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弟子入门首先要学习的便是他们的思想,三教的教义,这是一切手段的根源,性命修为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谈其他,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这便是三教与寻常宗门最大的不同,比起什么花里胡哨的手段,他们的思想才是他们强大的根本。
以儒家为例,浩然炁是通过长期的修身养性,读书共鸣所凝聚的一种特殊能量,是他们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之一,不仅能感应天地,还能在战斗中给对手强大的精神威慑和正面影响力。
但同时它也极其依赖使用者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境界,大彻大悟便一朝直上九霄,自甘堕落便坠入深渊,修为一落千丈。
以前打算三教同修的人不是没有,但修到最后大多都落了个四不像,也包括全性的前前任掌门——姚广孝。原因便是不能平衡和深刻理解三教相互冲突的思想,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中,导致修为也跟着一落千丈。
硬要说一个成功的例子,也只有只存在于小说中的人物,孙行者的师父——菩提祖师。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现实中并不存在能同时容纳;儒、释、道三种真炁的人类躯体,三者性质截然不同,若不能很好平衡,这三股真炁最后会在泥丸宫中彻底爆发,轻则一身修为尽毁,重则身死道消,甚至死后数百年还要沦为他人茶余饭后的笑柄。
但丁嶋安并不在乎,他的心前所未有的坚定,心性见识远超同龄人甚至老一辈,他认定这条路一定能走得通。
这不是自大,而是自信。
“有难处,我一定帮。”
张启灵出声道,不论丁嶋安他能否成功,这份勇气值得尊敬。
虽然三教同修这件事的难度不下于登天,就算穷极一生也很难达成,但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真有困难我不会和予徳兄见外的。”
丁嶋安笑了笑,说:
“这个想法其实很早就有,并不是心血来潮,为此我还做了不少准备,只是早年间没遇到儒家修士罢了。”
“那闭关你这段时间修了个啥,给展示展示?”胖子好奇的问。
莫山山哑然失笑,“胖子,你有点迟钝啊,还没感受到么?”
丁嶋安不说话,只是笑吟吟的看着胖子。
“我们周围不冷了。”张启灵提醒道。
胖子闻言一愣,将注意力从丁嶋安身上收回,这才注意到秋后秦岭山脉夜晚中传来的阴冷感受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之前一直没注意到的温暖。
这种温暖并不是面前篝火带来的,而是从四面八方涌来,像是初夏的暖阳在簇拥着他,又像是泡在温度十分适宜的温泉中。
“浩然炁沟通周身小范围内的天地,在这个范围内与天地共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它,改变其中的温度自然也不在话下。”
莫山山开口解释道:“这算是浩然炁初级阶段的运用了,这时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长存,便无人能撼动他的心神,内心时刻清明,坚如磐石。”
“以自身为笔,浩然炁为墨,写下我之所想,或是诗词文章,然后它就会变为现实……”
丁嶋安一边说着,一边抬手于虚空中写下一个静字,笔锋落下的霎那,周围的顿时鸦雀无声,篝火的噼啪声,山林间呼啸的风声,一切虫鸣鸟叫,荡然无存。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话落,风雪骤起,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入目皆是一片肃杀,漫天风雪中一队身披铁甲的骑兵,手持大戟踏马而来。
虽是虚影,可兵刃的寒芒和那一身杀气却做不得假。
铁骑消散,丁嶋安缓缓吐出一口气,额头已有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如果按照古时候墨池苑的儒道境界划分,我现在大概处于第三境,见贤思齐的阶段。”
这是一千五百年前莫山山建立的一套完整而精准的境界体系,儒家墨池苑一脉专用,只在内部流传,只是为了让弟子们心里有个数,清楚自己走到了哪一步。
按照这个体系,儒道修行路被划分为十一个阶段,也就是十一个境界,对儒家典籍有初步认知算是第一境,到了十境往后便是圣人。
数千年之前宗门稀少,境界划分相对简单,现今江湖上的门派浩如烟海,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一套修炼体系,各有各的功法,各有各的判断标准,也就没必要效仿儒家搞这一套。
只有一个境界大家的判断标准和叫法都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仙”。
现在莫山山和吴一穷都是儒道八境,无邪稍次第七境,修行三月有余的冯宝宝是第六境,黎簇和丁嶋安一样都是第三境。
张启灵思忖良久,现在已经有了重开墨池苑山门的基础,等解决完甲申遗祸之后,莫山山早年间的那个重开山门的愿望便可提上日程。
相信到时候隐藏在江湖各地的儒家弟子也会重新聚集在一起,张启灵也能为此出份力,弥补一下这些年的亏欠。
不过自一千五百年前莫山山陨落,承载儒道气运的灵榆丢失以后,儒家再没出过圣境,也再没儒家弟子入过江湖。
修为最高的也就只有一个儒道九境,九门战力巅峰的齐羽能勉强说得过去,不过前段时间也去世了,比之道门和佛门实在是差远了。
众人又聊了一会,丁嶋安终于说出此行的目的,“我对于三教同修的设想已经有了初步验证,只是还略有不足,予徳兄是道门中人,嫂夫人又是传我儒家手段的人,此番前来就是想请二位帮我完善一下功法。”
“当然,这个忙不白帮,有什么要求二位尽管提,能办的一定办,不能办的我想办法办。”
夫妻二人齐齐点了点头,莫山山开口道:“这个自然。另外,我的藏书和修行的笔记大部分都在吴山居,丁兄若是有空也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