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就是陈笕远校长,陈校长,这位就是我对你说起过的那位小朋友谭振华。”
京城化工大学的校长办公室门口,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迎上了来访的师昌旭和谭振华二人,谭振华礼貌地与其握了握手说道:“陈校长好。”
面前的这位老人看着年纪与吴达观仿佛,脸庞方正,一头花白的头发,发际线很高,这是用脑过度的明显标志,表情沉肃,一看就是个平日里不苟言笑的人,身材中等,穿了件时下非常流行的中山装,只是这件中山装上下的四个兜表明了他的干部身份。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谭振华都不认识陈笕远,甚至都从没听说过他,所以他的招呼显得礼貌却流于形式。
师昌旭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他笑着说道:“振华,看来你对陈校长不太熟悉,那我来为你介绍一下,我的这位老哥哥是江南省淮安市人,与周首辅乃是同乡,在你们宁都的原中央大学读的本科,后来考取了米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其后又进入纽约州叙拉古大学继续深造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听闻新华夏立国,便立即抱着一腔建设祖国的热情于1950年经香江辗转归国,算起来比我到的还早。”
原来是老一辈的归国留学生。
对这一批人,谭振华向来怀着深深的敬意,这些人,都是华夏真正最杰出的儿女,正是他们这批人,将报效祖国的信念牢牢藏在心底,在华夏陷入沉沦的时候选择了科技救国的道路,走出国门,拼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在得知新华夏终于站起来的时候,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优渥生活和良好科研环境,冲破了层层阻挠,决然地回到了贫穷落后的华夏,也正是这一批人,在一穷二白的窘境中从零开始,不但铸造了“两弹一星”这样的立国之本,也打下了华夏走向工业化、走向现代化强国的第一块基石。
谭振华不由得对面前这位老人肃然起敬,再次上前一步紧握陈鉴远的双手使劲摇晃了几下道:“陈校长,失敬了,小子谭振华有眼无珠,您不要见怪。”
“谭小子为何前倨而后恭吔?”师昌旭先调侃了谭振华一句再接着说道:“陈校长不仅履历傲人,更为我们华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你知道吗?位于你们江南省的华夏第一座磷肥厂锦屏磷肥厂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建造的,当年全国集中力量搞“两弹一星”的时候,我国第一次成功制备重水、第一座重水生产工厂也都是在他的主持下研制成功的。”
重水,是由氢的同位素氘与氧组成的化合物,分子式d2o,相对分子质量20.0275,比水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8.0153高出约11%,在天然水中,重水的含量只有不到0.02%。
重水的主要用途是在核反应堆中用做“减速剂”,减小中子速度,控制核裂变过程,使之符合发生裂变反应的需要,简单理解,没有重水,也就没有核反应堆,更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核材料,那么制造原子弹也就更加不可能。
竟然还是两弹元勋!
谭振华握着这位的手都不肯松开了,然而这还没完。
师昌旭接着介绍到:“而且啊,陈校长和我们华夏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老是多年好友,钱老你总听说过吧?也正是因为陈校长当年主持并成功建设了我们华夏第一座高能液体燃料偏二甲肼的生产装置,才让我们的火箭打上了天。”
所以我本以为是个青铜,其实人家却是隐藏的王者啊!
谭振华心中感叹,又一次为华夏这一大批甘愿深藏功与名,为国家的强盛默默做着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们击节点赞。
不过国家怎么可能忘记自家的杰出儿女?谭振华不知道的是,在他的前世,这位陈笕远校长,因其为华夏科研事业做出的一系列贡献,于1992年当选华夏科学院院士。
而此刻的陈笕远则露出了难得的笑意道:“你就是那个传说中能点石成金的传奇小子谭振华?幸会幸会,还有,也感谢你能莅临我们京城化工大学,碳纤维的项目,让你费心了。”
“呃,这个用词……”谭二少爷难得地脸红了,被这样一位功勋卓着的科学家用“莅临”这个词来欢迎,实在让他有些承受不起。
一旁的师昌旭哈哈大笑道:“行了老陈,别说的那么正式,振华他虽然有几个钱,不过他是个懂礼貌、有分寸的好孩子,除了小心思多了些,其他没什么毛病,是咱们的一路人,你就别用迎接领导视察的那一套对付他了。”
“什么叫小心思多了些……”谭振华一番白眼郁闷地想着,心说要不是小爷我肚肠里多生了几个弯,当初在鲁大的时候就掉你挖的大坑里了。
一旁的陈笕远闻言却是哈哈大笑道:“那好,那好,那就是我的不对了,走走走,我们进屋说话,这大冬天的外面站着实在太冷了。”
三人进屋落座,陈笕远亲自为大家都斟上了茶才开口询问道:“师老,这趟的伦敦之行怎么样?”
师昌旭稍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才答道:“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按照我们和罗罗公司的约定,他们将向我们转让一套10吨级大丝束碳化设备及相应测试仪器,包括一套预氧化炉一套炭化炉这两件关键设备及全套生产工艺,并且将派人为我们提供技术咨询,直至我们能自行生产出合格的碳纤维为止。”
陈笕远顿时喜道:“这么说已经谈成了?这是好事啊?应该说非常成功才对。”
师昌旭却皱眉道:“老陈你别急,听我把话说完,他们同意是同意了,可还提出了一个附带条件。”
“哦?什么条件?”
“这个条件啊,要说起来对咱们目前的状况,也说不上是好是坏。老陈你是搞化工的出身,应当知道碳纤维的原材料是“聚丙烯腈纤维”,而我国的“聚丙烯腈纤维”产量虽然不小,可高品质的,能用来做碳纤维前驱体的却几乎没有,所以他们提出,将来这套碳化设备投入运营后,所有的“聚丙烯腈纤维”必须百分之百向他们进口,否则,他们不保证我们最后能生产出合格的碳纤维产品。
“这样啊,那虽然解决了我们一时的原材料问题,可也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啊?原材料被别人永远卡住了脖子,这可不是什么好事。”陈笕远也皱眉道。
师昌旭也叹道:“谁说不是呢?这就是我最犹豫难决的地方啊。”
“师老,陈校长,对这个条件,我有一些看法。”
正当这两位老人家相对嗟叹的时候,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