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并不完美,但不出预料,而且谭振华在谈话结尾时的表态非常耐人寻味——这表明他依然保持了对投资瓜达尔港的浓厚兴趣,并且明确表示了,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他有意启动这个计划,而且,投资额度将远超1亿美元!
那么,会在什么时候呢?
马哈穆德坐在车里默默地回想着与谭振华谈话的经过,试图通过分析得到些有价值的情报,很快的,有几个词汇就不自觉地钻进了在他的脑海中——“不久的将来”、“重大的,转折性的历史机遇”。
“不久的将来”显然是指这个机会在最近几年内就会出现,而谭振华后来希望能就瓜达尔项目开始洽谈并制定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但,“重大的,转折性的历史机遇”又是指什么?
对于巴铁来说,什么样的事件才能被称之为“重大的,转折性的历史机遇”呢?不,也许谭振华指的不是巴铁,而是华夏或者他本人,可问题还是一样,对于这二者来说,什么样的事件才能被称之为“重大的,转折性的历史机遇”呢?
或者,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即将发生的这件事,对巴铁、华夏以及谭振华本人来说,都能够被称得上是“重大的,转折性的历史机遇”?
那会是什么?
随着车辆的颠簸,马哈穆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而就在这个时刻,有一个念头宛如闪电般穿过了他的脑海,让他悚然而惊——难道是……
想到了这种可能,马哈穆德顿觉心头一阵火烧火燎,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再次将谭振华的话从头到尾仔细回想了一遍,发现也只有这件事最符合谭振华话语里所描述的一切定语修饰条件。
这让他无法再保持从容,立刻对司机命令道:“掉头,去总统府。”
……
“老马,你怎么这么快就又回来了?”当睡眼惺忪的谭振华打开了自己下榻的宾馆房间大门,再次看到这位准将先生的时候,脸上满是不加掩饰的惊讶之情。
“埃里克,你现在方便吗?”
“呃,啥意思?”
“如果方便的话,现在就跟我走,有人想见你。”
“喂,谁要见我啊?这么牛逼,居然能让你这位新出炉的准将部长先生当跑腿的通讯员……呃,不会是……”
“别猜了,赶紧跟我走。”
“别别,等我两分钟,我这还穿着睡衣呢……”
……
虽然这只是一次非正式的见面,但看得出来,默罕默德﹒齐亚﹒哈克总统对此非常重视,他一身戎装、仪表堂堂,长期身居高位、手握重权让他的神态看起来不怒自威,而干净利落的行为举止和简洁有力的握手问候无一不在彰显着常年的军旅生涯带给他影响。
他今年已经63岁了,但无论从其神态还是行动上,都看不出,他的精力有任何衰弱的迹象。
果然权利就是男人最好的补品。
谭振华这样想着,一面在记忆中搜索有关于这位毁誉参半的巴铁铁腕当权者的相关信息,一面暗自揣测他忽然心血来潮要见自己的目的。
默罕默德﹒齐亚﹒哈克曾经是前任政府首脑阿里﹒布托最亲信的人之一,其从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末期,当时他加入了不列颠军队,并在东南亚地区参与了多次战役。
1947年印巴分治后,他曾经在俾路支省省会奎达市担任地区最高指挥官和军校教官。1965年、1971年两次参加印巴战争并立下功勋,并在此期间获得了时任政府总理阿里﹒布托的信任,成为其在军队中的主要支持者和培养对象。1975年晋升中将,1976年3月1日,他越过了6名军衔比他高的军队强力将领,出任巴铁陆军参谋长,同时晋升上将,成为事实上的军队最高领导人。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巴铁国家武装部队最高领导职务名义上是参谋长联合委员会主席,但实际情况是,由于陆军在巴军内部占主导,陆军的老大哥地位非常稳固,而巴军重要机构,如国家统帅部、情报局等,均事实上长期被陆军系统把持,因此,作为陆军最高长官,陆军参谋长就成了巴军中实权最大的人物。
但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可以说是被阿里﹒布托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居然会在成为巴铁军队系统事实上的最高领导人之后的第二年,就发动了政变,推翻阿里·布托政府,自任军事管制首席执行官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次政变也宣告了从1971年以来一直延续下来的巴铁文官统治的结束。
客观来说,穆罕默德·齐亚·哈克当政以来,大力发展国内生产,促进国际贸易,在其治理下,巴铁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人均收入跃居南亚各国之首;前文还曾经说过,在缓解国内的民族矛盾方面,他也没有采用前政府一味镇压的政策,而是跟多地使用了怀柔的政策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国际事务中,他主张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主持公道,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好评;他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和侵略扩张政策;强烈谴责苏俄对阿福汗的入侵,支持高棉人民反对安南侵略的斗争……国际社会为了表彰穆罕默德·齐亚·哈克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合作所作的贡献,授予他1981年国际和平和合作金奖。
但是,在另一方面,军人出生的他对待政敌也是铁血和残酷的,其中最典型是事例就是不顾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坚决处决了人民党党魁,前政府总理阿里﹒布托。
当然,这些都与谭振华无关,他既不是怀有“圣母”情结的白左,也不是国际主义战士,更没有米国人那种爱管闲事的“世界警察”精神,他关心的只有一点,也是唯一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