养孩子。
此消息一出,顿时如脱缰的野马传遍方圆几里。
那些贫困潦倒,养不起孩子的人们大喜过望,连夜将自己的孩子丢到寺庙门口,以道德绑架的方式逼迫僧人为自己养孩子。
心里还都盘算着,等孩子养大了自己再去要回来。
从那里起,普玄所在的寺庙门口就开始络绎不绝地出现孩子。有的一次出现两个,有的甚至一次出现十来个。
普玄和师父虽倍感无奈,但却没有任何应对的办法,他们是出家人,肯定不能见死不救,只能来者不拒。
那段光景,寺庙里的孩子最多达到了五百多个!
这么多孩子,需要有足够的粮食,还需要足够的人来照顾。
寺庙里哪可能有那么多钱?于是普玄就动用了父母留给自己的遗产,用来哺育那五百多个孩子。
又过了几年,普玄的师父去世了,人们也度过了那场灾难,有条件的父母开始陆陆续续地把自己的孩子带回家。
但寺庙经此后一举成名,如同免费的孤儿院一样,成了一些父母抛弃孩子的绝佳地点。有的人甚至开着车,不远千里去扔孩子。
禅木等三十三个人,便是在近代时,父母生下他们后出于各种原因不想养或不能养,寻着风声扔在寺庙门口,一走,便再没人回头。
而普玄依旧无怨无悔,用父母留下的巨额遗产含辛茹苦地抚养他们。
三十多个兄弟知道自己的父母不会来接自己,也不抱希望了。
他们自幼生长在寺庙,对佛法有了参悟,对寺庙和普玄也有浓厚的感情,于是便一起出家,成了普玄的弟子们。
至此,普玄的身世和禅木等人的身世,便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夏悠南静静听着,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多可笑啊,在战争和灾荒年代被抛弃的孩子都有父母接,他们这些在和平时期被抛弃的孩子,却没有一个亲人接他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