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隋准没有穷追不舍了。
他目光沉沉,看了一会儿紧闭的房门,哂笑。
小孩哥真的长大了。
年轻气盛的小后生,热血上头,也很正常。
就连自己,也老房子着火了呀……
不过,眼下还不是时候。
怎么着,也要等到人成年了吧。
十七岁,还是个孩子呢。
隋准总觉得,自己干不出来这事。
为了避免干柴烈火,最近还是悠着点吧……
好在是,他也没那么多空闲儿女情长。
乡试在即,要为动身去北江府,做准备了。
这一趟旅程,可不是赶考那么简单。
淮南与北江之间,隔着偌大一条嘉流江,水流湍急,一路天险。
考生只能乘船而下,颠沛千里。
此时又系暴风多发季节,往年乡试,途中溺亡者不计其数。
许多淮南学子,寒窗苦读十余年,还未真正踏上考场,便葬身嘉流江底。
曾有一年,还出现北江考生近万,淮南考生仅剩千人的惨状。
这一去,考不考得中,还不是最重要的。
就怕小命不保了。
隋准自然得做些准备,他可不想考个试,把命给送了。
他早在一个月前,便去寻了关知府。
“羊?”
关知府有些为难:
“淮南人嫌羊腥膻,吃羊的人少,养的人也少。”
“你一下子要寻数千只,何来如此多数?”
“再说了,你要那么多羊做什么?”
隋准找到他,开口便问,能不能在整个淮南府辖区内,搜罗几千只羊。
听得他云里雾里。
隋准面带坚毅,平静道:
“赴考之路,道阻且长,若是淮南学子命陨江底,实在可惜。”
“故而,学生想做一批浮水用具。”
“名为,浑脱。”
“什么托?”关知府第一次听如此奇怪的名字,不似本朝用语,感觉有些糊涂。
隋准笑笑:
“浑脱,原是一种宰杀的法子。将牲畜的头与四肢割去,然后将整个皮革,翻脱下来,由此可保皮革形状完整。”
关知府被自己鲜血淋漓的想象,恶心了一秒。
他强忍不适,耐心问道:
“如此煞费苦心,做这浑脱,又有何用?”
隋准解释:
“皮革脱下来后,扎紧颈部和三蹄,仅留一个蹄子吹气,鼓起来后,便是一个浮具。”
“学生恐渡江时有难,做这浑脱,危急时刻,可保各位学子一命。”
“且这浮脱不吹气,便是扁扁一层皮,带着也方便。”
关知府半信半疑。
说到浮具,他见过腰舟。
即数个葫芦,用绳子绑在一起,系于腰上,便可免于溺水。
但多个葫芦毕竟占地方,用的人还是少。
更遑论随身携带。
至于这浑脱……
关知府根本想象不出来。
隋准看出了他的疑惑,笑道:
“此物多为北方游牧部族所用,他们缺乏舟船,故因地制宜,用羊皮制了这浑脱,用以渡河。”
“比起腰舟,浑脱不但不占地方,还不怕搁浅、急流和险滩。”
“对于中流击水的学子们而言,显然更科考。”
关知府被说动了。
他沉吟半晌,说:
“搜寻羊,还需些日子。但先找几头,是没问题的。”
“你先用几头,做出来,本官看看。”
隋准也是这么想。
虽然他确信,浑脱是个保命的好东西。
但广大学子未必会认账。
为什么?
因为穷。
一个浑脱等于一只羊。
对于许多贫穷学子而言,光是赴北江府的路费,就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
谁还会花那么多钱,去买一个有可能用不上的东西?
不过,隋准已经想好了。
“大人,做几个自然可以做,但是,学生还有一事想请大人帮忙。”
隋准请关知府出面,邀约淮南府的几大船商,到码头,共赏浑脱下水仪式。
关知府简直被他的奇思妙想惊呆了。
一个死羊皮,下水还要办仪式?
还有请那些个在江上呼风唤雨的船商……
也就是隋准敢开口了。
若是其他人,关知府指定给他骂回去。
太阳都打脑壳了,梦还没醒呢!
关知府满腹疑心地去逮羊了。
下水仪式这日,码头挤满了人。
因为关知府为请到四大船商,夸下海口,说如今有一法子,能助他们吃下嘉流江两岸,成为这一带最大的船商。
吃下整个嘉流江?
不激动不是淮南人,管他是不是跑船的,都跑来看热闹了。
自然,那话是隋准教的。
关知府说完,心虚得不得了,此时站在四大船商旁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愧疚。
不过,那四位船商,其实没大当回事。
嘉流江是大江,来往客商多如牛毛,想成为最大的船商,显然有点痴人说梦。
他们不过是,给关知府面子罢了。
“知府大人,不知今日召集我等到此,是要看什么?”一个船商问。
另一个船商,性子比较急,也说:
“是啊,关知府,你说有法子,法子在哪儿呢?”
关知府面上沉稳气派,心中汗流浃背。
他故作镇定说:
“天赐之财,自然是在最合适的时机出现。诸位,且耐心等待。”
这一等,又是半个时辰。
众人的不耐烦,已经达到极限。
期待,自然也达到了顶峰。
宽阔的江面上,终于,出现一只大船,船上,站满了人。
“这是哪家的船?”
四大船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在对方脸上看到迷惑。
“最近没有船回来啊。”
他们各自在心里嘀咕。
只见那艘陌生的船,摇摇晃晃,越来越靠近码头。
大家都瞪大了眼睛,想瞅瞅,是谁家的船。
结果,那船猛烈地一晃。
竟然整个翻了!
船上满满的人,全部落了水。
码头顿时一片慌乱。
“救人!快救人!”
人们仓皇呼喊。
有几个水性好的汉子,赶紧划了小船出去。
然而,就在这时,一堆白白的、圆鼓鼓的东西,突然从倾覆的船里飘出来。
那些落水的人,人手一只这个东西。
竟然像趴在一只会游泳的猪身上一般,一摇一晃地,自己往岸边飘来了……
咦?那怪东西身上,还有字呢?
大伙定睛一看,整整齐齐八个鲜红大字:
淮南制造,救生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