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亦安微微一愣,她立刻反应过来:“你是说刚刚赵晨光的表现,其实是他身体不舒服,而不是消极对抗我们的审问?”
“也许两个都有,但是我很怀疑他身体出了问题。首先,我们已知赵强生和何红娟夫妻二人都是肝病导致的病危,而何红娟的外甥,也就是何杜娟的儿子李铭宇先天胆管闭锁,这是严重的肝部先天发育异常,同一个家族中,肝病爆发的概率太高了。肝病本身具有极强的家族易感性,赵晨光本就是肝病爆发的高危人群。”
“然后我们再从赵晨光的作案频率来分析,从何杜娟死后,赵晨光进入徐氏集团,足足九年时间,他都没有对徐晓杰下手,而就在今年中元节后,李友军死了,他在李友军死后一个多月的时间,租下了田薇薇家对面的房子。开始布局杀死徐晓杰。这个时间点,无论是他杀死李友军,还是开启对徐晓杰的复仇,都显得十分突兀。是什么让他突然从抢救李友军转变为杀死李友军,是什么让他突然想起何杜娟的仇要杀死徐晓杰?”
程亦安没有立刻接话,而是说起了赵晨光家里的那一摞体检报告。
“你要这样说,我也有个疑点,赵晨光之前每年都在七月份进行年度体检,他的体检项目极为详尽,几乎囊括了身体的各个部位,可见他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是相当在意的。然而,我却没有在他家找到今年最新的体检报告。我不认为他会突然中断自己的年度体检,结合你方才的分析,我认为,赵晨光身体可能真的出现了问题,导致他不得不抓紧完成自己的计划!”
吴谢池眼睛发亮,他不自觉地站起来,在屋内来回走动,一边补充道:“对!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五月李友军病重,赵晨光还在尽力抢救,而到八月,他却主动要杀死李友军。因为他在七月进行年度体检时,得知了自己的身体情况,而这个情况大概率是坏消息。他知道,自己身体一旦垮了,李友军失去依靠后,日子会非常艰难,于是赵晨光选择自己了断李友军!李友军死后,他无牵无挂,便立刻重启了停滞的复仇工作,还拉了李雨菲、田薇薇和钱忠明入局!”
案情至此已经渐渐明朗起来,此前走访调查的信息碎片随着案情的推进,已经可以串联出一个完整的连环凶杀案逻辑:赵晨光是个隐性反社会人格,他受母亲何红娟的影响,对生命漠视,为了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模仿何红娟杀死赵强生以及自杀的手法,疑似杀害了李铭宇、李国富,并在何杜娟车祸案九年后,由于自身身体变故,他重提屠刀,杀死李友军及徐晓杰。
程亦安想到赵晨光家中那一系列的“长寿”,他应该是无比希望自己可以健康,可以逃脱父辈传下来的诅咒,同时也深深恐惧着疾病带来的折磨,所以他才会频繁地、从头到脚的体检。
在身体还健康时,他安安稳稳地上着班、谈着恋爱,并没有急于去打破这种现状。
也许他已经暂时搁置了对徐晓杰的恨意。
也许,只要他还健康,他可以一直维持着这种微妙的平衡。
然而,一切并未随他所愿,他的身体还是出现了症状。
假如他是个心理正常的人,此刻他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在治疗疾病上。但显然他不是,父辈对抗疾病的惨烈下场已经彻底扭曲了他的心态——生重病的人是不值得治疗的,是要被放弃的。
那他在被放弃之前,应该要完成该完成的事情。
所以他选择了杀人。
韩焱已经安排沈小勇去榕城市各大体检机构还有医院,调取赵晨光的体检资料,相信很快就会有结论。一旦身体检查报告证实赵晨光确实身体出了状况,那么所有的推理就从根源上得到了验证。
程亦安也吸取了第一次和赵晨光交锋的经验,决定以徐晓杰案作为切入点,先拿李雨菲开刀。
作为知道九年前车祸案内情的人,李雨菲不可能和徐晓杰的死无关。尤其是案发当天,李雨菲调整徐友昌办公地点的操作,显得极为刻意。
如果赵晨光是杀害徐晓杰的凶手,那么李雨菲极可能充当了赵晨光的帮凶。
此时距离李雨菲被带回南岭分局已经过了近二十个小时,再过不久,针对她的传唤便到期了,程亦安当机立断,决定连夜再次对李雨菲开展问询。
李雨菲睡眼惺忪地被叫醒,她之前趴在问询室的桌子上睡着了。
程亦安一方面感慨李雨菲的内心强大,另一方面也侧面证明李雨菲可能真的没有说谎,她确实没有杀人,所以相当坦然淡定。
“有事儿?”李雨菲茫然地揉了揉眼睛,坐直身体,神色逐渐从放松转变为紧绷。
“有!”程亦安不绕弯子了,直接开门见山:“你和赵晨光是老相识了吧,你们是什么关系?你父亲李国富的死和他有关吧!还有你捐赠给星星学校的钱,是赵晨光给你的吗?”
一个接着一个堪称暴雷一般的问题,把李雨菲砸懵了,她瞪圆了眼睛,呆愣了片刻。
程亦安没有给她消化的空间,继续问道:“他当年是主动提出要帮你解决李国富吗?他给李国富注射药品的时候你在场吗?你是受赵晨光的影响选择了读护校当护士?”
程亦安直视着李雨菲的双眸,两手撑在桌上,以一种颇有压迫感的姿势,俯视着李雨菲。
“听着,我们知道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也许在你眼里,赵晨光是一个解救了你的英雄,但是,他实质上,杀害的人远远不止李国富和徐晓杰!他是一个心理扭曲的连环杀人犯,你如果清醒,就应该诚实地把你知道的事情通通告诉我们,这样也许可以减轻你身上的罪责,想想李雨晨,想想你自己的未来,为什么要和赵晨光这样一个人绑定在一起,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