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到了镇抚司,就吩咐蒋瓛道:“蒋瓛,收拢人手,咱们先从户部开始调查空白文书的事情,这次本王要明着来,户部四品以上的官员直接把人提到昭狱之中,只有查清楚他们没有贪污受贿才放他们离开。”
蒋瓛着急的问道:“王爷,要是收拢了人手,其他地方可就缺人调查此事了。毕竟咱们锦衣卫的人手是真的紧张。”
朱柏这时才对蒋瓛说道:“放心吧,五天后,陛下会调拨两万人来锦衣卫,都是好手!”
朱柏对着蒋瓛眨了几下眼睛,蒋瓛顿时明白朱柏话里的意思,他说道:“王爷,放心,属下这就召集人手。”
很快,随着朱柏的一声令下,锦衣卫开始出动了,他们先把户部四品以上的官员请到锦衣卫昭狱,而后光明正大的上门盘问应天城中和空白文书有牵连的官员。但凡和空白文书有牵连的,什么都不用说,先把人押入昭狱之中。
一时之间,整个应天城的官员都人心惶惶。
他们害怕了,生怕下一个被押入昭狱的人就是自己。
五天时间一晃就过去了,锦衣卫获得了徐司马暗中传递过来的关于空白文书的情报。朱元璋如约调拨了两万人入锦衣卫,他们都被朱柏派去了各个行省和州县,他们负责调查以及押解犯官回应天。
锦衣卫的行动还在继续,朝中的各级官员的情绪逐渐变的越来越紧张。
除了户部尚书杨开文被押入昭狱外,其余的五部尚书都跑去皇宫,他们要面见陛下,请陛下下令约束锦衣卫的行动。
与此同时,朱元璋和朱标正在御书房中批阅奏折,当然了大部分都是朱柏命锦衣卫上奏的在空白文书中贪污受贿的官员名单。
朱元璋和朱标都眉头紧锁的看着这些名单,他们都知道这些人都已经被朱柏查到证据且已经抓起来押入昭狱了。
朱元璋看着这些名单,是越看越生气,正在这时,太监来报,五部的尚书要觐见陛下。
五部尚书都穿着绯色的官服,他们面色凝重的对朱元璋行了一礼,同声说道:“微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朱元璋此时正在气头上,没有好气的说道:“有什么事就说,别婆婆妈妈的,朕现在正在气头上。”
朱标赶忙说道:“不用行礼了,诸位爱卿进宫有什么事情?”
吏部尚书看着其余的人畏畏缩缩的,只能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等此次前来面圣,是为了空白文书一事而来。”
其他几人一看吏部尚书开头了,也纷纷说道:“陛下,空白文书一事自前朝就是惯例。”
“是呀,陛下,都是为了方便户部结算。”
“陛下,微臣是来劝诫陛下的!”
朱元璋抬起头,眼眸冰冷得注视着面前的五大尚书。
开口道:“那你们说一下,你们想怎么劝朕?还自前朝就有惯例?”
吏部尚书一看其余几人又不开口了,只能低声说道:“臣等恳请陛下,约束锦衣卫,希望陛下能给百官一条活路。”
朱标拦下暴怒的朱元璋,说道:“诸位应该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朝廷的政令不可能朝令夕改。你们还是回去吧。”
尚书们还想说什么,却被朱元璋打断道:“谁敢再说此事,那就不要怪朕不讲情面。”
听到朱元璋的威胁,五大尚书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
他们同时想到:看样子,这个朱屠夫是铁了心要用锦衣卫处理此事,看来以后的官员都没有好日子过了。
其实他们也都听闻过空白文书的事情,并且都把这种事情当做心照不宣的事。可他们没有想到朱元璋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他们五人也是被手下的官员求着才来面圣的,可在朱元璋的冷眼下,还是被怼了一通。
五大尚书退下后,朱标安慰朱元璋道:“父皇,消消气,为了他们生气不值当的。”
朱元璋面露微笑的说道:“标儿,朕没有生气,只有这样百官才会老实点。你以后也要这样,不能让手底下的官员猜出你的心思。”
朱元璋说完,重新坐下批阅起奏折来。
“咦,郑士利也给朕上了一道奏折。”
看到郑士利的奏折,朱元璋有些意外,他记得这个人,是个秀才,在天文和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朱标刚想看看郑士利的奏折,就看到朱元璋一把把手中的奏折摔在地上,怒吼道:“反了,都tNN的要反是吧!”
朱标安抚道:“父皇息怒,他只是一个小秀才罢了。”
说完,朱标捡起郑士利的奏折看了一下,只见郑士利的奏折中先是写了天上星象有了变化,后面就说到这是星象在警示陛下不要大肆兴牢狱,应该宽恕官员。
最后面,郑士利还写到,在空白文书上盖官印,是古往今来的传统,是惯例。陛下因此抓捕官员就是暴政。
就算朱标这么好的脾气,心中也升起了怒火,他说道:“哼,果然是不懂民间疾苦的腐儒,什么都不知道就在大放厥词。父皇不值得为这种人生气!”
朱元璋看着跪倒一片的太监和宫女,挥挥手对着陈公公说道:“好了,你们都退下吧。”
等太监和宫女退下后,朱元璋忍不住对朱标说道:“标儿,朕真的想把那些狗东西都砍了,要是有包庇或者替他们说话的,也得同罪!真是气死朕了!”
“父皇,消消气,小十二会妥善处理此事的。”朱标不得不劝诫朱元璋,要是朱元璋真的气急眼了,不管官职大小,有一个算一个,只要和空白文书扯上关系,基本上不死也得脱上一层皮。
锦衣卫的动作让朝中的官员们都吓傻了,凡是和空白文书有关联的人,他们都不敢奢求其他了,只求能够活下去。与此同时,朝中的文武百官对锦衣卫这个皇帝的眼睛和爪牙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怨恨。
对于官员的反应,朱柏自当无所畏惧,他此时走在应天城的街道上,踏着初升的日光,听着普通百姓张罗自己小买卖的吆喝。
“包子,新鲜出炉的大包子。”
“青菜,贱卖了,自家种植的好青菜!”
“鸭血粉,好吃的鸭血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