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京城的街巷弥漫着烟火气息,苏瑶的医馆也在这份热闹中忙碌而有序。她培养的学徒们已经能独当一面,在坐诊中为患者答疑解惑、开方治病。苏瑶看着这些初露锋芒的年轻医者,心中满是欣慰,她深知,自己在医道传承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这年入秋,京城突然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一种诡异的疫病悄然蔓延,起初只是少数人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的症状,可短短几天,患者数量便急剧增加,整个京城陷入了恐慌。
苏瑶在医馆里接待了一位又一位这样的病人,她的眉头越皱越紧。这种疫病来势汹汹,症状极为相似,且普通的药方难以见效。她深知,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不仅关乎无数百姓的生命,也关乎她所坚守的医道。
“师父,这疫病太可怕了,我们该怎么办?”李轩满脸焦急,他是苏瑶最得意的学徒之一,可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疫病,也难免心慌。
苏瑶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大家先别慌,我们一起想办法。把所有相关医案和病症记录整理出来,我们仔细研究。”
学徒们迅速行动起来,将近期接诊的疫病患者信息汇总。苏瑶翻阅着这些资料,陷入沉思。她想起在现代所学的医学知识,试图从传染病的角度去寻找突破口。
“从症状来看,这疫病具有传染性,我们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苏瑶说道,“从现在起,医馆内要严格消毒,所有接触患者的人都要佩戴口罩。”
学徒们虽然对“口罩”一词感到陌生,但还是立刻按照苏瑶的指示,用纱布制作了简易口罩。同时,苏瑶让他们将医馆的大门打开,保持通风,避免病菌在密闭空间内传播。
在做好防护后,苏瑶开始深入研究疫病的治疗方法。她查阅了大量古代医书,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尝试调配各种药方。然而,经过多次试验,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赵琳眼中满是焦急与不甘,她看着不断被送来医馆的患者,心中五味杂陈。
苏瑶拍了拍她的肩膀:“别灰心,我们一定能找到办法。这疫病虽然棘手,但每一种病症都有其根源和应对之策,我们只是还没找到关键所在。”
就在苏瑶和学徒们陷入困境时,皇宫也受到了疫病的波及。几位皇子和妃嫔相继染病,皇帝心急如焚,立刻召集太医院所有太医商议对策。然而,太医院同样对这种疫病毫无头绪,开出的药方也未能奏效。
皇帝听闻苏瑶在民间救治疫病患者,便宣她入宫。苏瑶深知此次入宫责任重大,她带着几名学徒,匆匆赶往皇宫。
在皇宫中,苏瑶见到了病榻上的皇子和妃嫔。她仔细为他们诊断病情,观察症状,发现皇宫中的患者病情比民间更为严重,这或许与皇宫内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关。
“陛下,这疫病传染性极强,宫中人员密集,必须尽快采取隔离措施。”苏瑶向皇帝进言,“同时,臣女会全力以赴研究治疗之法。”
皇帝忧心忡忡地点点头:“苏瑶,朕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务必尽快找到治愈疫病的方法,拯救朕的子民。”
苏瑶领命后,与学徒们在皇宫中设立了临时医馆,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和治疗工作中。她一边尝试不同的药方,一边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研究过程中,苏瑶发现疫病患者的舌苔厚腻,且伴有湿气重的症状。她联想到京城入秋以来雨水较多,湿气较重,推测这疫病或许与湿邪有关。于是,她在药方中加大了祛湿的药材剂量,并加入了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
经过几天的观察,服用新药方的患者症状逐渐有所缓解。苏瑶和学徒们备受鼓舞,他们加快了研究进度,对药方进行进一步优化。
然而,就在他们看到希望之时,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随着疫病的蔓延,药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京城的药铺纷纷出现药材短缺的情况。一些不良商家趁机哄抬药价,导致普通百姓根本无力购买药材。
苏瑶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她一方面向皇帝上书,请求朝廷出面调控药价,打击不良商家;另一方面,她带领学徒们四处寻找药材替代品。
在寻找替代品的过程中,苏瑶想起了一种生长在京城郊外的草药。这种草药虽然在传统医书中没有明确记载用于治疗疫病,但它具有一定的清热祛湿功效。苏瑶决定亲自前往郊外采集草药,进行试验。
苏瑶带着几名学徒,不顾疫病的危险,来到京城郊外。郊外的田野一片荒芜,疫病的阴影让这里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苏瑶和学徒们小心翼翼地寻找着那种草药,经过一番努力,终于采集到了足够的草药。
回到医馆后,苏瑶立刻将这种草药加入药方中进行试验。经过多次尝试,她发现这种草药与其他药材搭配后,不仅能有效治疗疫病,还能降低药方的成本。
苏瑶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皇帝,皇帝下令在京城推广这种新的药方,并组织力量大规模采集草药。同时,朝廷也对药价进行了严格管控,打击了不良商家的哄抬行为,确保百姓能够用上平价的药材。
在苏瑶和众人的努力下,疫病的蔓延终于得到了控制。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京城的恐慌情绪也慢慢消散。百姓们对苏瑶感恩戴德,称她为“救命神医”。
疫病过后,皇帝为了表彰苏瑶的功绩,赏赐了她许多金银珠宝和珍贵药材。但苏瑶却婉拒了大部分赏赐,她只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医书和药材,用于医馆的发展和医学研究。
“陛下,臣女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赏赐。能为百姓解除病痛,是臣女作为医者的职责。这些医书和药材,对医馆和医学研究更有价值。”苏瑶诚恳地说道。
皇帝对苏瑶的淡泊名利和高尚医德更加赞赏,他同意了苏瑶的请求,并下令在京城为苏瑶修建一座医馆,专门用于研究和治疗疑难病症。
新医馆建成后,苏瑶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医学研究和教学中。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者,让医学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在苏瑶的教导下,她的学徒们也在不断成长。李轩在传染病治疗方面颇有建树,赵琳则对药理研究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们都成为了京城中备受尊敬的医者。
而苏瑶,依然每天忙碌在医馆中,为患者诊治疾病,传授医学知识。她的故事在京城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追求医术的卓越,坚守医者的仁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瑶的医馆成为了医学交流的中心,吸引了各地的医者前来学习和交流。苏瑶也将自己穿越而来所带来的医学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推动了整个国家医学的发展。
在这个古老的世界里,苏瑶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医道的传奇。她深知,医学之路永无止境,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她,但她毫不畏惧,因为她心中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苍生的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