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昭君原先是一直留在晋阳看守,因为这是高欢亲自建立的军事大本营,所以她并没有跟随儿子高洋回邺城。
眼见儿子高洋即将要实行禅代称帝,她心里也是喜忧参半。
娄昭君刚从丈夫高欢崩逝的伤痛中走出来,可想不到的是,她最为宠爱的长子高澄也离她而去,这对她来说无疑是在旧伤疤上再捅一刀。
现在家族的基业只能依靠高洋了,而高洋的突然转变也让她始料不及,她一方面痛惜长子的英年早逝,眼看就要成功临朝称帝了,却在最后的关键时刻遭遇刺杀,这件事在她的心里也埋下了一根刺。
话说高洋带领大队人马行至前亭(晋阳以东),他的坐骑突然摔倒,高洋顿时心生不快。
等到行至平都城后,他又开始犹豫起来,下令停止前进。
这时,身在邺城的高德政派人送来了密信,他在信里将邺城方面的事情一一标明呈报高洋,高洋命令亲随陈山提携带这份备忘录,连同自己的密信先行前往邺城交给杨愔。
同月,陈山提来到邺城后,杨愔即召集太常卿邢邵等人安排禅让仪式,他令秘书监魏收撰写九锡、禅让、劝进等各类文书。
杨愔的任务则是在邺城准备禅让典礼,包括写九锡文、禅让表、劝进册,这些具体事务由大才子魏收主笔。
杨愔随后又进了宫,给元善见做思想政治工作,希望元善见能配合他们的工作。
元善见是个明白人,事已至此,他已经没有任何选择了,只能顺着高洋的指挥棒转,也许还能在高洋的屠刀下多活几年。
550年五月初六,孝静帝元善见宣诏,将高洋进封为大丞相、总百揆,备九锡礼。只等高洋从晋阳返回到邺都,即可举行禅让大典。
高洋留在平都城一直不肯继续向邺城出发,高德政和徐之才二人苦苦请求说∶
“大王,陈山提已经到邺城了,这件事恐怕早已走漏了风声,如果大王不赶快前往邺城,下官等恐怕会生出变故来。”
高洋听后觉得有理,就继续起程前行,同时下令司马子如、杜弼等人先去邺城,观察城内百姓们对此事的的舆论风向。
司马子如等人来到邺城后,邺城群臣误认为此事已是板上钉钉,再无挽回的余地了,也都不敢表示异议了。
高洋一行人来到了邺城城门下,他命人去召集民夫携带土木工具到城南集合。
高隆之觉得奇怪,就问∶
“敢问大王,召民夫来此地这是要干什么?”
高洋见他明知故问就拉下脸来说∶“我自有用处,要做什么,是你要管的事吗?”
高隆之自讨没趣,再也不敢乱说话,连忙谢罪离开。
于是,在高洋的命令下,民工们开始在城南修筑圆形高台,作为禅让大典的礼台,高洋又让属下去准备典礼仪式所用的各种物品。
同时为了配合高洋称帝,高洋的一众亲信大臣和心腹们把留在邺城的魏朝元氏诸王全部带至北宫,将他们软禁起来,让他们无法惹是生非。
东魏武定八年(公元 550年)五月十日,南郊受禅台下,孔雀翩翩起舞,灵龟转个不停,大白兔子上蹿下跳,高洋身被滚冕帝王服,端坐在御床之上,心满意足地看着俯在自己脚下的臣民们,强烈的征服快感,涌上高洋心头。
高洋抱着象征皇帝权力的玉玺,欢喜得看个不停,仿佛是一只饥渴的猴子摘到了一枚可口的桃子。他高高在上,俯视着下面的群臣山呼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自此,齐王高洋在邺都南郊受禅台正式称帝,国号大齐,他下旨大赦天下,赏赐鳏寡六疾、义夫节妇,改东魏武定八年为大齐天保元年。
因为南北朝有两个齐朝,史学家为了避免两个齐朝混淆,就把萧道成开创的齐朝称为南齐,(高欢)高洋开创的齐朝称为北齐。
大齐皇帝有诏下,降封前魏孝静帝元善见为中山王,食邑万户,上书不称臣,仍行魏正朔年号。
又同时追尊自己的祖父高树为文穆皇帝,父亲高欢为献武皇帝,娄昭君则按照律例,被封为武明皇后。长兄高澄追封为文襄皇帝。
由于是儿子高洋称帝临朝,生母娄昭君分别进行了两次册封。
第一次是由原本的娄太妃册封为武明皇后。再由原来的武明皇后被册封为武明皇太后。
高氏宗室和鲜卑勋贵们都封为王。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高洋派出心腹亲卫,捧着圣旨,带上一应皇后和皇太后的仪仗礼车前往晋阳,接生母娄昭君入宫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