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国正义的军队,则被这些人,视作抢夺他人领土的凶残强盗。
他们似乎已然忘却,最先妄图侵占大夏国土地的,恰恰正是他们自己的大圣国皇帝!
可是呢,从大圣国,那些愚昧无知的民众视角出发,他们可不觉得,这是一种侵略行径。
相反,他们执拗地认定,这并非是去强取豪夺大夏国,而是怀着慈悲之心,前去拯救大夏国,那些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呀
所以说,按照他们这种荒诞不经的逻辑。
大夏国的老百姓,理应对来自大圣国的这群人感恩戴德、叩头谢恩才对呐!
这和米国忽悠其他国家一样一样滴,到最后把战场摆到别人的国家去,让别人国家的极端分子出头。
把别人的国家打的稀巴烂,自己还成了帮助别人的好人。
然而,无论大圣国的民众,持有怎样的看法和想法。
罗鸣扬二爷始终坚定不移地,按照夏国颁布的政令,去部署和安排各项事务。
在此期间,翠花更是不厌其烦地,再三叮嘱诸位将领:
“各位将军,请务必告诫你们手下的兵将们,一定要高度警惕,来自大圣国那些冥顽不灵的顽固分子,蓄意搞破坏!
所有人都必须提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切不可掉以轻心!”
随后,罗鸣扬、翠花、二爷以及小金、小银等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议,
应当采取何种策略,才能消除大圣国民众,对于大夏国存在的种种误解。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众人皆是眉头紧锁,倍感头疼不已。
究竟该如何做,才能让这些已然深受荼毒的人们,从错误的认知中幡然醒悟呢?
一时间,整个房间里,弥漫着凝重而又焦虑的气氛。
大家为这些个被愚弄的民众感到可惜,也为这些民众误解大夏国,而感到束手无策。
翠花更担心的是,怕有人趁机在大夏国内,也制造恐怖言论。
而影响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偏听偏信,翠花想了一下,怎么破解这个局?那就只能以魔法打败魔法。
翠花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缓缓开口道:
“如今局势紧迫,我们唯有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方能寻得一线转机!”
众人闻言纷纷将视线聚焦到翠花身上,期待着她接下来的话语。只见翠花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我的计划是这样的,首先我们可以联系各大印刷厂,印制大量的传单。
这些传单上面,要用详细且生动的文字,将鲁静如和崔光旭在大夏国的种种恶行一一揭露出来。
无论是他们欺骗无知女孩、还是想要颠覆朝廷。都要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民众眼前。
然后呢,我们还要召集一批,能言善道的说书人。
每当攻下一座城池后,便立刻搭建起说书的台子。
让这些说书人,将鲁静如和崔光旭的劣迹编成精彩的故事,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来吸引城中百姓的关注。
同时,我们也要呼吁大圣国的民众看清真相,不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更不能盲目地,为他们那不可告人的野心去卖命。”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二爷突然皱起眉头,疑惑地问道:
“这搭台说书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我不太明白,这印发传单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毕竟大多数老百姓,可能根本就不识字啊。”
翠花微微一笑:“当然是先让识字的人,知道他们的大圣皇帝皇后,到底是何许人也?”
只见罗鸣扬眉头微皱,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疑虑,缓缓开口问道:
“就算咱们辛辛苦苦地,将其写了出来,但又该如何才能把这些东西,交到那些识文断字之人的手中呢?”
翠花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她那双灵动的大眼睛闪烁着光芒,胸有成竹地说道:
“这个好办!我们可以制作孔明灯,而且还要把孔明灯,做得大一些。
然后用绳索绑上传单,向着大圣国的方向,放飞这些孔明灯。
这样一来,当它们飘落到大圣国境内时,那些识字的人们看到后,自然就能够念给那些不识字的人听啦。”
她一边说着,一边还用手比划着,似乎已经看到了,计划成功实施后的情景。
然而,站在旁边,一直默默倾听的小银却突然插话道:
“可是即便有人看到了这些传单,也未必会完全相信,上面所写的内容呀。”
她的话语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上。
面对小银的质疑,翠花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显得愈发自信起来。
她挺了挺胸膛,提高音量说道:
“别人相不相信,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只要有了这份传单的详细说明,总会有一部分人心生疑惑。
一旦产生了疑惑,他们心中便会萌生出,与以往不同的看法。
而当这种不同的看法,逐渐积累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要去探寻事情的真相。
只要真相得以揭露和曝光,那么他们必然会对大圣皇帝曾经所言、所谓为他们这些普通民众着想之类的话语,产生怀疑。
到那时,我们只需再让他们,亲眼看一看真正的大夏国百姓们,过着怎样幸福安康的生活,
对比之下,孰真孰假岂不是一目了然吗?”说完这番话,翠花脸上洋溢出无比自信的神情。
听到这里,在场的所有人,纷纷拍手称赞,口中不住地叫好:
“妙啊!实在是太妙了!”
“这一招真是高明至极!”
“正所谓假的永远真不了,而真的也绝对假不了!”
一时间,赞叹之声此起彼伏,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当天夜幕降临之际,几个人麻利的行动起来。他们派人四处寻觅那些,擅长舞文弄墨之人。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一批,能写一手好文的才子佳人。
这些文人墨客们聚在一起,翠花几人叙述他们知道的,崔光旭和鲁静如俩个人的所有事情,详细地记录下来。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好多热闹的场所,人口聚集处,搭起了一个个看台。
一群口若悬河的说书先生,拿着已经看过的文稿,在早已搭建好了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