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世界的另一头。
贵霜帝国与大食帝国听闻安息帝国被大魏所侵,唇亡齿寒之感顿生。
两国迅速达成联盟,调兵遣将。
短时间内便组织起一支浩浩荡荡的七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大魏边境压来。
消息传回大魏宫廷,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凝重。
朝廷在西域投入的人力物力,加起来比四次北伐耗费的钱帛还要多。
可如今,麻烦是一茬接着一茬。
吞灭乌孙、龟兹两国,分裂安息帝国,大魏牺牲了十余万人。
没想到现在又来了两个大帝国。
元子明高坐龙椅,目光冷峻地扫视群臣,率先打破沉默:
“此番贵霜与大食联手来犯,朕知道,你们有不少人都有很多妙计,外交手段、三十六计……”
“但这次,朕不想再用什么小伎俩的,朕想……硬碰硬跟他们来一场!”
“大魏崛起至今,多凭奇谋巧计取胜,他国或许以为我大魏只是侥幸。今次,我们便在正面战场一决高下,让天下见识大魏真正实力!”
元子明环顾四周,冷声道,
“朕知道你们觉得朕穷兵黩武,为了所谓的开疆拓土,大规模对外用兵!”
“但若现在不战,姑息对手,那么也许数年数十年可以太平,也许朕在位时大魏还能歌舞升平,但等到朕驾崩了,后世之君不超过三代,我大魏怕是就要亡了!”
“所以这一次,朕要真真切切击败对手,用一场彻彻底底的胜利告诉天下,朕的大魏,坚不可摧!”
于是,元子明亲率大魏精锐之师,兵分三路进发。
中路大军由他亲自统领,麾下是大魏最精锐的重甲骑兵与神机营。
重甲骑兵身着厚重铠甲,手持长枪,胯下战马同样身披重甲,气势非凡。
神机营配备最先进的火器,是战场上的攻坚利器。左路由猛将张大率领清一色轻骑兵,他们机动性强,擅长迂回包抄,宛如战场上的灵动利刃。
右路则交给独孤信,以步兵为主力,配合强弩手,组成坚固防线,稳步推进。
霍龙、王恶镇、慕容垂等当世名将皆随行。
元子明此番也不客气,动用了大魏几乎所有的野战军,清一色的名将倾巢而出。
五十万魏军主力!两百万民夫和辅兵!
在北方,还有鲜卑、匈奴等仆从军数十万,随时准备南下,声东击西。
数日后,双方军队在广袤无垠的平原上对峙。
贵霜与大食的联军阵容庞大,军旗猎猎作响,漫山遍野皆是敌军。
看得出,这一次两大帝国的皇帝也是下了血本,铁了心要阻止大魏的继续扩张。
他们的士兵来自不同地域,肤色各异,装束繁杂,此刻都怀着对大魏的敌意严阵以待。
联军前排是密密麻麻的长枪兵,盾牌交错组成密不透风的防线。
后排整齐排列着弓箭手与投石车,准备远距离打击魏军。
元子明身着金色战甲,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宛如战神临世。
他嘴角露出自信笑容:“朕等这一天,已经等太久了!传令下去,准备进攻!”
这一次,大魏终于不需要再以少胜多,为了节省一点兵力而苦苦挣扎了。
随着令下,魏军战鼓如雷霆般擂响。
中路重甲骑兵率先冲锋,他们齐声呐喊,长枪斜指前方,战马嘶鸣,如钢铁洪流般冲向联军防线。
联军将领哈立德看着冲来的魏军骑兵,嘴角泛起冷笑,对副将说:
“这些大魏骑兵,不过是自寻死路。看我们的长枪阵如何将他们拦下!”
副将点头称是,大声下令:
“长枪兵,稳住阵型,准备迎敌!”
联军长枪兵深吸一口气,将长枪斜指地面,组成寒光闪闪的枪林,试图阻挡骑兵冲击。
然而,魏军重甲骑兵速度极快,冲击力惊人,战马带着骑兵硬生生撞向联军防线。
长枪与盾牌、铠甲碰撞,火花四溅,喊杀声、马嘶声交织,鲜血开始蔓延。
与此同时,左路张大率领轻骑兵如鬼魅般绕到联军侧翼。
轻骑兵身姿矫健,手持长刀,在敌军侧翼穿梭,专挑联军弓箭手和投石车部队下手。
长刀挥舞间,联军士兵纷纷倒下,远程攻击力量瞬间被削弱。
哈立德见状,脸色大变,急忙对传令兵吼道:
“快,调遣部队支援侧翼!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就在联军分兵支援侧翼时,右路独孤信指挥步兵稳步推进。
强弩手在独孤信令下万箭齐发,密集箭雨如蝗虫般遮天蔽日射向联军。
独孤信大喊:“将士们,给我狠狠地射,让敌军见识大魏强弩威力!”
士兵们齐声应和,强弩不断发射。联军士兵在箭雨中纷纷倒下,惨叫声此起彼伏。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宛如人间炼狱。
元子明见时机成熟,目光坚定看向神机营方向,大声下令:
“神机营出击!”
神机营士兵迅速推着火炮进入预定阵地。随着一声声炮响,炮弹如流星划过天空,在联军阵营炸开。
火光冲天,硝烟弥漫,联军士兵惊慌失措,阵型大乱。
哈立德看着混乱局面,心急如焚,声嘶力竭喊道:“稳住,都给我稳住!不要乱!”
