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新枪吗?怎么感觉变化这么大呢”。
看到九五式自动步枪的时候,别说普通连长了,哪怕是有着深厚背景的高城,又或是拥有20年军旅生涯的王庆瑞都感到极其的怪异。
“老雷,这枪口径咋这么小呢?”
一名连长忽然向在场唯一一个知道枪械情况的士官问道。
“咱们现在使用的八一式枪族口径统一为7.62毫米,他是5.8毫米能不小吗?7.62毫米子弹的重量是9.3克一枚,新式步枪的子弹只有四克出头,意味着同样的负重,后者比前者至少能多携带1\/3的弹药。”
“你别老说这些,多说说枪打起来怎么样?”
王庆瑞简单听了一下介绍后,便肯定它就是未来要成批量换装的新式自动步枪。
一个国家可能会对自己的大炮,坦克,军舰,飞机保密,对于人手一支的步枪,保密重视度就不高了。
首先重要性就不怎么高,并且基数太大泄密几乎是必然的,唯一的问题是多长时间后泄密。
另外在军火贸易中步枪或许并不是利润最高的,但绝对是购买条件最少的。
东西出了国,还能指望着保密吗?
并且像这种波及全军的事情,会提前通知部队的军事主官,让他们提前有个准备,这也是为什么李宁当初特意问了大规模服役的时间。
702团的精力主要是放在了学习班和训练上,一旦换装新式步枪,必然会压缩另外两项的时间。
如果不提前通知的话,很有可能导致训练出现问题。
“还算可以吧,和八一是有着不少不同之处,重心靠后,换弹,持枪的位置,还有瞄准这些需要老兵重新学。
对于新兵而言倒是能好一些,毕竟这是他们接触的第1款枪械,对了,他没有空仓挂机功能,并且泄露的火药燃气…”
“火药燃气怎么了?”
“嗯,因为是无托步枪,枪口,机匣都比较靠近面部,所以明明泄露的火药燃气比八一式少,可射击时反而更加影响射击,团长你看我右脸这块”。
听到雷班长说的话,众人才注意到他的右半张脸好像比左边要红一些。
“听说今天下午你们打了不少子弹呢?我就问你,他比不比八一式要强”。
副政委刘军开口问道,这不仅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其他人最关心的事,就像当年的六三式自动步枪,原定计划是取缔56式枪族,后来因为质量,设计等问题被部队劝退。
“应该能比八一式强一些吧?毕竟是新式武器,我打了100多发子弹,并没有发现大问题”。
“没有大问题就行,你们既然有幸能参参与到如此宝贵的实验中,就不要辜负上级的信任,多总结总结经验,对了,参谋长去哪里了?”
王庆瑞听后也算是放心了,有一件事他从来没和旁人说起过,他当兵第1次实弹射击时,用的就是63式自动步枪,结果在发射军旅生涯中第1枚子弹时,竟然出现了故障,导气管飞了出去。
天知道这件事对于一名18岁的新兵造成的心理压力有多大,因为这次事件,导致他对枪支产生了恐惧感,射击成绩哪怕到了新兵考核时都是垫底的存在。
好在当时担任新兵连连长的高父知道其情况,特意将它分配到了不需要摸枪的坦克连,否则现在的王庆瑞估计还在乡下卖菜呢。
至于询问李宁的去向,自然是要质问一番了,虽然试验新式步枪的任务理论上不需要告诉他,可作为一团之长,不需要知道,并不代表着不需要通知他。
看上去有些小家子气,却是职场上的事实,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单位,或者是公司,大家都想进步,都想获取更多的权利,这个时候上下级同事之间就会产生矛盾。
且冲突的起因,经常不是一方有意而为之的,更多的是无意间的一句话,做的一件事,所造成的连锁反应和被人过度理解。
“参谋长去吃饭了,晚上还要进行狙击手训练,所以”。
“看样子他等会儿就要回来,那你们就先回去吧,我在这里等他一会儿,高城你也留下来。”
其余人听后都非常识相的向外面走去,只是政委范海滨在路过王庆瑞身边时,忽然停了下来,用只有他们两个能听出的声你说道:“跟他好好说一下子,背景,你是斗不过的”。
说完就加快脚步离开了,没人知道王庆瑞在听完这句话后想的是什么,反正自从那天开始,就变得沉默寡言了些。
高城在旁边只是以为政委说了句注意休息,所以并没有注意到团长脸色的变化,其实就算他听到了具体内容,也理解不了其深意。
20分钟之后,李宁身后背着一个军用小背包,手下还拎着一个大包裹走进了军械库,迎面便撞上了早已等候多时的王团长。
〝新式步枪送到702团,你为什么不跟我说?难道是怕我泄密吗?”
面对这充满质问的语气,李宁选择从身边走过,边走边轻飘飘的说了一句:“你不是相关人员。”
这7个字看上去似乎十分短小,却体现出李宁是在按照规矩办事,虽然很多项目并不会规定要保密,但要搞的满城皆知,上级第1个就拿你试问。
事以密成,言以泄败,只要有过社会经历的成年人都清楚保密的重要性。
所以李宁在私下里跟王庆瑞说了,那是情分,要是不说是本分,而且没有人可以进行反驳。
龙定华抢无人机项目才过去多久,虽然不一定是从702团泄露的,可依旧有风险。
“那我作为团长难道就没有知情权吗?更换制式步枪有多么重要,你作为参谋长难道不知道吗?”
“团长,你可真有闲心啊!我要进行训练了,你也不希望今年比武开头就来个大零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