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心中满是无奈,懊恼自己平日里心思不够细腻,竟未能察觉范闲与范若若之间暗藏的情愫。
只不过事已至此,他也是无计可施。
然而,陈萍萍却是比他想的更多。
在他前来见范建之前,所想的不过是按照范闲的托付,设法将范建父女送出城去。
上次劫狱已经让庆帝对自己起了疑心,因此这次行动必须格外谨慎,事成的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引起庆帝的猜忌。
却不料,事情竟然会变得如此复杂,反倒让他对送范建父女出城一事犹豫不决。
一方面,他与范建相交多年,自然不忍心眼睁睁看着老友陷入绝境;
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权衡整个局势的利弊得失,将范闲的安危与未来放在首位。
范闲并无称帝之心,更加没有认祖归宗的心思,甚至在离开京都之前,还入了范家的族谱,彻底成了范家的儿子。
这一举动不仅表明了立场,更是注定了他未来只能走孤臣、权臣的路子。
倘若他真的与范若若之间产生了超越兄妹的情感,那必将为世人所不容,引得天下人的非议与唾骂,以后在难在朝中立足,甚至连庆帝也会因此对他心生不满。
那么陈萍萍多年以来为范闲精心谋划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付诸东流。
太子和长公主二人就是因私情而被贬,前车之鉴尚在眼前,由不得陈萍萍不慎重。
想到此处,陈萍萍眼神微微一闪,稍作沉吟后,缓缓开口道:“我可以送你们父女离开京都,但在那之前,我还需要确认若若的真实想法。”
范建闻言,脸上露出为难之色:“我一个做父亲的,怎么好意思问女儿这种事?”
无论范建和陈萍萍曾经和叶轻眉关系有多好,甚至为了她可以付出生命。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终究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即便见识过如叶轻眉那般才华横溢、足以压尽天下须眉的女子,他们依然难以摆脱封建观念的影响,会下意识的否认女人的地位和能力。
就像现在,他们仅仅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便认定范若若与李弘成的婚事是一段天作之合的良缘。
他们凭借自己的猜测,甚至都没有当面问过范闲,就武断地认为范闲对范若若怀有超越兄妹的情感。
完全没有想到,这件事情还另一种可能。
那就是范若若自己不想嫁,而范闲只是想要帮她摆脱这桩婚事,仅此而已。
可是他们却都没有想到。
因为在他们接受的教育里面中,女人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的意见微不足道,根本不值得重视。
关乎女人一生幸福的婚事,在他们眼中,只需父兄一句话便可决定,根本无需考虑当事人的真实意愿。
而如果这桩婚事还能与皇帝扯上关系,那就更是被视为天赐良缘。
因此,在他们的认知里,范若若绝不可能拒绝这门亲事。
就连作为范若若的亲爹范建,知道范若若即将嫁给李弘成之后,也从没有问一句范若若愿不愿意,只是兀自松了一口气。
甚至心中还有些感激靖王一家,觉得对方果然够仗义,即便自己如今落魄了,对方依旧愿意让儿子娶若若。
如今,范建和陈萍萍想起要询问范若若的想法,也只是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了范闲。
若非如此,他们又哪里能想到问范若若呢?
范建纠结了许久,最终长叹一声,咬牙将范若若叫到了跟前,将范闲的身世告诉了她。
范若若十分的震惊,站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不敢相信那个被自己信赖的哥哥,居然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
她的脑海里一片混乱,心底陡然炸响一道惊雷,劈开了内心深处某些模糊而复杂的情感。
从前对哥哥的崇拜、迷恋与依赖,在这一刻全都交织在一起,化作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在心底翻涌不止。
她的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范闲的一举一动,那些熟悉的画面如今却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范若若绞着手中的帕子,心乱如麻,脸颊渐渐泛起一抹红晕。
陈萍萍和范建两人也都不傻,见她这副模样,立即就明白了,范若若心里是真的有范闲。
范建又是叹了一口气,吩咐范若若回去休息。
而陈萍萍则目光微闪,心中默默有了决定,神色郑重的看向了范建。
……
转眼间,李弘成被圈禁的期限已到,他和范若若的婚事也就随之提上了日程。
从被圈禁的第一天起,他就已经开始命人低调的筹备着婚礼各项事宜,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甚至还在心中暗暗发誓,未来绝不会让范若若受半分委屈。
等到若若进了门,自己这一生就只守着她一人,爱他、她、宠她、对她好。
再过几年,等范家的事情渐渐被人淡忘,自己便向宗人府请封,正式册立范若若为世子妃。
带着满心的期待,李弘成日盼夜盼,终于迎来了成亲的大喜之日。
一大早,他便满面春风的将府中人指挥得团团转,反复确认婚礼流程的每一个细节,确保万无一失,然后亲自率领迎亲队伍前往范府,将范若若迎回了王府。
可范若若的心情,却与李弘成截然相反,一颗心仿佛坠入了冰窖,冻的她浑身都在发冷。
自从得知范闲的真实身世后,范若若的心中悄然滋生了一种复杂而炽热的情感。
当初对范闲的依赖和崇敬,逐渐转化为一种无法忽视的爱意。
原本就对嫁给李弘成心存抗拒的她,如今更是觉得这桩婚事如同枷锁一般,令她窒息,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范闲身边。
“即便林婉儿先一步和哥哥定了亲,那又如何?”范若若在心底默默抗辩:“若论起先来后到,我才是最早认识哥哥的人!”
就在范若若下定决心逃婚的时候,范建和陈萍萍给她泼了一盆凉水,和她分析了她和范闲在一起的后果:
天下人的唾骂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选择极有可能让范闲陷入无尽的危机之中,他的权势、地位甚至生命,都可能因此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