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胜这么想,秦淮书亦然。
只是这俩都才刚回宫,又长久待在燕国,回去怕是要费一番波折才能将权力握在自己手中。
也不知这对母子要如何应对。
事实证明事情又一次没有出乎秦胜的预料。
秦武王丧葬结束,甘茂和魏冉都坚持着要罢黜对方。
原因是武王葬礼的时候,甘茂要求隆重安葬,举国哀悼一个月。
魏冉觉得秦孝公秦惠文王的葬礼都没有这么隆重,武王无功暴亡,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排场。
因为没人支持,甘茂只能退步,然后他们就又因为墓地起了争端。
新君嬴稷夹在这俩重臣中间左右为难,根本不知道怎么处理,于是闭门不出,安静的等芈王妃回来。
秦胜:……
秦淮书:……
虽然前面没看出来嬴稷有什么能耐,但也属实没想到这么点事嬴稷都处理不好。
秦胜张了张嘴,最后无奈的叹了口气。
可能也是长久待在燕国的缘故,燕国实在太动荡了,那些王公贵族和质子过得甚至还不如普通百姓,日日都在忧心明日的生死。
难免疏忽了对他的教导。
再加上那些老臣势力盘根错节,他谁都不敢得罪,所以闭门不出。
直到芈王妃回来。
芈王妃回来,一众臣子及其家眷争相拜访。
白天见完了人晚上见,晚上过去白天又来,导致嬴稷这个亲儿子反而见不到她。
直到把人赶走,等芈王妃休息好,才得了见她的空挡。
芈王妃却说这几日虽然很多人都来了,却有几个人没来,她得亲自去拜访。
嬴稷觉得不要紧,芈王妃看着自己这个儿子,不得不与他仔细分析起了那些朝臣。
哪些能用,哪些不得重托。
她言简意赅,剖析得清晰明了。
让秦胜和秦淮书都深感佩服。
这位芈王妃回国不过短短几日的时间就已经将那些人给摸了个清楚。
不只秦胜秦淮书佩服,嬴稷也很震惊。
芈王妃一直不与他谈论国事,他以为芈王妃只是一个智慧贤良的女子,不曾想在国事上她竟也有过人的见解。
嬴稷大为受教,不禁请教起芈王妃究竟要从何处着手开始清理起乱象来。
芈王妃告诉他,自然是从宫中。
惠文太后是元老们的指望,有她在,后患无穷。
虽然芈王妃是自己的生母,但名义上来说,惠文太后才是嬴稷的嫡母。
即便是没有跟在惠文太后身边长大,这般弑母之事,还是让嬴稷感到心中寒凉。
芈王妃知道他在想什么,语气严肃的告诉嬴稷。
要成大事,立霸业,就要扫清一切障碍。
若有一日挡在他面前的是她这个亲生母亲,他也必须扫开,这是做国君的铁则。
谁若是做一个仁慈的君王,谁就会灭亡。
秦胜写字的手不禁略微停顿,内心深处感受到巨大的震颤。
不是因为芈王妃告诉嬴稷的这番话,而是自古以来权力更迭时带出来的那些血腥和杀戮。
哪怕是亲兄弟,亲父子,亲母子之间,亦有可能反目成仇,刀剑相向。
芈王妃这般教导嬴稷,确实是站在大局的角度,教他做一个合格的君王。
可她这明显比嬴稷强势和做事妥帖的姿态,还有嬴稷的不够成熟,年幼,似乎也意味着大秦即将迎来太后摄政的局面。
若是将来嬴稷大权在握,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也能如芈王妃对待他这般吗?
会不会将今日芈王妃教他的话用在芈王妃身上?
