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北摸着下巴,眉头紧皱:“最近有没有排便?”
通常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的排便也会有异常,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黑便,血液在肠胃中停留时间过长,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产生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硫化亚铁,最终排出来就是黑便,也有可能是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的大便。肠道内停留的越久,颜色越深暗。
腹部胀满且痛,甚至额头有汗出。
小翠一询问才发现,原来患者已经四天没有排便了,这就意味着有大量的血淤积在了肠胃里。
《血证论》有云:“若瘀血不去,则心血不生”该句出自于《血证论》。
而且几乎是原话:“若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女子胞中之血。每月一换。除旧生新。旧血即是瘀血。此血不去。便阻化机。凡为医者。皆知破血通经矣。独于男女吐衄之证。便不知去瘀生新之法。抑思瘀血不行。则新血断无生理。观月信之去旧生新。可以知之。即疮科治溃。亦必先化腐而后生肌。腐肉不化。则新血亦断无生理。且如有脓管者。必烂开腐肉。”
女性每月都来月经,就是为了把旧血去掉,这样才能生新血,就比如中医外科处理疮疡,必定会清除腐肉,腐肉不去,新肉不长。
《外科大成》言:
“腐不尽不可以言生肌。若误用生肌药。则反增溃烂。但溃而不痛者。乃其征也。又云。毒尽则肌自生是知有腐不可不速去也。”
因此《血证论》认为瘀血不去,不可言补血。就如中医外科认为的腐肉不去,不可言生肌一样。《血证论》:“治失血者。不去瘀而求补血。何异治疮者。不化腐而求生肌哉。”“如邪气不去而补之。是关门逐贼。瘀血未除而补之。是助贼为殃。”
其实就是就是中医的虚实之分。
《黄帝内经》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是中医一大治则。
就是实证需要祛邪,泻实。虚证需要补虚扶正。
虚证如果“泻”就会更虚。实证如果“补”就会导致病情更加严重。
血瘀证属实证,血虚证属虚证。
因此有血瘀,应该先泻实,把瘀血去掉。如果血虚的话再补血不迟。如果有血瘀补血,就会越补越瘀。
《血证论》又云:“多集补药而已也。总而论之。血证属虚痨门。固宜滋补。第恐瘀邪未清。骤用补法。则实以留邪为患。而正气反不受益。历见干血痨瘵等证。皆系医人横用滋补。以致旧血不去。新血不生。不知旧血。客于经络脏腑之间。如木之有蛀。不急去之。非木死。其蛀不止也。故仲景治干血。用大黄虫丸。夫既成虚痨之证。而内有干血。犹须峻药去之。则其虚未成者。更不可留邪为患。故实证断不可用补虚之方。而虚证则不废实证诸方。恐其留邪为患也。或虚中实证。则攻补兼用。或十补一攻。在医者之善治焉。”
因此有瘀血,不能只用补血补气药,否则越补越瘀,必须先把瘀血去掉,瘀血一除,何愁新血不生?
林北思索良久说道:“本来上消化道出血,肠胃里肯定有瘀血,肯定是要排血便的,这么久没排全部都堵里面了,肯定肚子不舒服啊。”
小翠问道:“那怎么办?”
“用泻下逐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