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一听张世康的解释\/(敷衍),崇祯皇帝立即就放弃了自己本来就认为不合理的想法。
尤其是那句,只要有他在京城坐镇,张世康出征在外就很安心,直接让崇祯皇帝嘴角上扬,压都压不住。
果然,即使是在军务上,这小子也离不开朕呀!
有时候就是这样,你看不上的人在夸你时,你觉得对方是在反讽你,对方做啥都是刁民想害朕。
但倘若你很在意一个人时,他对你做啥,你都觉得是在为你好,绝非那些妖艳贱货一般可比。
见三言两语就把老哥哄成了翘嘴,张世康便顺势敲定了让朱慈烺随军的事儿。
崇祯皇帝甚至还主动提出,此事不必上报朝廷,俨然是让张世康悄摸带走,免得朝堂里海中期等文臣再聒噪。
事情刚敲定,朱慈烺的嘴角也压不住了,甚至还做出了欢呼的动作。
十三岁的朱慈烺正是叛逆的年纪,先前他跟朝中文臣学儒,那些先生总会告诉他,君子应该怎么做怎么做。
那时候的朱慈烺比现在还小,觉得先生说的话肯定都是对的,即使他不理解那些拗口的大道理是什么意思。
他按照那些儒家经典里的大道理来要求自己,即使那时的他才八九岁,但那时候那些文臣都夸他有储君风范。
那时候朱慈烺其实不明白,为什么大明满地饿殍、内忧外患,那些先生曾多次隐晦的表达,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天子不够贤明、不够仁厚。
直到有一天,小小的朱慈烺发现,这一切都是假的,那些先生嘴里教他大道理,说什么民间疾苦、天下疲敝,身为储君应当怎么怎么样。
但他们自己却做着蝇营狗苟贪污腐败之事,他还记得有个先生教他不应贪恋女色,哪怕当时他还不知何为女色。
有个先生教他应该节俭,体谅黎民之苦。
还有个先生教他应该与士大夫共天下,对文臣多些包容和亲近,要提防各地的武将,警惕汉末、唐末的前车之鉴。
可是张师父查处了他的多位老师,那位让他不要贪恋女色的老臣,自己纳了十二个妾,单单是儿女就有三十个,胡子花白的年岁,最小的孩子甚至没有朱慈烺大。
那个教他节俭的,查抄出来的银两比当时的国库还多三倍。
全都是假的。
这件事当时对幼小的朱慈烺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那时候,张师父还不是张师父,还是他的仇人——朱慈烺一度因为张世康逼死了他姥爷而憎恨张世康。
可是后来东厂的方公公告知了他嘉定伯的种种劣迹,他才逐渐释怀。
那时的他,仍旧不能理解,为何圣人之言,在如今的朝堂彰显的如此割裂。
他为此困扰了很久,直到两年前的除夕,张师父告诉了他答案。
起初朱慈烺并不相信,他用了半年时间思考,才逐渐明白了一点。
再然后,他父皇让其拜师,他为了寻找真正的答案欣然接受。
这一年多以来,他跟着张师父去过很多地方,制造总局的各种工坊、西山大营的各类军械,单是天津卫的大明水师基地就去过好几次。
他了解了大明目前所使用的各类军械和火器,也知道了各类的福船、鸟船、鹰船的作用,包括大明战船与欧罗巴人的盖伦船、乃至双层甲板战舰的区别的差距。
更重要的一点是,两年时间,张师父的言传身教之下,十三岁的朱慈烺终于大致知道了答案。
圣人之言,当然大部分都是没错的,错的是那些人,甚至这个时代。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光靠圣人之言是不够的,还缺一样东西。
那个东西叫真理。
张师父告诉他,大炮就是真理。
圣人之言,只有跟大炮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
朱慈烺深以为然。
为此他最近一年都在恶补真理。
直到北边的建虏再次开始找茬,张师父告诉他,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真理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得以验证,并提出了带他去关外出征的建议。
对于一个从未出过顺天府地界的叛逆期孩子而言,出关绝对是个相当值得兴奋的消息,朱慈烺甚至想起了好几首边塞诗,并在当天晚上激动的睡不着觉。
现在,过了最难的一关,他的父皇竟然同意了此事。
他终于可以去亲眼看看,真理发威的样子了。
张师父真厉害,仅三言两语便说服了父皇,被钓成翘嘴的朱慈烺心道。
“那个……陛下,臣还有件事得跟陛下报备一下。”
张世康并不知道自己这学生的心理活动,忽悠过崇祯老哥后,突然又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报备?何至于此,无忌有什么要求,跟朕直说便是。”崇祯皇帝平静的道。
出征不仅危险,而且十分辛苦,这一点崇祯皇帝心里是有数的。
这几年来,都是张世康在为他四处征讨,北方平建虏,中间平流寇,南方平魏国公之乱,也算是南征北战了。
若是其他臣子,崇祯皇帝当然不会如此包容,但是他却明白,张无忌这小子纯纯就是个懒汉,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烧高香了。
是以张世康但凡提出请求,只要不是很过分,崇祯皇帝一般都会直接准允。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臣的妻子,哦,也就是忠贞侯的孙女、破虏伯之女。
臣当初答应了她,只要嫁给臣,便帮她实现驰骋疆场的夙愿。”张世康嘿嘿笑道。
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其实这等事并不需要跟天子说,但毕竟马玲绮无官身,而军队之中是严禁女眷同行的。
这事儿不算什么大事,朝堂上的文官即使知道,也顶多埋怨几句不疼不痒。
但张世康统兵以来,最重军中纪律,他身为大元帅,自然不想给部下作不好的表率。
“所以,你是想让朕封她个一官半职?”崇祯皇帝白了张世康一眼,胡子翘了翘道。
张世康咧着嘴,点头如捣蒜。
“哼,你这小子,该不会是用这等小伎俩,诓骗人家与你成婚吧?”崇祯皇帝有些鄙夷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