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骚的操作那自然是——以理服人。
什么,你要和毛子讲道理?
那是要用原子弹、氢弹还是大口径火炮……咳咳咳。
实话实说,就1990年的华夏,咱得承认,这些“道理”虽然华夏也有,但总的来说,还是毛子更胜一筹。
不过么,现在大家谈的是买卖,可不是边境纠纷,那“讲道理”自然应该用更“文明”一点的方式。
更“文明”一点的方式由已故苏俄元帅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首倡,并因其充分发挥了苏俄人常年生活在高纬度地区拥有的体魄强健、作风凶悍这些身体素质方面的天然优势以及特别符合全体苏俄人共同爱好的特点而立即被苏俄军方采用、推广,现在已经成了一种传统,被命名为“乌斯季诺夫法则”。
同学们估计都猜到了吧?这更“文明”一点的方式就是喝酒,嗯,更准确说法应该是“灌酒”。
首倡者乌斯季诺夫元帅认为,在酒桌上击败对方是取得绝对心理优势的第一步,他本人最拿手的一项就是要求在宴会上(正式宴会)端来高烈度的烧酒,然后当着目瞪口呆的客户的面一饮而尽。
从印地、安南到北高丽再到原先那些东欧“华约”国家,苏俄的军贸客户们哪个不是被“热情好客”的主人们用这个“道理”给讲得站着进来、躺着出去,最后晕晕乎乎、服服帖帖的?
不过么,毛子这次的对手是华夏人,代表团团长林琥更是对毛子的尿性了若指掌,早就安排下了对付他们的法子。
于是在某个双方都默契的日子,大家摆开了场子开始“讲道理”。
毛子端上来的自然是“伏特加”,这玩意是用马铃薯酿制的,然后蒸馏得到纯度为95%的酒精,再用蒸馏水勾兑到50度——所以说这东西本质上就是酒精兑水,全世界估计也只有毛子喝得惯,华夏代表团当场就表示反对,说喝你这个咱还不如直接喝医用酒精来的爽利。
然后林团长就表示“今天要请大家尝一尝华夏的好酒”,别团长轻蔑地回应“点不着的酒就别端上来了”,林团长懒得理他,叫人端上了几瓶茅台,打开,随便倒上一杯拿打火机一点,蓝旺旺的火苗顿时就窜起老高。
这是酒精含量达到50度以上的标志。
大家都知道的,茅台,那是酱香型的白酒,号称“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这瓶一开瞬间满屋飘香,也顿时就把毛子肚里的馋虫给勾引得跃跃欲试。
闻到这香味的别团长当场表示“既然华夏提供的酒也能点得着,那今天就喝这个了。”
然后林团长就表示,今儿既然是喝酒,那就得先立规矩,拎起脖子往别人嘴里强灌的不行,得公平、公开、公正。
这话没毛病,不过林团长主要是为了下面的话打伏笔——立了规矩就得有人负责监督,在华夏有个名堂叫做“酒司令”,酒桌上不分职务高低、年龄大小,都得听这位“酒司令”的。
别团长立刻表示选个“酒司令”出来监督是可以的,但这个人得从苏俄代表团里挑。
林团长表示这可不行,你随便指派一个人,大伙儿也不服啊?所以这个“酒司令”是苏俄人还是华夏人不是重点,重点是得让大家对他当这个职务心服口服。
别团长就问了,那怎么才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
林团长表示这个简单,既然当的是“酒司令”,那自然得酒量好才行,谁觉得自己合适都可以自荐当这个“司令”,不过你得露一手绝活,让大家伙都服气你酒量好才行。
这个绝活要怎么露?先开一瓶吹下去算不算?可就算你真露了这一手,接下来还能扛得住几轮?
林团长微微一笑,然后表示,咱们华夏代表团里就有一位公认的好酒量,有他在,那“酒司令”别人是不敢竞争的,要不这样,咱们让这位先来表演一下他的绝活,谁要觉得自己能胜过他,谁就当今晚的“酒司令”如何?
别团长琢磨了一会儿觉得这事好像吃不了亏,便点头答应了,然后林团长点名叫来了这位传说中的华夏“酒司令”。
“这位大校不会身体有什么毛病吧?怎么这么瘦?”这是别团长见到人时候的第一反应,林团长介绍这位是华夏军事代表团的后勤负责主官,姓王,管着代表团30多人的吃喝拉撒。
王大校一开口,别团长的脸就青了一半——因为他说他的绝活是喝“约尔什”。
“约尔什”是俄文音译,在华夏,它还有个学名叫做“深水炸弹”,就是把一杯白酒和一杯啤酒混合后一口闷下去——喝过的同学可以趁机回味一下那又酸又爽、欲仙欲死的赶脚,没喝过的同学建议谨慎尝试。
光说不练假把式,王大校介绍完了自己的特长,随后就着手头的材料给调了一大杯,然后端起来“吨吨吨”地一饮而尽,喝完了以后,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拿着空杯子朝所有在座之人都亮了亮,那意思,有谁不服,尽管来战!
在座的毛子们要说能喝下几个“约尔什”的也有几位,不过能像王大校这般喝得轻松写意的——毛子只是嚣张惯了,可不是真傻,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于是王大校的“酒司令”之位就得到了所有人的公认,有这位坐镇,这场“讲道理”的结果可想而知——苏俄代表团17位将军都被华夏的“道理”折服,纷纷表示就按华夏提出的意见办……
好吧这最后一句是谭二给做的结论,因为17位将军都没表示反对意见,所以可以认为他们是默认了这一条,至于他们为什么都没表示反对意见,嗯,因为此刻,他们要么正抱着酒瓶面红耳赤地载歌载舞、要么已经鼾声如雷地人事不知……
这恐怕是自“乌斯季诺夫法则”创立以来,毛子唯一的一次在酒桌上“讲道理”落于下风,以至于在第二天的谈判桌上,苏俄将军们看华夏代表团时的脸色都带着些尴尬。
这就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自发地尊重强者,毛子也不例外,所以在这次酒会之后,双方之间很快便达成了第一阶段的谈判成果并草签了合作协议,此时已经到了1990年的6月,按华夏惯例,引进苏27项目的工程也得到了一个以实施时间为编码的代号。
代号“906工程”,与另一个时空巧合得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