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头的神药确实有用。
药是晚上吃的,病是第二天早上好的。
不光病好了,一个个都生龙活虎的,身上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
他们哪里知道,他们得的本来就是普通感冒,哪怕不吃药,好好休息几天,也能恢复个七七八八。
吴全友瞬间乐开了花,到卫生队奖励老陈头一锅旱烟。
他不知道这个药的原理,只知道这个超乎意料的结果!
他现在盘算的是,能不能让老陈头经常发发这种药。
老陈头连连摆手,这绝对不行。
他不是怕吃死人,是心疼自己的药。
吴全友也只能暂且作罢,转头出了门。
……
来到村社。
吴全友打开大广播,把所有人都集中到村社门口。
这次给大家集合过来,主要有两件事。
第一件呢,就是要夸夸他的功绩,如果不是他脑子转得快,用最快的速度把房子拆了,苗子肯定保不住了,
其次呢,虽然大家都得了鸡瘟,但他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让老陈头连夜配制出秘药,这才让大家幸免于难。
吴全友夸自己的时候,那叫一个大方,恨不得把天底下的好词儿都用上。
要不是有人听不下去了,吴全友能在这说一天。
第二件事,就是大家要趁着现在这个时间盖房子。
今年秋收之前,一定要把房子盖起来,不光要盖,还要盖大房子,保暖的房子!
而且,队上还会给提供一定支持!
此话一出,人群瞬间沸腾。
去年的寒冬要了他们半条命,一些年纪大的没熬过去,直接归了西。
如今队上能帮忙盖保暖的房子,那是绝对的好事!
大家一呼百应,兴冲冲地回了家,等着吴全友下一步指示。
吴全友没少去陈东家,把陈东建造的方法摸了个大概。
以吴全友的判断,最关键的是黄泥里掺上枯枝荒草,再用火烤一下。
照葫芦画瓢还不会吗?
吴全友充分发挥集体主义,吴家沟的人一共分成四队。
一队去山上捡荒草,一队在门口焚烧,第三队则负责把烧好的草木送到各家各户,最后一队则负责砌墙。
口号只有八个大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集体主义带来的好处是谁都占不到便宜,谁也吃不了亏。
哪怕是有王二这种蛀虫在里面,也会有人监督他,稍微偷点懒,肯定一顿臭骂。
如此一来,吴全友就省了很大力气。
村民忙得火热,谁都没藏力气,特别是砌墙队,严格执行‘五零墙’标准,四面墙的厚度都在五十公分。
吴全友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那叫一个欣慰。
按照这个速度,今年冬天肯定很好过!
而陈东这时候也在修缮房子。
只不过,陈东是拆墙。
没错,他把之前厚厚的黄泥墙砸掉一部分,形成南北对流的窗户,更有利于在高温下通风。
砸掉的位置到时候安上玻璃,既能增加屋里的采光性,又能保证散热。
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弊端,一旦让阳光直射到屋里,屋里的温度势必会增加。
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草席编织出透气帘,既能挡光,又能让空气流通。
别人在盖房子,陈东在拆房子。
他们哪里知道,黄泥本来就吸光,透气性又一般,现在把墙面修得越厚,夏天就越遭罪。
等到那时候,他们哭都找不到调!
而吴家沟的人完全把陈东当成怪胎来看,怪异的让人想笑。
直到陈东把烧好的玻璃安装在墙上,这群人再也笑不出来了。
在这个年代,玻璃是妥妥的奢侈品。
倒不是实用性多强,主要是气派。
大玻璃在墙上,阳光一晃非常刺眼,隔着好远都能看见。
当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出现在陈家的时候,所有人都变得愤怒。
然而,更让他们愤怒的还在后面!
吴家沟的麦苗堪堪保住性命,陈东已经开始着手种植水稻了。
一般来说,北方水稻种植在四月末,但陈东的阳光房模拟是华北平原的气候。
这就意味着,陈东可以早种植,早收获。
而现在由于农业技术不发达,导致稻子属于早稻,成熟期在2-3个月。
虽然成熟期短,但空谷率高,很多都是空籽。
为了弥补这种问题,要么培育新种子,要么增加种植次数。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后者性价比更高。
刚下的一场暴雨,对于吴家沟来说是灾难,但对于陈东是天赐良机。
水稻不是最开始就在水里,而是要在旱地培育。
而最好的培育土,就是黄泥做底,黑土封顶。
之前陈东为了犁地,做出一辆鹿车。
这种松软的泥地基本没有着力点,人一脚踩进去,黄泥瞬间吞没小腿。
反倒是鹿车这种器械,前面轻,后面沉,放在上面不会塌陷,而倾斜的角度又让鹿车很容易推动,不至于寸步难行。
由于黄泥的粘稠,导致拔腿特别费力,所以庄稼汉在地里都是赤脚。
为了避免被碎石扎伤,陈东第一遍耕得很慢。
黄泥被耕成整齐的地垄沟,深度也达到了20公分,这就满足了基本的种植空间。
陈东算好距离,把种子均匀地撒上去,又在上面盖上一层黑土,基础培育算是完成了。
水稻需要在旱田里培育半个月,等生了根以后才移植到水田里。
最近外面天气还算正常,基础培育在外面就能完成。
趁着这个时间,陈东准备在阳光房里开垦一块适合水稻培育的位置。
虽然水稻是长在水里,但是个喜欢阳光的农作物。
不过,相比于小麦,水稻有点特殊。
它喜欢的是短时间的强光照,如果时间太久,反倒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也就是说,陈东必须把阳光房做个改造,从而适应水稻的生长环境。
这阳光房早已成型,想改造不是容易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