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几人吃完早餐后,柳梦涵三人本想回实验室继续收拾东西,却被陈煜直接拦下了,声称实验室的事已经有人处理了,让她们不用再操心。
接下来,他便带着几人一起前往飞艇的指挥中心开会去了。
“抗寒救灾”飞艇编队即将抵达天煜基地总部,对于此次“抗寒救灾”的成果总结以及接下来的工作安排,还需要他来亲自部署和协调。
走进指挥中心,陈煜立刻被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氛围所包围。
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幕上,显示着飞艇编队的实时位置和飞行路线,以及沿途的气象数据和地形地貌。
“陈先生、统帅(林秘书)。”会议桌上一众基地高层和军团军官纷纷起身致敬,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意和期待。
陈煜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坐下,然后径直走到会议桌的主位坐下,林乐乐和柳梦涵则分别坐在了他的两侧。
李婉晴和张梓涵虽然几个月前就已经上了这艘飞艇,成为了天煜人,但由于她们一直在实验室里,本身又没担任什么职位,无论是对天煜基地还是“抗寒救灾民兵军团”,甚至是此次的“抗寒救灾行动”都没有太多了解,这场会议对她们来说不过是局外人罢了。
因此,她们只默默坐在指挥中心的休息区静静等候。
指挥中心里的其他人看到李婉晴和张梓涵这两个陌生的面孔,也是略微有些诧异,不过她们是跟陈煜一起来了,众人也不敢多问什么,甚至都不敢多看两女一眼。
“大家辛苦了,今日,值此即将凯旋之际,我……”
…………
本场会议只持续了不到两个小时,期间陈煜详细听取了各个负责人关于“抗寒救灾”的简单总结,毕竟关于总结会议其实已经开过好几次了,今日,不过是为了给所有参与行动的团队成员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确认大家在接下来的总部欢迎仪式上的发言不会出差错。
虽然这有一种形式主义的味道,但陈煜深知,这样的“形式”是必要的。
如今的天煜基地,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偏安一隅的地方幸存者基地了。
如今,天煜基地,已经将分基地遍布全蓝星,基本上整个蓝星都已经在天煜基地的统治之下了。
这场凯旋仪式,是要在各个分基地直播的,不仅要展示天煜基地在“抗寒救灾”行动中的卓越成就,更要向全蓝星的天煜基民们传递出基地的强大与稳定,增强民众对天煜基地的信任与归属感。
因此,是万万不能有任何差池的。
会议结束后,飞艇也抵达了中阳市边缘地带,天煜基地总部那雄伟壮观的建筑群已经清晰可见。
陈煜与林乐乐、柳梦涵等一众人员一同走出指挥中心,来到飞艇的甲板上,迎接着即将到来的凯旋时刻。
看到前方那熟悉而陌生的天煜基地,陈煜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自豪与感慨。
其他人亦是一阵惊叹,这,还是他们熟悉的天煜基地总部吗?
不到一年的时间,天煜基地总部竟然再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天煜基地 高耸入云的大楼与错落有致的冰雕建筑群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冬日奇景。
这些冰雕建筑并非随意堆砌,而是经过精心设计,每一座都蕴含着天煜基地的历史与文化,仿佛是在向世人展示着基地在严寒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排排现代化厂房以及核电站冷却塔在远处矗立,与冰雕建筑群形成了鲜明对比,彰显出天煜基地在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巧妙平衡。
与他们上次离开相比,天煜基地总部的建筑范围扩张了不止一圈。
根据天煜基地内部“参考消息”以及“天煜头条”上的数据,如今的天煜基地总部,基民数量超过800万,占地面积1000万平方公里,即便是放在极寒末世前的时代,这样的规模和人口数量也足以媲美一些大型城市甚至是中等国家了。
在极寒末世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天煜基地能够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势头,更是显得难能可贵。
这还是努力控制人口流入,只吸收一些高端人才以及各基地高级领导层家人的结果。
如果没有这些苛刻的条条框框,很难想象如今的天煜基地总部会发展到何种惊人的规模。
但正是这样的策略,确保了总部不仅人口质量高,而且社会结构稳定,为基地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着前方那巍峨壮观的建筑群,最属惊讶的莫过于李婉晴和张梓涵,作为在极寒天灾下相依为命苦苦支撑了近两年的她们,深知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不易。
眼前的天煜基地,对她们而言,简直就像是一个奇迹,一个从绝望中诞生的希望之光。
加入天煜基地后,她们一直在飞艇实验室里做实验,也时常有想象过天煜基地的强大,但她们从未想象过天煜基地会这么强大,简直颠覆了她们的想象极限。
她们作为曾经在哈哈大学留学的高材生,自认为自己还是有一定想象能力的,眼前的景象,却让她们深刻体会到了“眼见为实”的真谛。
天煜基地的繁荣与强大,超出了她们所有基于知识和经验的想象。
李婉晴轻轻碰了碰张梓涵的手臂,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她们不由偷偷看了一眼陈煜,这个繁华而强大的基地,正是在陈煜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辉煌。
李婉晴和张梓涵对视一眼,心中都涌起了对陈煜深深的敬佩。
同时,也不禁涌起一股自豪,因为她们已经成为了陈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