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鸿胪寺的琉璃瓦上。
寺内,梁国使团的到来无疑为这里平添了几分热闹与紧张的氛围。梁国此次派出的和谈使团阵容庞大,由权倾一时的丞相宇文拓拔亲自挂帅,其身后跟随着一众文臣武将,个个神色凝重。
赵国方面,亦是阵容不俗。太子赵胤乾,身着华贵的锦袍,端坐于主位之上。他的身旁是礼部尚书文彦,还有兵部尚书韩无疾,此外,鸿胪寺的各级官员也悉数到场,各司其职,确保和谈的顺利进行。
随着文彦一声清脆的“和谈开始”,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宇文拓拔与赵胤乾身上。
宇文拓拔闻言,缓缓站起身,目光如炬,直视赵胤乾:“太子殿下,老夫此次前来,是奉我国陛下之命,希望赵国能够高抬贵手,撤回围困西宁的赵军。”
赵胤乾微微一笑,眼神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宇文大人,我赵国五十万大军不远千里征战至此,所消耗的粮草炮弹不计其数,士兵更是损伤惨重。如今,你仅凭一句撤军,就想让我们放弃来之不易的战果,未免太过简单了吧?”
宇文拓拔闻言,眉头微皱,但随即又舒展开来,显然早已有所准备:“为了表达梁国的诚意,只要赵国愿意撤军,梁国愿意赔付赵国黄金五十万两,以作补偿。”
赵胤乾轻轻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宇文大人,前些时日,我赵国找到了前秦留下的秘藏,如今国库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现在我们赵国可还真不缺这点钱。”
宇文拓拔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那你们赵国究竟有何要求,但说无妨!”
赵胤乾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仿佛能穿透一切虚妄:“我们想要与雁山关接壤的汉西十三城,作为此次撤军的交换条件。”
宇文拓拔闻言,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这……恐怕不太好办啊。汉西十三城乃梁国领土,割让之事,非同小可。”
赵胤乾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威胁:“宇文大人,你应当清楚,若我军继续攻打西宁,一旦城破,所得之地,又何止汉西十三城?到那时,梁国损失的可就不仅仅是几座城池那么简单了。”
他话音未落,又转头望向韩无疾,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韩大人,前线所需的炮弹可都已经准备妥当?”
韩无疾闻言,立刻恭敬地回答道:“回殿下,押送车队已于昨日启程,预计不日即可抵达西宁。”
宇文拓拔见状,心中暗自盘算,知道此时硬碰硬绝非上策,于是缓缓开口:“太子殿下,割地一事,确实兹事体大,老夫需要回去与陛下商议一番,再做定夺。”
赵胤乾微微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好,本宫给你们西梁一个月的时间,若逾期未复,休怪本宫炮轰西宁!”
“好!”宇文拓拔应了一声,随即起身,带着一众使臣,落寞地退出了鸿胪寺。
待他们离开后,韩无疾忍不住开口问道:“殿下,西梁真会把汉西十三城割给我们吗?此举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割肉饲虎啊。”
赵胤乾轻轻摇晃着手中的茶杯,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韩大人有所不知,眼下西梁腹背受敌,北有强敌燕国虎视眈眈,东又面临我赵国直逼都城的威胁。而西梁与北燕之间,早已结下了不解之仇,和谈之路早已断绝。对西梁而言,最好的选择便是割地求和,以换取我赵国的撤军,他们才能集中力量对付北燕。”
韩无疾闻言,不禁点头称赞:“殿下的布局实在是高明,先是利用梁世安挑起了西梁和北燕的战事,让两国自相残杀,赵国再趁机进攻西梁,夺取他们的土地,真可谓一石二鸟之计啊!”
他顿了顿,又有些担忧地道:“只是,我们一旦撤兵,北燕那边会不会说我们背信弃义,借机撕毁盟约呢?”
赵胤乾轻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亲兄弟都能反目成仇,何况国与国之间的联盟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北燕已经与西梁结仇,断不会再轻易与我们闹掰了。这一点,燕世杰心中自有权衡。”
韩无疾闻言,心中对赵胤乾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殿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老臣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
一个月后,西梁终于正式同意了赵国的请求,将汉西十三城割让给了赵国。
这一消息如春风般迅速吹遍了赵国的每一个角落,不仅让朝野上下欢欣鼓舞,也让赵国百姓看到了国家日益强盛的希望。
赵军也按照约定,从西宁边境缓缓撤军,两国边境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在上京那座宏伟壮观的朝堂之上,气氛更是喜气洋洋。
辅国公夏言身着一袭华丽的朝服,面带微笑,首先向高坐在龙椅之上的赵皇贺喜:“恭喜陛下,喜获汉西十三城,我赵国的疆域又向西大大扩展了一步,此乃赵国之大幸啊!”
太子赵胤乾也紧跟其后,言辞恳切地附和道:“是啊,父皇,赵国在您的英明领导下,正一步步走向前所未有的强盛!”
赵皇闻言,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他环视四周,声音洪亮地说道:“赵国能有今日之盛况,离不开诸位爱卿的鼎力支持。朕决定,即日起,免除赵国境内所有百姓的赋税一年,以示朕与民同乐,共庆此胜。”
众臣闻言,纷纷作揖高呼:“陛下万年,赵国万年!”他们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仿佛要穿透云霄,传向更远的地方。
就在这时,乐安王赵俊栩步出队列,神情庄重地向赵皇行礼道:“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赵皇微微颔首,示意赵俊栩继续。
赵俊栩于是道:“儿臣听闻,此番攻打西梁之战中,雁山关守备赵奕哲不惜辛劳,为大军运送粮草和炮弹,实为赵国之栋梁。细细想来,八皇兄被父皇贬去雁山关已有四年之久,这四年间,他戍边守城,勤勉尽责,已深刻反省了自己的过错。前些日子,八皇兄还特地差人送信给儿臣,言及他十分想念父皇,渴望能有机会再回上京,侍奉父皇左右。”
御南王赵弘翎见状,也连忙出列,附和道:“是啊,父皇,八皇兄自被剥去爵位,发配雁山关以来,离京已足足四年有余。八皇兄当年确实年少轻狂,犯下了一些过错,但如今已过去四年,想必他也早已幡然醒悟。请父皇看在八皇兄为赵国建功立业的份上,准许他回上京吧!”
广平王赵梓恒也紧随其后,出列恳求道:“父皇,就给八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他毕竟是您的亲生子嗣,四年边关之苦,已足够让他痛定思痛,重新做人。”
赵皇闻言,目光微微闪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随后他望向太子赵胤乾,缓缓问道:“太子,你意下如何?”
赵胤乾看着三位郡王都为赵奕哲说话,心中虽有不甘,但也知道此时不宜再反对。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说道:“父皇,儿臣也同意八皇兄回京。”
赵皇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朗声道:“好!既如此,朕便拟旨,八皇子赵奕哲送粮有功,今恢复其文宣王爵位,并即刻召回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