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第一个问题:如果立刻决定改装“瓦良格”号,从施工准备开始,到这条船全部改装完毕,需要多少时间?
国内首屈一指的船舶专家朱英福给出了他的预计,在现有条件下,大约需要5~6年。
因为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朱英福认为,汉阳所已经吃透了这条船的全部结构,并且在广泛调研了全国的工业企业之后,认为凭借华夏当前的基础工业和材料能力,已经不存在什么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了,只是很多分系统都是首次研制,第一次做这么大一项牵涉面极为广泛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一切都需要小心谨慎地逐步推进,因此进度应该放在第二位,而稳妥和质量才应该放在第一位。
从他的回答也可以看出,汉阳所早就为了完成“瓦良格”号的建造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
第二个问题:从首飞到最终定型,“jh-7bh”完成全部科目验证,需要多少时间?
谭振华表示,由于最关键的滑跃起飞——阻拦降落模式对华夏整个工程领域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做到尽可能稳妥,也需要4~5年时间,比陆基战斗机的科目试飞工作要长一些。
这,好像又是掐着时间表走的啊!
要说谭小子不是早就在布局策划,谁信?
到了这个时候,包括刘上将在内的所有与会人员都明白过味道来了,原来,早在多年以前,谭振华就为了今天这场会议开始准备,现在,只不过是在将他的准备成果通知大家,并顺便告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瓦良格”号是一条排水量6万吨,采用滑跃起飞——阻拦降落模式的中型航母,采用的动力系统是高压蒸汽轮机,而这与谭振华自己刚才口口声声宣称的“华夏要发展核动力航母,至少也是常规动力大型航母”的方向并不一致,现在却又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想要建完“瓦良格”号,这不是有些自相矛盾么?为什么?
“因为能力和成本。”谭振华如此回答了这个问题。
“航母,它无疑是一件强大的武器,但再强大的武器,也不能保证其在战争中不会遭受损失,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中途岛海战”就让倭国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导致其海军的精锐力量几乎损失贻尽,其结果就是,在随后进行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航母大决战“马里亚纳海战”中,几乎无法给米军舰队造成实质性的威胁,米国人甚至戏称这次海战为“马里亚纳猎火鸡大赛”,今天我们不讨论这接连两场战役各方的得失,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米国人之所以能轻易地获胜,除了战场指挥官的战术正确、运气好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米国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能力!要知道,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米国人一口气出动了15艘航母,对比倭国人最后仅剩的3艘航母,这简直就是碾压性的优势!”
刘上将点头道:“振华你这话我同意,打仗,很大程度上打的就是后勤,这个后勤,当然也包括在装备损毁之后补充的能力,所以你的意思是?”
“大型的,采用弹射装置的航母,战斗力高,但建造起来也较困难,特别是其上的弹射装置,这套系统需要复杂的锅炉及蒸汽管路,研制、安装、使用和维护都是很麻烦的,这一点,朱所长应该深有体会。”
朱英福点了点头,对谭振华的说法深以为然——话说,早在80年代中期,“墨尔本”号被拖到华夏执行拆解作业的时候,谭振华就偷偷摸摸地从奥大利亚的废旧钢铁回收企业中,弄回了一大堆管线、锅炉等等好几百吨的“垃圾”,据说还为此动用了不菲的人脉关系、花了一大笔钱。
这一大堆“废钢”运到华夏,朱英福却是如获至宝——蒸汽弹射,从原理上看并不复杂,但真正要实现起来,在工程上却难度颇高,而华夏在此之前,也没有任何的积累,从零开始摸索研究,也就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不可避免地会踩进无数的“坑”里去交学费,而眼前有了一套现成的样品,这个帮助无疑是极为巨大的。
是以,汉阳船舶所很快便联合国内几家专业从事蒸汽锅炉研究的企业对这套被拆得七零八落的系统进行了复原,并在此基础上投入力量展开了多个方向上的分析和研究,到今天为止,这项研究已经开展了整整11年,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汉阳所正计划向国家申报一项重点课题,并计划在陆上修建一座试验装置,以验证整套系统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可靠性。
因此,朱英福对蒸汽弹射系统可以说相当了解,深知其中的困难,毫不夸张地说,他认为,这套系统才是航母上技术含量最高的系统,这可比造一个6万吨排水量的船壳子要难多了,而且整套系统部署起来,也极为耗时耗力,还特别贵。
“相比起来,没有安装弹射装置的航母,类似“瓦良格”号这样的,在建造时的成本能够大大降低,建造效率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以我们华夏现有的船舶建造能力和供应链系统配套能力,经过改建“瓦良格”号的工程锻炼实施后,应该就能以非常高的效率大规模批量地制造同类船只,我个人认为,具备这种能力,是我们华夏在应对紧急状态时所必须具备的,换句话说,将来,类似“瓦良格”号这种类型的航母,我们华夏可以少用或者不用,但必须具备短期内大规模建造它的能力。”
一席话再次说得刘上将微微点头,同时也对谭振华看问题的深入和长远更为赞赏——这小子能有今天的成功,绝非偶然,他是真的走一步看三步五步,甚至十步百步啊!
同样也在点头的当然还有朱英福,不过紧接着,他又想到了另一个重大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