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一只海东青落在了李瑁肩膀上。
李瑁打开海东青腿上的字条一看,上面写着:“已安全抵达藏身之处,一切顺利。”
这是杨玉环报平安的信件。
见信好,李瑁的心情随之舒畅了许多。
他将杨玉环安置在了之前在咸阳住过的那处宅院里。
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李隆基绝对想不到,这地方曾经是他们的临时行宫,如今却成了杨玉环的庇护所。
咸阳距离长安城不远,李瑁只要想见杨玉环,随时都可以过去。
……
时间匆匆,很快便是又半年的时光过去。
江采月诞下了李光弼的孩子,是个男孩,笑起来跟李光弼一模一样。
李瑁前去探望,见江采月还是一脸冷漠的表情,即使生了孩子也不见半分喜悦,便道:“采月,你还在为当时的事情生气。可是生气归生气,不能苦了自己,更不能苦了孩子啊。”
“若是我想苦了这孩子,就不会生下他。”江采月看向李瑁,淡淡道:“殿下难道觉得,我应该原谅李光弼?”
“你就算不原谅,不也还是为他生了孩子?”李瑁反问。
以江采月的医术,若是不想要孩子,有一万种方法可以让这个孩子消失。
但是江采月并没有这么做,非但如此,还坚持生了下来。
即使是王素颜这一年的时间里,没少挑衅她这个当家主母,她也从未迁怒到孩子身上。
这证明,她对李光弼还是有感情的。
李瑁见江采月不说话了,又道:“光弼他们过些日子就会回来过年,到时候你再好好想想,说不定这是你们重归于好的好时机。”
江采月还是不说话,算是对此事默认了。
随后,江采月抱着新生儿,请李瑁赐名。
她说道:“殿下无论对我还是对光弼,都有知遇之恩,若是没有殿下,便没有这个孩子。所以,请您大开恩德,赐这孩子一个名字。”
李瑁想了想,笑了一下。
随后说道:“全名还是要光弼亲自来取才是,但本王也不好拂了你的心意。这样吧,我给孩子取个乳名,就叫和儿,希望你们夫妻两个能百年好合。”
江采月知道李瑁心中所想,终究还是希望自己能和李光弼两个人好好地在一起。
她也莞尔一笑,道:“殿下有心了,采月和光弼不会辜负殿下的心意。”
言下之意,就是她愿意原谅李光弼了。
临近年关,李光弼和郭子仪率领一支轻锐的军队从灵州归来。
郭子仪一见李瑁,便报喜道:“殿下,如今我们将吐蕃的叛贼也一一降伏,现如今朔方边界再不是咱们大唐山河的威胁了!”
李光弼则第一时间回去看自己的老婆孩子。
听闻李瑁极力劝说江采月原谅自己,李光弼大受感动。
专门和郭子仪一起登门拜访李瑁,要给李瑁行个大礼,感谢李瑁的大恩大德。
李瑁无奈道:“你还是如同之前一般莽撞,什么时候能改了这个毛病?这次我帮了你,日后若是再辜负采月,可就是神仙难救了。”
李光弼对此当然心知肚明,自然是李瑁说什么他都照做。
一时间,李光弼和郭子仪这两员大将,皆是对李瑁死心塌地。
于是李瑁瞅着时机差不多了,便再次将他们邀请置自己在骊山的温泉山庄之中。
李光弼不由感慨:“第一次来这地方的时候,我和郭将军都还不曾成婚,是毛头小子。那时候采月女扮男装,和咱们一起,真是年少轻狂不知愁啊!”
郭子仪也点头称是,想起当年四人一行的快乐,忍不住笑了。
他们的情谊,打从那时候开始就注定落下了牢牢的根基。
这时候,李瑁的神色却逐渐严肃了起来。
他将二人带到未完工的地下密道入口前。
近日是工匠们休沐的日子,李瑁就是趁着今天才将二人聚在一起,他说道:“我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和你们二人交待。今日之事,只能天知地知,我们三个人知,绝对不能告知旁人,明白了么?”
郭子仪二人虽然都是一头雾水,但听李瑁如此说来,也觉得事情只大不小。
纷纷收敛了神色,正色道:“属下仅凭殿下吩咐!”
紧接着,李瑁徐徐道来:“这条密道,可以直接通往皇宫。在御花园的假山后方,不起眼处,就是这里的终点。宫中知道这个地方的只有雅茹,如有行动,到时候率军从这里下去,进入皇宫,雅茹会亲自去接应。”
李瑁这番话说得太超前了,让郭子仪和李光弼双双愣住。
这……这殿下是在跟他们交代日后带兵入宫的事?
带兵入宫,这、这难道不是造反吗?!
面对二人异样的目光,李瑁平静道:“如今圣上昏庸,太子无能,我为何不能反?”
没想到李瑁能把自己有反心这种事冠冕堂皇地说出来,两位名震一方的大将都傻眼了。
最后还是郭子仪忍不住笑出了声,道:“殿下,你这……你这可真是,直接给了我们二人一大惊喜啊。”
他们两个的抱负,本来是追随李瑁,守护大唐。
结果现在变成了追随李瑁,改朝换代。
“你们若是心有顾虑,也可以不参与,”李瑁说道:“但是你们二人与我早已是同生共死的捆绑关系,若是我出事了,太子和皇上也不会放过你们的。”
早在之前的一次次合作中,郭子仪和李光弼便成了李瑁的人。
日后李瑁若是因为谋朝篡位而出了事,那李隆基和李亨一定会直接迁怒于他们的。
所以,他们无法逃避,也不能拒绝。
当然他们压根也没想拒绝。
一瞬间的惊愕过后,李光弼直接拍了桌子,道:“其实我早就觉得如今圣上不仁,是该做出些改变了。”
当年为了不让皇帝觊觎江采月,只能选择牺牲雅茹,还是让李光弼觉得耿耿于怀。江采月是有情有义的人,至今都对雅茹感到愧疚。
每每看到江采月不开心,李光弼就感叹一句圣人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