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又是两声枪响传来,一个竖立在射击场边缘的靶子被拦腰打断,这是最后一个目标靶了。
确认其被击倒后李宁看了一眼时间,发现已经来到了8:19,立刻像猫一样窜出射击掩体,向着早已搭建好的庇护所跑去。
8:30,两名早已等候多时的士官立刻手提大功率手电筒,头部带着夜视仪,开始向着刚刚枪响的方向跑去。
对于狙击手来说,枪打的准只是基础要求,真正的难点在于隐蔽,观察,撤退三方面,也是与神枪手最大的区别。
然而,当两人来到李宁最后的射击位置时,却发现此处什么也没有,经过一顿仔细搜索,倒是发现了一处被水浇湿的薄土层。
两人对视一眼后,一名老兵正拿着两台大功率手电筒,开始无规律的向周围发射强光,如同探照灯一般。
另一士官头戴夜视仪,开始进行螺旋式搜索,势必要将参谋长给找出来,然而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被李宁用望远镜收入眼中。
三人实际的距离不过180米,就这短短的180米,哪怕现在是白天两人依旧发现不了。
这就是现代狙击手的恐怖之处,可能有人从身边路过,也察觉不出丝毫的异样,至于使用热成像等先进设备?
它只对于那些没有做好隐蔽防护,或处于科技落后的敌军才有用,像李宁这样都已经搭建好临时庇护所的专业氪金玩家,不能说一点用没有吧,只能说作用堪微,并且需要到足够近的距离。
不过继续呆着肯定不是办法,李宁虽然对隐蔽手段有足够的信心,可这并不是权宜之计,作战不是说敌弱我强就可以打,而是要讲究战损比的。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最少的伤亡消灭最多的敌军才是最优的方案。
此刻他要等一个机会,等那两人放松警惕的机会。
“老雷你说咱们是不是搜索的太慢了,要把整个训练场都过一遍,少说也得三个小时啊!而且这种密度的搜索真的有训练效果吗?”
20分钟后,将方圆100多米全部搜索一遍的老兵有些疲惫的说道,这种全是关注的方式实在是太耗费心神了。
“我哪知道,我又不是参谋长,更不是专门的狙击手,哪里知道这种训练有没有用处?既然领导要求那咱们就照做吧,你小心点儿,说不准旁边就是李参谋长”。
“咋可能呢,我怎么说也是一个十几年的老兵,你那个报告打算怎么写呀?说起来我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兵,还是第一回独立写报告呢。”
听着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李宁意识到机会来了,不过也有可能是对方的试探,为了保险起见暂时还是选择按兵不动。
反正身后就是一个小土坡,只要两人动作慢点就找不到自己的身影。
果然李宁的想法是对的,两人嘴上聊的挺火,动作与目光却没有一刻松懈,但凡有点风吹草动,注意力就瞬间移了过去。
好的李宁早就有所准备,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随着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哗啦啦的响声,两人的注意力便被其吸引过去。
可当雷班长用手电筒照到目标后却发现竟然是只老鼠,它的身上被绑着一根绳子,至于这根绳子的末端则是两根树枝和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
此刻两人内心只有一个想法——完了,绳子绑在老鼠身上,一看就是有人刻意而为之,现在射击训练场上只有三个人,除了他俩之外就只剩下参谋长了。
“咋办啊?”两人不出意外的开始慌乱,就算没有找到李宁其实也不会受罚,可作为一名军人没有完成任务,高兴肯定是不可能的。
更别说此次的敌人还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逃脱,这件事最好不要说出去,否则会被战友嘲笑到退伍的。
“参谋长,你要是走了的话能不能喊一声,我们兄弟俩就不用继续找了,现在外面还怪冷的”。
〝……”
“您能给回个话吗?这是加训,我们那个报告还没写呢”。
“……”
“等着吧,我就不信参谋长还能将咱俩给丢在这里不管。”
还别说,两人真蒙对了,李宁并没有离开,只是挪到了小土堆的后面,反正今天晚上的工作不多,回去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在外面吹吹夜风。
就这样三人硬是从8:49熬到了9:50,两名老兵见夜视仪和手电筒的电源即将耗尽,再加上最近两天降温,虽然穿了大衣但依旧很冷,有些挺不住了。
见参谋长还没有来找他们,便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不会是为了让训练更贴近实战,所以要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吧?
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意外,自从李宁担任702团的参谋长,训练时经常提到要贴近实战,不是以往那种光说不做,是能亲身感受到与以往的不同。
想到此处,两人赶紧向着军械库方向跑去,离很远就能看到门口处有一人正坐在椅子上,左手拿着望远镜,右手拿着一个大瓷缸,身上还披着一个毛毯,至于此人是谁就不用说了。
“我还以为你们两个要在那里住下了,雷小兵,你的报告是怎么写的,这么差?哪怕有我的名头在里面,上级也会把你这张纸扫进垃圾堆里的。
给我重写,写出真情实意来,规规矩矩的报告是专门的参谋和军官写的,你们要做的是写出基层战士的心声,而且新枪试验还需要很长时间,没必要这么早就写,说不准过两天会有其他体验呢”。
说完便放下瓷缸,将一张写了不到半页的草稿纸递到雷小兵的手中,此刻李宁在两人的眼中并不像一名团参谋长,反而像在给蠢徒修改论文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