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众人瞧着眼前这突发的一幕,心思各异,却又心有灵犀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宋昭月。
那一道道或探究、或玩味、或幸灾乐祸的视线,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将宋昭月紧紧笼罩其中。
毕竟,这白氏可不是旁人,她是曾经的燕王妃刘悦莹的生母,亦是燕王殿下的前岳母。
这层关系,不可谓不微妙。
此刻,前主母的生母突感不适,瑾侧妃又当如何自处?
宋昭月自然也敏锐察觉到了那些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
她脸上依旧维持着方才那般动容的神色,似全然被刘悦敏的孝心所感动,丝毫未曾察觉到周遭气氛的诡谲变化。
那双清澈的眸子里,盈满了对刘悦敏的赞赏。
仿佛,她只是一个单纯的看客,被眼前这感人至深的一幕所触动。
全然不觉其中深意。
淑妃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心中冷笑。
她微微颔首,看向刘悦敏的目光中带着几分赞许,“你是个好孩子。”
说完转头,看向身旁的贴身宫女雪晴,吩咐道:“雪晴,派人去请御医过来,为成国公府世子妃好生诊治。”
\"是,娘娘。\"雪晴恭敬地领命而去
太子妃石氏见状,满脸堆笑,适时地开口,语气中满是赞赏,“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你姐姐如今不在京中,有你代她承欢膝下,孝顺你伯母,想必她在外也能安心不少。”
此话一出,如火上浇油,原本就微妙的气氛,越发微妙。
众人看向宋昭月的目光,也愈发玩味。
宋昭月只觉周遭的目光犹如烧得通红的烙铁,直直地要将她的脸皮灼烧穿透。然而,她依旧神色满是动容,不露丝毫破绽。
刘悦敏闻言,忙谦逊道:“太子妃娘娘谬赞了,这都是臣女分内之事。”
她又继续说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恳切与期盼:“臣女虽能暂替姐姐尽孝,可臣女深知,伯母日夜思念姐姐,心中苦闷难解。”
“臣女只盼着姐姐能早日回京,以解伯母思女之苦。”
说完,她便抬眸,将目光直直地投向了宋昭月。
那眼神坚定而执着,似带着无声的质问,期待着宋昭月能给她一个答复。
众人见状,不少人心中暗自兴奋起来。
她们倒要瞧瞧,这传说中手段高明、厉害非常的瑾侧妃,要如何应对眼下局面。
毕竟,刘悦莹同燕王和离,避居古寺,可都与她脱不了干系。
石氏眼底亦是飞快地划过一丝得意之色。
她就是要逼一逼这宋氏,看看她究竟有几分能耐。
曾氏瞧着刘悦敏的行事,眼里飞快闪过一丝满意。
燕王回京已快两月,宫中却没有替燕王重新甄选王妃的动静。
他们成国公府可不能再苦等下去,得让淑妃瞧见敏娘。他们等不起,也输不起。
眼下瑾侧妃受宠,燕王妃若是一个懦弱胆小之人,将来燕王府怕是永无嫡子。
燕王府如今需要的,是一位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的女子入主后院,,不惧盛宠且育有长子的侧妃,稳坐正妃之位。
而敏娘,此刻的表现,堪称完美。
且出身国公府,德容言工样样出色,有胆识。
淑妃眼底掠过一丝极快的不悦。她正欲开口,打破这令人尴尬的沉默。
突然,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打断了她即将出口的话语。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李德海领着礼部尚书郭民锡和几位官员,正登台而来。
李德海目光迅速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跪在正中央的刘悦敏身上。
只是微微一顿,便移开了视线,仿佛那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摆设。
他快步上前,朝着淑妃恭敬地行了一礼,“奴才给淑妃娘娘请安。”
郭民锡并身后一众官员,也紧随其后,躬身行礼。
“臣等给淑妃娘娘请安。”
淑妃脸上已恢复了惯常的温婉笑容,柔声说道:“都免礼。”
她目光在李德海和郭民锡身上流转,眼里闪过喜色,语气中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探询:“郭大人,李公公,你们这是……”
李德海微微一笑,躬身答道:“回娘娘,奴才等是奉陛下之命,前来传旨的。”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淑妃立即敛了神色,连忙起身,领着在场众人,依尊卑次序,跪地听旨。
刘悦敏心中一惊,不敢造次,也连忙退至人群之后,规规矩矩地跪好。
李德海的目光在人群中逡巡了一圈,最终落在了跪在嫔妃之后的宋昭月身上。
他脸上的笑容愈发和煦,语气也变得格外亲切:“瑾侧妃,请您上前来。”
“这圣旨,是陛下给您的。”
宋昭月闻言,心头猛地一跳,心脏如脱缰野马,“砰砰”狂跳不止。
她只觉一股热血直冲头顶,脸上却依旧维持着平静的神色,只是那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她内心的紧张与激动。
众人闻言,更是惊疑不定。
这西山行宫围猎之际,陛下给瑾侧妃下旨已是出人意料。
而且,还要劳烦礼部尚书亲自前来传旨。
这……未免也太隆重了些!
很快,心思活络之人便已回过味来,脸上皆是难以掩饰的震惊之色。
莫非……
太子妃石氏脸色难看得瑾,嘴巴抿成一条直线,紧紧握住手中的帕子。
淑妃则依旧神色淡定,脸上没有丝毫惊讶之色。
宋昭月深吸一口气,将珩儿交给身旁的白瑾和朱缨照看,自己则缓缓起身,理了理衣裳,迈着沉稳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到了前头跪好,低眉垂首,恭声道:“妾身接旨。”
郭民锡这才缓缓展开手中的明黄色圣旨,清了清嗓子,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闻燕王府侧妃宋氏昭月性行温良,端方贤淑,朕躬闻甚悦。今皇五子燕王正妃之位虚悬,宋氏昭月德才兼具,堪为燕王佳偶。特立汝为燕王正妃。望汝谨守妇德,与皇五子燕王和衷共济。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