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准备称帝的工作一切准备就绪。他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让孝静帝元善见离开皇宫,把原本他居住的皇宫大殿等地方腾出来,这件事他交给了杨愔来做。
杨愔领命后就带领着高洋的心腹臣子准备进宫劝说孝静帝元善见。
550年农历五月初八,襄城王元旭、司空潘乐、侍中张亮、黄门郎赵彦深等人请求入宫汇报,孝静帝在昭阳殿接见了他们。
元旭说∶“五行循环,有始就有终,齐王美德,四方敬仰,臣等冒死请求陛下效法尧帝禅让舜帝,将皇位禅让给齐王。”
孝静帝面带严肃的神情说∶
“这件事你们已经筹谋良久了吧?到如今我是时候要让位了。”
侍郎崔劭、裴让之说∶
“陛下,禅位诏书已经拟好了,请您过目。”
孝静帝看也不看就挥笔签了字,然后问:
“汝等把我安排到哪里去?又怎么个离开法?”
杨愔上前毕恭毕敬地回答:
“启禀陛下,臣等替陛下选了更合适的地主方居住,恭请陛下现在迁离宫里,已安排好地方给您住,还准备了仪仗队,一切准备妥当,陛下可以起驾前往了。”
孝静帝元善见听了后神情很淡定,他心里清楚这一天早晚是要来的,早在十六年前,天下就已经姓了高。高欢生前不做,高澄也一定会做的,高澄死了,现在轮到高洋来做了。
孝静帝遂走下御座,徒步走到大殿东面的回廊,边走边吟咏范晔《后汉书赞》∶
“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
这句话是《后汉书赞》的作者范晔对汉献帝禅位时所作的感叹描述。
大致的意思是:
“献帝其人生不逢时,皇位丢掉了又失去了国家。400年的汉朝国运到了他的手上终结,献帝只能像上古时期尧帝的儿子丹朱那样,被舜帝流放到虞地生活,永远做曹魏的臣子了。”
元善见看到了高洋的心腹高隆之,就对他说:
“高尚书,我马上就要离开皇宫了,临行前让我与后宫的众嫔妃作道别吧?”
高隆之听后就回答:
“陛下,这本是应该的事,您放心进去吧。”
在征得高降之同意后,元善见和后宫嫔妃们做生死道别。因为他知道此次一别,也许就永无再见之日了。
元善见进了后宫,和一众嫔妃们微笑着告别,在场的所有女人都痛哭失声。元善见对她们一一揖别,期间李嫔(即李夫人)朗诵曹植的诗: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诗的大意是:“珍爱您尊贵的躯体,与我一同安度寿者的白发之年”)
众位嫔妃听了李嫔的诗句,都忍不住放声大哭,皇后高意更是伤心欲绝,拉着元善见的衣袖不愿放手。
元善见就对她说:
“爱妻不要难过了,如若你可怜我的话,就去求求皇太后,让她许我俩能一起过日子吧。“
高意答道:
“郎君你放心,我一定会的,你且去安置好自己,不要太难过,我会很快就回到你的身边。”
众妃嫔哭着与元善见挥手道别,元善见缓步走出云龙门,百官身穿朝服向他拜别。孝静帝对众人说:
“看来,我今日的待遇不比常道乡公、汉献帝差呢。”
众人心情都非常难受,高隆之竟然流下眼泪。
杨愔拉着张亮、潘相乐、赵彦深等人来到皇宫里,对着元善见一同跪下,俯身叩拜,最后一次向孝静帝行了君臣之礼。
元善见也没有理会他们,头也不回地登上了马车。御车驶到了云龙门外,邺都百官们都整齐列队,给元善见行了最后一次君臣大礼。
三跪九叩后,许多人已经泣不成声,只有元善见面无表情,不见落泪,只有一声幽幽的叹息。
御车继续向前行驶,经过许多条街道,来到了北城元善见的所谓新宅,也意味着是他的“新监狱”,这座宅子其实是司马子如在邺都的住宅。
在出宫之前,元善见派了彭城王元韶手捧着皇帝的玺绶,前往齐王宫交给高洋,宣口喻请齐王殿下顺天应人,即位称帝。
孝静帝就这样住在北城司马子如的家中,并将本属于皇帝专用的玉玺也让彭城王元韶等人送给了高洋。
公元550年农历五月十日,时年二十三岁的高洋在邺城南郊登基即位,并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保元年,高洋被称后世史学家称为北齐文宣帝。
北魏自立国以来,都不设俸禄制度,朝廷的官员们都没有俸禄领取,高洋称帝后,废除了这项制度,开始向官员发放俸禄。
从此以后,北齐国的大小官员们才开始有俸禄领,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贪腐的恶化。
五月十一日,高洋封孝静帝为中山王,见皇帝时可以不称臣。
又追尊父亲高欢为献武皇帝,庙号谥称太祖,后来改为高祖;大哥高澄追称为文襄皇帝,庙号谥称世宗。
十三日,尊生母娄昭君为皇太后。十七日,对于原东魏皇室宗亲的爵位一律予以贬降,但属于高氏家庭的功臣以及从西魏和南梁归降的勋贵们,则不在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