秦胜不清楚,但是芈王妃锋芒展露,还有这般铁腕手段,确有治国之才。
王权是鲜血浇灌出来的,没有鲜血浇灌,便没有王权的光焰。
可这种鲜血浇灌的皇权,大顺已经许多年不曾出现了。
大顺的君王也一代比一代软弱。
秦胜看着纸上的文字,好似突然找到了症结所在。
无法言说大顺这样的顺位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他只知道,大顺的君王,没有血气。
如今这位倒是稍微有了些,却不知这血气能撑到几时。
只希望在看到芈王妃这番话后,能对他也有所启发吧。
芈王妃派人杀了惠文太后,等惠文太后下葬后,嬴稷自觉现在的自己根本无力处理国政。
与其急吼吼的上前,倒不如潜下心来好好学习,于是将国事交给母亲处理。
后在一班老臣的上书下,众臣请尊芈王妃为惠太后,名号从秦惠文王。
这时甘茂又站了出来,请为太后另立名号,得了嬴稷首肯后,芈王妃定名为宣,史称宣太后。
楚易安说完没忍住感叹一声。
秦胜和秦淮书却是想法各异,看着看着,总觉得这里写的有些失真。
自古以来太后摄政大多是外戚势力过大,新君过于年幼或是没办法,只能让权。
可嬴稷却是主动让权,实在有些不符合常理。
嬴稷的年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手中没有权力,不得不让权。
这反而才更符合实际一些。
楚易安喝了口茶,没忍住感慨道:“宣太后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名字,史书上称她为宣太后,或是芈八子。”
“可八子是后宫等级,也不是她的名字,没有人知道她叫什么。”
说到这楚易安感觉很是遗憾:“她可是我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太后’尊号的女性,也是第一个专权的太后。”
“涉政时间长达41年,大大发展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
“可却连她这样了不起的女性都不能留下自己的名字,唉。”
楚易安都感叹完了,秦胜还在纠结嬴稷主动让权的事,没忍住问道:“这里……是真的历史还是改的?”
楚易安瞅了一眼,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你觉得呢?”
秦胜:……
楚易安道:“嬴荡死得突然,他又没有儿子,也没留下只言片语指定谁继位。”
“他一死秦国就陷入了权力争斗之中。”
“惠文太后力保自己的儿子公子壮继承大统,芈八子虽然身份低微,但她有三个儿子,自然也要争一争这位置。”
“虽然想要次子登基,但因为各种原因,最后长子嬴稷继承了大统。”
“这位活得久,硬生生熬死了六国15位君王。”
“只是刚上位时他在秦国确实没有根基,还是要靠母亲和舅舅魏冉。”
“别看宣太后摄政长达41年,嬴稷好似得一大把年纪了才能得到权力,实则不然,在太后摄政期间他也做了不少事。”
“而且闯了祸还有人给他收拾烂摊子。”
“而且他也不是真这么窝囊,战国大魔王的称号真不是白封的,在位期间打得六国头都抬不起来。”
“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在位期间没能灭一国,却只字不提他把六国都给打残了的事,消灭了六国的有生力量。”
“若不是他,秦国还不知要多久才能实现大一统。”
“他死后六国君主真是喜极而泣,喜大普奔。”
“你们以后就知道这位有多厉害了。”
“总之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各有各的牛逼,都是很厉害的人物。”
“唯一让我生气的是为什么历史上没留下宣太后的名字?”
楚易安看着对面坐着的秦胜和秦淮书,真是越看越生气。
对上她喷火的眼神,兄弟俩坐的笔直,仿佛两个犯错的好学生。
却又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只能睁着两双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楚易安。
楚易安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愤怒的道:“都是那群狗男人,史书是他们写的,他们却羞于将那些女性的名字记录下来。”
“她们明明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怎么就不能记录?怎么就不配记录?”
她咬牙瞪着秦淮书。
秦淮书:……
秦淮书悄悄侧头看向秦胜,秦胜拉开了和他的距离。
秦淮书:……
秦淮书噎了一下,又看向楚易安,抬手保证道:“别生气,那我再努力一些,争取走得更远。”
“日后为她们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