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知道朱高炽生病了,所以将办公地方挪到了太子府。
所以一见杨士奇就询问太子病情,但杨士奇也并不知道太子的真实病情。
他一直以为太子只是着急前线战场,所以气急攻心,身体抱恙。
因此告诉朱棣太子的身体没有大碍,只是着急担忧皇上,如今政事照常处理。
接着杨士奇又劝说朱棣立刻回京养病,但朱棣却说自己回不去了。
因为朱棣如今并不知道朱高炽的身体状况,所以并未起换太子的心思。
但他还是不放心汉王与赵王,朱棣甚至自己走后,汉王八成会造反。
所以临死前他再次叮嘱朱瞻基,不可以残害骨肉至亲,不能杀汉王。
朱瞻基表面答应,但内心却早已坚定决心,一定要杀了汉王。
否则二叔手下那么多兵,一旦造反,恐怕又是一次靖难之役。
朱棣死后朱瞻基与杨士奇选择秘不发丧。
还给朱高炽和朱高燧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继续消耗瓦剌部。
接着朱瞻基在朱高炽给他的家书中发现了猫腻。
朱瞻基与善祥从小一块长大,他知道善祥会模仿别人的字迹。
对于朱高炽给他的家书他越看越觉得这极有可能是善祥模仿的他爹的字迹。
接着他将信件放在火上烤,很快另一种字体显现了出来。
朱瞻基凝神细看,正是善祥告知他太子爷身体不行,时日无多的消息。
既如此,朱瞻基更要亲爹立刻继位。
他带着朱棣的尸首先一步潜回京中。
劝朱高炽抢在朱高煦与朱高燧不知皇上已经驾崩前,灵前继位。
等到朱高煦到大帐质问于谦皇上的下落时。
于谦告诉朱高煦皇上已经驾崩,由太孙护送回京,太子爷已经顺利继位。
于谦让汉王与赵王跟自己一块回去,参加先皇的葬礼。
朱高煦与朱高燧闻言,当场就拔了刀。
朱高燧还发了响箭召集三千营,可惜杨士奇先他一步到了三千营宣旨,命三千营撤兵返京。
消息一出,士兵们纷纷欢呼,终于能回家了。
朱高燧没召来帮手,等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又发现朱瞻基早就带兵在外等着他们。
最终朱高煦与朱高燧只能无奈放弃抵抗。
朱高炽顺利登基,朱棣的丧事也终于能顺利办下去。
朱高煦纵使回了京,反心依旧不减,还打算在满朝文武面前质问朱高炽。
为何自己之前没有得到朱棣驾崩的消息,打算让满朝文武对朱高炽起疑心。
朱瞻基也早就烦了二叔一而再再而三的找事。
同时他也忌惮二叔逃出京城,与大军汇合再次造反。
于是想快刀斩乱麻,不顾朱棣临死前的遗言,直接杀了汉王一了百了。
善祥得知他的想法直接表示反对,于谦也说灵前动刀,全国都会反。
朱瞻基不明白善祥为什么不站在自己这一方。
他一直觉得善祥是最懂他的人,可现在善祥却带头反对他。
面对朱瞻基的疑惑,没想到善祥却说:
“因为我不能看着你短命早夭,我知道先帝曾你和爹发誓,绝不残害骨肉至亲。
这些誓言压制不住你,你不在乎,你不怕,可我在乎,我怕!”
朱瞻基闻言都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他不屑一顾:
“男子汉大丈夫,怎能被誓言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所桎梏。”
下一秒却听到善祥反问他:
“那如果说你残害骨肉至亲,是我短命早夭呢?”
此言一出朱瞻基眉头紧皱:
“不要胡言乱语。”
善祥却道:
“你连回答我都不敢,不也跟我一样惧怕吗?”
善祥的话让朱瞻基整个人都颓废起来,他语气都无奈起来:
“你知不知道如果二叔一旦活着出京城,我没有一点把握能打败他。
这么多年他跟着爷爷四处征战,军中几乎都是他的亲信。
一旦他反了,靖难之役将再次上演。”
善祥闻言沉默良久,接着沉声道:
“那我替你杀!”
朱瞻基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满脸不可置信的看着善祥。
善祥却接着道:
“我想办法替你杀了汉王,这样你和爹就不用背负天下人的骂名。
接着你只需杀了我就能和朝臣以及天下人交代。
届时五马分尸也好,凌迟处死也罢,为了你我都认了。”
听完善祥的话,朱瞻基整个人呼吸都粗重了起来。
他指着善祥的鼻子,整个人都气的颤抖起来:
“你…你是不是想气死我?”
朱瞻基深深呼出两口气,然后一脚踢翻了身旁的板凳。
善祥简直就是在诛他的心,为了阻止他杀朱高煦,她这种话都说的出口!
看着盛怒的朱瞻基,善祥也来了脾气:
“你为什么总这么固执,爹告诉你汉王不能杀,于谦也告诉你不能杀。
自古以来凡是杀害骨肉至亲的帝王,哪一个不背负一世骂名?
唐太宗何等雄才伟略,不也一样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他杀兄弑父。
你爷爷都没有杀建文帝,心魔都折磨了他大半生。
你现在权利熏心非要杀了汉王,且不说没有明由杀害骨肉至亲要背负多少骂名。
只说汉王死了别的王就不会反了吗?你简直是在给别人机会抓你的尾巴。
你这边杀了汉王,转头有人以你残害骨肉至亲的名义造反,届时你要爹如何保你?”
朱瞻基满身戾气: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汉王有反心,我杀他名正言顺!
谁敢造反,一样是乱臣贼子,届时我亲自带兵平叛!”
善祥看着朱瞻基,只觉心累:
“秦王扫六合,统一天下,车同轨,书同文,何等伟业,可秦却二世而亡,何故?
因为连年战争,又大肆修长城,修秦始皇陵,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撑不住了。
所以秦皇千古一帝,最后却失去人心,秦二世而亡。
汉高祖得了天下后,无论是吕雉执政期间,还是文景二帝都选择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百姓有了喘息的机会,后来才有汉武帝大破匈奴的资本。
你爷爷为了不落后世骂名,五征漠北,大明如今已经承受不住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