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人因与小宫女同属宫婢,在纷云议论的同时多少也带了感伤。
禁卫却与宫婢不同,他们感伤不会有,议论也只在听闻的当下议一议,过耳也就翻篇了。
按常理,禁卫们都该是如此表现,但其中突兀地现出一异类。
那异类初初听闻消息就像大祸临头似地惊恐,同僚们见状拿他打趣,他如同被人戳穿般脸色一下惨白,反应过来后只支吾解释说是感叹命运无常。
禁卫们到底不会心有所感似的直接将小宫女的死与他联系,他说,他们也就信了。
但异类之后的表现更加反常,人是愈发魂不守舍,连值守换防都能忘,却还要有意无意打探掖庭消息。
如此,任他再是遮掩,也难掩其对命案过分的关心。
禁卫们私下里也难免要议起他的反常,一些有心的多少要暗中揣测小宫女的死或否与他相干了。
而这些私下的议与暗中的揣测,不知有无人从旁干涉,如生了根似的扎入地下后伺机蓬勃地向周边发散,散入了郎卫耳中,也散入了掖庭丞耳中。
掖庭经过数日排查,已筛出了几位可疑的宫人,掖庭丞正逐一拷问呢,突然间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掖庭而言,凶手若是宫中禁卫,掖庭至少可以免了失责之过,可禁卫不隶属掖庭,仅凭莫名的传闻无法轻易将人给抓了。
当掖庭丞心有犹疑时,属官给他提供了新思路:讯问宫人时,何不问问其中有谁与宫中禁卫牵扯?
掖庭丞善于纳谏,当即便换了讯问内容,不再问谁因何暗害小宫女,而是问谁与宫中禁卫有牵扯,合谋杀害了小宫女。
合谋的说辞其实是诈,不想,竟真诈出了一与禁卫有牵扯的宫婢。
本就有嫌疑的宫婢又与另一可能的凶手牵连,若说她与异类禁卫无辜,都不令人信服。
虽那宫婢一再狡辩,虽掖庭丞并无实证,但凭着宫婢与那禁卫苟且的蛛丝马迹,足以将宫中禁卫牵扯其中。
掖庭丞亲寻了桂宫卫士令,又亲自将一见他晃如魂飞魄散的异类禁卫抓入掖庭狱好一番拷打。
种种迹象都表明那异类胆小如鼠,被抓就已十足崩溃,一番拷打后更是什么都招了。
袒露了他与宫婢苟且的私情,承认是他害死了小宫女,可又不住的辩解他是无心。
说什么是被宫婢引诱苟合,原不是他有心苟且;又说什么是小宫女惊恐地尖叫令他在慌乱中失手伤了人,他本没有害人之心。
异类就是一鼠辈,即使招供,也总想将罪过累及他人,好似此等卑劣行径可减轻自身罪责。
那宫婢被唤来与异类对峙,听他说完,止不住地嗤笑,大骂他是怯夫是孬种,又骂自己有眼无珠看错人,骂着骂着又止不住地泪流。
又骂又哭中宫婢终是认了罪,许是知晓死路一条,情绪激愤下,当着异类的面,猛地迎头撞上石墙,砰得一声,流血身亡。
目睹宫婢身死,掖庭丞心内讥笑,也不知有几分是为吓鼠辈的胆,又有几分是不想被处以极刑,倒是可怜了小宫女,无端碰上两个灾星,无故丢了命。
小宫女被害一事,凶手皆已认罪,掖庭丞就算是完成了任务。
至于其中的存疑处,如小宫女当日为何去了偏僻处,又为何巧合地撞上那二人苟合,掖庭究不到缘由,也就没有费心追究。
不过,掖庭没有追根究极的好习惯,郎卫却是有,虽然究的并不是小宫女因何而死。
郎卫与宫卫因同在禁中且职责有相似,平日多有往来,加之光禄勋宗寿与卫尉第六节(复姓第六)是表兄弟,郎卫中与宫卫称兄道弟的也多。
是兄弟,自然有机会知道兄弟的私隐,尤其是一些“风流”的私隐。
宫中禁卫与宫婢互生情愫的不在少数,男未婚女未嫁,发乎情止乎礼其实无可指摘,若是有主子成全,也是一段好姻缘。
可,总有一些个不守礼的越界,偷偷行那苟且之事。
那些个知晓逾礼私隐的郎卫,不难将小宫女被害归咎为“风流”害人。
案情自有掖庭审,他们在意是“风流”应否该被阻断?
逾礼之事如何都碍人眼,一郎卫思想一番后终是将事情捅到了宗寿直属卫士跟前,间接便是告知了宗寿。
郎卫中没有不知宗寿为人的,谁提起宗寿都赞他最是守礼。
从前不敢告知宗寿逾礼事是因他守礼,如今告知宗寿同样是因他守礼,知晓宗寿一定会且能够将“风流”事根除。
守礼的宗寿被卫士告知后是震怒非常,他全然不敢想治下竟能发生那等逾矩事。
怒上心头,首一件事便是将那瞒而不报的郎卫与失职的卫士处以笞刑。
刑毕,怒气稍平,又命卫士暗中彻查属下郎卫与宫中禁卫,务必揪出那些个龌龊之徒。(注:光禄勋直属卫士有81个,伤几个不耽误办事。)
月余,在那异类禁卫被处死后,卫士们查有所成:郎卫倒算清白,宫卫中逾礼辈却是比预想多,而卫尉第六节极可能是那害群的极恶之马。
卫尉第六节生性风流,素喜与未再嫁的美貌寡妇来往,他妻早亡后并未再娶,那些往来究竟不是天怒人怨,至多给他本就风流的名声又添几笔。
都城内外,宫禁内外,谁不知晓他的风流韵事,可,以往谁也不曾将他与禁中女子尤其后妃牵连。
第六节是宗太后亲妹的亲儿,与至尊年岁相当、所好相近,至尊并无亲生兄弟,待他就有如待亲弟,当初更是力排众议许了他卫尉位。
谁能想,与至尊亲似兄弟的第六节竟然罔顾至尊意,在禁中行了那等不齿的苟且事。
宗寿既是至尊表弟,也是第六节表弟,得知其中内情,真是怒都不知往何处发。
宗寿岂能不知表兄风流,可他以为,血亲之间怎会有此相欺之事,表兄怎敢又怎能辜负圣心啊。
又因是血亲,宗寿觉他无法也不敢轻易告知至尊真相,他怕至尊伤心欲绝,也怕表兄因他检举而死。
心内挣扎数日,宗寿无奈禀了父亲,结果遭父亲好一通训斥,训他无断,又说他不过是小辈,血亲的命哪里是他能断。
得父训斥后,宗寿幡然醒悟,是了,血亲的命不是他能断,也不是至尊断,该是由姑母宗太后断。
姑母是宗氏与至尊的联结,更是第六氏与至尊的联结,姑母是所有人的血亲,一切是非皆该由姑母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