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南河口。
大河将城市一分为二。
这地方,是港口,也是鱼米之乡,更是宝石之都。
杜依艺、郑悯、崔煜,联名发了一份疏。
并非是以太国舅府的名义,就是三人名义发的。
这种事情,放在前隋的时候,杨广直接就敢给你定义叛逆大罪,可此时却不会。
大唐。
怎么形容呢。
隋之前,这天下就像是一个股份制的公司,皇帝是董事长,世家就是大小股东。
杨广破坏了这个平衡。
到了唐,这个平衡虽然还没有恢复,但世家却恢复了一些话语权。
同时,在开发中原之外的地方,世家也是下了血本。
疏通过电报发到了长安。
大唐皇帝李建成看到,脑海中并没有产生什么裂土封王之类的想法。
叫来礼部与民部的官。
“这个,这个,湄南河口在何处?”
李建成是真不知道。
礼部的鸿胪寺负责外交事宜,对大唐之外的事情也是收集过大量卷宗的。
但,湄南河口这地方,他们也极为陌生。
只是大概知道在什么位置。
鸿胪寺的人倒也是精干,在骠国的都城被攻陷之后,就开始全力收集各种信息。
一卷布,缝起来的布制作的地图,宽十丈,长十五丈的布,一百多名千牛卫给铺开在大殿之上。
“圣人,就在这里。”?
李建成看着:“距离长安有多远?”
有官员上前:“圣人,直线距离五千里。”
李建成再问:“陆上、水上呢?”
“圣人,陆上是从长安到成都,再到宁州,从宁州到密支那河口,沿河南下,到骠城,而后从骠城往东再往南,怕是不少于万里。”
“海上,先到余杭,再到番禺,而后岘港,沿着海岸线过去,这一路上也不止万里。”
李建成认真的看着。
礼部的官员接着说:“从这里,路上一直往南,有没有路臣不知,只是从地图上看有陆地。再往南两千里,便是礼部登记,平阳长公主的封地,麻六甲城。只是眼下,长公主殿下并没有到封地。”
这么远。
在李建成看来,莫就是普通人,就是许多远行的商人一生都未必能走几次。
确认的位置后,李建成看向了王珪。
王珪上前:“圣人,蛮荒之地,就岭南水师派出舰队探查,无城,无镇,连个象样的渔村都没有。只说土地肥沃,植被极多。就太国舅最新推断,这一片若全部能和中原一样去耕种,粮食产量是大唐的两倍。”
李建成只是听着,没表达。
王珪接着说道:“教化蛮夷,不,训化蛮夷。白蛮可以教化,此地多为荒蛮,臣以为改为训化更合适。此事,是百计大计。”
“嗯。”
李建成点了点头,认可了这话。
王珪接着说:“赐窦琮、窦轨两兄弟,臣以为不合适,可改为赐窦氏一族,此为族地。臣请圣人,重新划封平阳长公主之封地。”
依礼部的记载,平阳公主就一个麻六甲城,巴掌大一点。
李建成问:“筑紫岛有多大?”
礼部有官员上前:“圣人,南北六百里,东西二百里。”
李建成听完:“诏令,平阳长公主之封地,千里。”
“臣领命。”
千里。
有礼部官员立即开始在地图上测算,以麻六甲为中心,千里怎么划。
李建成走到地图上,用脚在图上划了一条线:“此地以南。”
此地!
马来半岛与中南半岛连接处,最细的地方划了一条线。
有礼部官员一算,从淡马锡算过去,这怕是有两千里了。
可看到大唐皇帝李建成的严肃的表情,硬是没敢说半个字。
最终成图的时候,千里之地,卡在一千九百五十里的理论长度上。
李建成背着手:“当年,太原起兵,都说十七位有大功。史书上,却只是寥寥几步记下了平阳之功。平阳是女子,在朝堂上都没一个位置,父皇想封,却无法大封。朕来封,食邑万户,封地千里。”
秦时,说封地百里。
大概就是一个普通县的大小。
所以,李建成这次给李秀宁的封地,真正就相当于一个小国的大小。
大唐的水师,是太国舅府管理的,并非李秀宁的私兵。
李秀宁到了封地,封地能养活多少兵马,那么就会有多少兵马,多少战舰。
这个战舰,不包括炮舰。
李建成又吩咐:“朝堂上,为科举之事吵个不停,你们继续吵,传诏各州,平阳长公主府聘士,礼部统一考试。”
王珪:“不如,诸王府聘士。”
李建成摆了摆手:“依卿之策。吩咐下去,朕要去先帝那里上奏加封平阳公主之事。”
“是。”
李建成其实是想去见李世民。
自然听到李世民说了,不会南下,要安心守陵,三年都不会离开陵墓。
他安心多了。
所以有些事情无法与臣子商量的时候,他就想到了李世民。
皇后郑观音这边,事实上李建成内心已经有些隔阂了,毕竟当初郑氏放弃了他,这事李建成能记下辈子。
郑观音也明白这一点。
安心的当自己的大唐皇后,哪怕几个月李建成都不到自己的宫里来一次。
也依旧,要维持一个贤后的形象,母仪天下。
李建成真有事,也不会去和她商量。
两天后,李渊的皇陵。
李世民现在过的也很滋润,种了小片菜园,养了几匹马,他一点也不慌。
朝廷的邸报,也会隔段时间送来一份。
天下大事,他也是有所了解的。
早晨,来点粥。
去菜团亲自劳作,照顾马匹,下午读书,或是陪着长孙无垢聊聊天,下下棋。
李建成到。
李世民亲自去菜团子挖了两颗莴苣,切了羊肉,准备了豆腐,请李建成请涮羊肉。
酒过三舅,李建成问:“二郎,舅舅许了你什么?”
李世民看着李建成:“兄长真的想知道?”
李建成反问:“不能吗?”
李世民看了一眼高公公。
高公公立即施礼,然后吩咐小太监、宫女都离开。
李世民这边的太监、宫女也快速的离开。
李世民:“那年,我们兄弟不和,我在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