但此时联军士气已受重创,士兵们在恐惧驱使下纷纷逃窜。
哈立德上马斩杀了好几个逃兵,却完全挡不住已经溃败的趋势。
到最后,亲兵们牵着马冲到他面前:
“将军!再不走就来不及了!魏军铁骑,已经杀来了,距离此地还不到五百米啊!”
对方当即面如死灰,顾不上什么溃逃的士兵了,换下军装以后,乔装打扮成普通民夫,仓皇出逃。
经过数日激战,贵霜与大食联军抵挡不住魏军进攻,全线溃败。
元子明乘胜追击,取得辉煌胜利。
战场上联军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大地。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魏军斩杀敌军九万余人,俘虏二十七万人,降服了两个帝国名下的数百个部落,俘获牛羊千万头。
也因此,元子明下诏,增设北庭都护府、岭北都护府等,管辖新兼并的土地。
并下诏迁移百万人口,进入中原,将其汉化成大魏百姓。
大获全胜后,元子明班师回朝。
抵达长安时,全城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百姓们涌上街头,瞻仰带领大魏走向胜利的帝王。
回到皇宫,元子明在朝堂宣布改年号为“大一统”。
彰显大魏辉煌功绩,寓意一统天下、四海归一!
众大臣纷纷跪地高呼万岁。
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南梁女帝萧鸾怀孕了!
元子明想起前段时间的事,就一阵心有余悸:
“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
总算是怀上了,再不怀上,那个死丫头都要泼脏水说是自己的问题了!
下旨,正式册封青鸟为皇后,无论生的是男是女,将来都会是大魏帝国的皇储。
并且南梁与大魏也即将合二为一,南梁各州县将同时并入大魏的版图,使其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前大帝国!
而远在江南的宗室元肃、元豪等人听说后,知道自己被皇帝当枪使的,气得暴跳如雷。
本来打算造反。
可惜还没有起事,就被奉命南下的元启联合锦衣卫指挥使卢彬,给当场绞死了!
事后。
元子明还很仗义地追封两人,给他们谥号“忠”、“敬”!
宰相裴济、公孙羊、司马仲本等人整理朝服,上前奏道:
“陛下,今大魏疆土辽阔,威服四方,皆因陛下圣明。臣等建议陛下前往泰山封禅,昭告天下,彰显陛下功绩与威严,让天下万民皆感陛下恩德。”
众臣纷纷附和:“臣等附议!”
元子明沉思片刻,古往今来自己做到自己这份功业上,怕是大魏朝太祖、太宗等都望尘莫及吧。
倒是真的有资格,泰山封禅了!
“既如此,便依爱卿所言。择良辰吉日,朕前往泰山封禅。”
封禅当日,泰山脚下人山人海。
二十万魏军开道,场面极度恢弘。
文武百官身着盛装,四方百姓也纷纷赶来,只为目睹这一盛大仪式。
不由得让人觉得身处云端,一切都是这么不可思议。
南梁女帝萧鸾为皇后,位于身侧。
拓跋兰心、王柔等人为嫔妃伫立在身后。
元子明身着华丽庄重的龙袍,头戴冕旒,在众人簇拥下,一步一步向泰山之巅攀登。每一步都沉稳有力,彰显帝王威严。
登山途中,新任礼部尚书元修在旁恭敬介绍:
“陛下,泰山封禅乃国之大典,上可告慰天地,下以安抚万民。此次封禅,流程繁琐却意义重大,从燔柴祭天,到玉牒之封,皆需遵循古礼。”
元子明微微点头:
“务必确保仪式万无一失,让天下知晓大魏之昌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泰山俯瞰人间就是不一样。
难怪古代帝王,都将泰山封禅当成是帝王伟业的最高顶点!
当元子明来到山顶,举行封禅大典之时。
天空突然风云变幻。
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道粗壮的闪电划破天际,仿佛要将天地撕裂。
众人皆惊,以为是上天降怒。
元子明却神色镇定,他目光坚毅望向天空,大喝一声,现出龙象,直冲云霄,犹如一位君临天下的龙王。
龙象之力所过之处,风云为之变色。
就在此时,天门缓缓打开,一道耀眼的仙光闪过,一位白发苍苍、仙风道骨的仙人飘然而出。
仙人目光平和看着元子明,缓缓说道:
“元子明,你可知你们皇族一脉,本是出逃天界的龙族后裔,世代受到诅咒。如今,你震动天地,引我前来。”
元子明闻言,心中一惊,这不是在做梦吧?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看向那道庞大而缥缈的身影:
“我大魏九龙殉国,遭此国难,是不是也是你们天界的杰作?”
仙人长叹一声,眼中闪过无奈:
“此乃天机,不可泄露。但你若执意,可随我飞升天界,一探究竟。只是,天界之路,危机四伏,你需慎重考虑。”
元子明没有丝毫犹豫,毅然飞身而起,随着仙人向着天界飞去。
(完结撒花!)
…
这本书原先大纲只有三十万字,但有些粉丝建议我不要这么快完结,所以就扩充了一些剧情写到了现在!
感谢大家这三个月的支持!
下一本书,我可能会考虑写民国军阀文,有感兴趣的可以提前关注我!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