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第一场春雨 心情 春雨虽好,但事不是好事
山南两面被敌围,
高棉袭扰我粮道。
法晨盘算钱与粮,
御驾亲征逼吴哥。
前几天我还在担心山南会不会有什么情况,蒲甘这次会有什么动作的时候,今日的大朝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陛下!”兵部尚书林墨神色匆匆,手中紧握着一卷文书,快步出列,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吐蕃发兵八万,蒲甘出兵三万,分南北两路,气势汹汹,正夹攻我山南之地!”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群臣们交头接耳,脸上露出震惊与担忧之色。我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瞬间紧皱,心中涌起一股怒火。虽然这个结果早在意料之中,但是真确定了心里还是有些恼火的。
林墨并未停歇,继续禀报道:“山南将军谭新宇飞鸽传书,敌军来势凶猛,眼下山南局势岌岌可危。谭将军尤为担心粮道安全,敌军极有可能截断我军粮道,一旦粮道被断,山南守军将陷入绝境。因此,谭将军请求陛下速速派兵支援!”
我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视着殿内群臣。“诸位爱卿,可有何良策?”我沉声问道。
我的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应该怎么来应对了。
此时,左丞相刘文海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山南乃我朝边境要地,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当务之急,应先确保粮道安全,可派一支精锐,日夜兼程,护送粮草前往山南,同时沿途布防,防止敌军偷袭粮道。至于派兵支援,需从长计议,挑选合适将领,方能稳操胜券。”
一旁的保皇司高敬之也开口道:“左丞相所言极是。但选派将领一事,需谨慎考量。臣以为,将领不仅要熟知兵法,更要了解山南地形,如此方能因地制宜,制定出有效的战略。”
我微微点头,但是并不算是认可了他们的建议。
首先,一旦面对的两国甚至是三国的联军,那我手头上能派出去的将领就极其的有限了,这人不仅要久经战阵,而且要有大局观。
其次,这次派出去的援军可以说就是山南战场的后方的主帅,既要保护粮道,也要牵制蒲甘的那三万人,更要随时和谭新宇配合。
这样的人选只有兵部尚书-林墨。
“陛下,南境还有高棉的十三万军队在虎视眈眈。”右丞相俞法晨出列,提醒着所有人不要忘了还有一个随时准备趁火打劫的高棉。
“兵部尚书林墨领兵四万,驻扎山南以南的,保护山南粮道安全。太子戴寿宁选定将领兵三万前往南境以防万一。”我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大朝散后,我找来了戴寿宁、刘文海、俞法晨还有高敬之。
高敬之应该是看出了我想重兵南压高棉的意图,所以他率先开口了“陛下,现在南境不是住战场不宜过分激进啊。
我端坐于主位,目光沉稳地扫视着下方的几位重臣与太子。
刘文海率先开口,他微微躬身,神情恭敬:“陛下,依臣之见,当下山南之地受吐蕃与蒲甘夹攻,局势危急,实乃我朝主战场所在。至于高棉的十三万兵马,虽不可小觑,但南境之地地势复杂,易守难攻。只需派一员得力将领,率领适量兵马前去周旋,牵制住高棉军队,使其无法全力进犯,便可解南境之危。”
俞法晨微微颔首,补充道:“刘丞相所言极是。我朝若能集中兵力应对山南之敌,待解了山南之困,再挥师南下,高棉亦不足为惧。且如今我朝兵力有限,分兵两处恐难以兼顾,此乃稳妥之策。”
太子戴寿宁也面露忧色,进言:“父皇,儿臣亦赞同两位丞相之观点。目下山南战事吃紧,若不及时支援,恐有失陷之危。南境只需做好防御,不必与高棉过多纠缠,以免分散兵力。”
保皇司高敬之则沉默片刻后说道:“陛下,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高棉此番兴兵,其野心昭然若揭,若不加以重挫,日后必成大患。只是在当前局势下,确实需谨慎权衡兵力部署。”
高敬之的话似乎有了一些松动。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等待着我的决断。
我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卿等所言,皆有可取之处。但朕以为,就算今日不全力应对高棉,他日朕若再次南下高棉,面对的依旧会是他们的重兵压境。高棉狼子野心,若不趁此机会予以痛击,让其知晓我朝之威严,日后边境将永无宁日。”
我站起身来,在室内踱步,继续说道:“山南之战固然重要,有谭新宇和林墨在也不用太过忧心。但南境之敌亦不可轻视。朕决定,御驾亲征,南攻高棉。朕要让高棉知道,我朝疆土,不容侵犯。”
众人皆是一惊,刘文海急忙上前劝阻:“陛下,御驾亲征乃大事,风险极大。战场瞬息万变,陛下万金之躯,怎能轻易涉险?还望陛下三思。”
俞法晨也随之进言:“是啊,陛下。我朝不乏能征善战之将,可派他们前去迎敌,陛下坐镇朝中,运筹帷幄,亦可决胜千里。”
俞法晨这话说的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朝真正能堪重任的武将还真不多。
太子戴寿宁更是满脸焦急:“父皇,儿臣愿代您出征,还请父皇保重龙体,留在朝中主持大局。”
高敬之虽未多言,但眼神中也流露出担忧之色。
我摆了摆手,神色坚定:“朕心意已决。朕并非不知其中风险,但朕身为一国之君,若在国家危难之时退缩不前,又怎能让将士们奋勇杀敌,怎能让百姓们安心?况且,朕御驾亲征,可鼓舞士气,让我朝将士们知道,朕与他们同在。”
我看向众人,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左丞相刘文海,你留守朝中,辅佐太子处理政务,确保后方稳定。右丞相俞法晨,负责筹备军需物资,保障前线供给。太子戴寿宁,协助左丞相,学习理政之法,若朝中有事,可便宜行事。保皇司高敬之,率领保皇司精锐,随朕出征,护朕周全。再调李达文、秦统随军。”
众人见我主意已定,虽仍有担忧,但也只能领命:“臣等遵旨!”
众人退下后已经是深夜了。御书房外,夜色深沉,繁星点点。我站在窗前,望着那片深邃的夜空,心中已有了定策。此去高棉,定要让那侵犯我朝边境之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当然,我觉得要是可以我这一次一定要兵临吴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