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公沙门无法忍受初新的目光。
那种怜悯和同情的目光,已快逼得他发疯。
他直截了当地问道:“你想说什么?”
初新平和地回答:“他是你的儿子么?”
宝公沙门的心在收缩。
他好像被戳中了痛处。
他凝重的表情已出卖了一切。
初新终于明白宝公沙门为何会将菩提流支捧得那么高了。血浓于水,自己的儿子来执掌净土宗,总好过外人。
可他无论算得再如何快,也绝对想不到,自己布下的陷阱居然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他有些不安,他的意志已经动摇。
他是人,他无法做到太上忘情。
所以他难免会输,只要有人比他更快,比他更强。
“这一招,我没算到。”他开口道。
“你确实算不到,因为就连我们也不曾想到。”初新道。
“可你现在也实在不该告诉我这些。”宝公沙门道。
初新无奈地笑了笑:“确实。”
他知道自己已成功激怒了宝公沙门,然而他的半边身子却也变得僵硬疼痛。
一个人处在愤怒状态下的时候,他的人会变得更危险,露出的破绽也会更多。
这本就是一柄剑的双锋。
青衫女人惊讶地发现,怀中的人变了模样,变得年轻,变得英俊,脸上的线条也变得柔和。
怀中的人竟赫然是菩提流支。
与那副她所熟知的面容一同消失的,还有围绕在周身的气流。
“摄魂术?”她如梦方醒,望向了在论法台角落处的“菩提流支”。
那根本不是菩提流支,而是披着红袍的达摩。
达摩正以冰冷的目光注视着她,迎接她炽热的眼神。
当她第一次听闻那身红袍出现于洛阳时,她就已经开始琢磨如何毁灭他。
可为何她的眼里仍然泪水充盈?
成为“古树”的领袖,究竟获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青衫女人也很想问他一句,多年来苦行僧的生活,能否为他带去内心的平静。
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
其实恨不过是源自爱,恨越深重,爱就越深重。
她放下怀中的菩提流支,就放在血泊里,缓缓走向在角落的达摩。
“释迦为何拈花微笑?”她问达摩。
达摩没有回答。
这本就是个用言语无法回答的问题。
“既然能让众生喜乐,为何不能让我如愿?”
她想问他,终究没有开口。
她的眼睛替她问出了这个问题。
达摩笑了笑:“释迦不过是只小猴子。”
他好像在回答这个问题,也好像在回答上一个问题,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回答。
木盒中的头颅是不是释迦牟尼,本该引世人纠缠不休,在他们这里,却变得一文不值。
青衫女人又想起了那天。
春风,杨柳,拂晓,渐隐的月。
红色兜帽下的人目光温柔,却说着世上最残忍的话语。
“你为什么要走?”她质问道。
“我们认识吗?”他反问道。
她愕然。
朝夕相伴几十天,他唯一的馈赠竟如是。
更让她震惊的是,在他眼中竟无任何伪装的颜色,仿佛他们真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好,很好。”她说。
“那我走了?”他竟然还要礼貌地请示道。
她撇过头去,避免眼泪喷涌而出。
她想大声让他滚,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远处有星光,她就抬眼去看星光。
她不爱星光,她更爱那些眩目的光彩。
她喜欢赞美、阿谀,喜欢享受、奢侈,喜欢被人喜欢。
没有男人会拒绝她的请求。
可当她心甘情愿地放下这一切去追逐时,为何什么也得不到呢?
是否轻易被得到,就会变得不受珍惜?
那天,他们分别。
初新几乎连站也站不稳。
半边身子麻痹对他实在影响太大,可他的嘴还能自如地活动。
他望向宝公沙门,道:“多行不义必自毙,我劝你还是趁早悔过,束手就擒。”
宝公沙门打量着初新,眼神已平静下来。
他平复情感的能力显然比一般人更强。
他忽然叹了口气,道:“你比我想象中还要难缠,难缠得多,可你还是做错了一件事。”
“什么事?”初新问道。
“你应该在我出手之前告诉我,”宝公沙门道,“趁我急火攻心,你还有几分战胜我的机会。”
“我不敢。”初新赧然道。
“不敢?”宝公沙门有些疑惑。
初新道:“若我在此之前便出言相激,你的攻势将会更凶猛,更快,一击之下,我并无把握接住。”
宝公沙门嗤笑道:“你倒是个聪明人。”
话音未落,他的第二轮攻势已袭来。
初新与他之间本就没有多少距离,中间也没隔着什么人。
宝公沙门伸手一掌就已至初新面前。
这一掌的威力不仅在力,还在于其所携带的内息,在那一瞬间,宝公沙门通身的气流几乎消失,完全集中到了他的手掌之上。
初新苦笑,若中了这一掌,他的另外半边身子也将再无法动弹。
他有些后悔,后悔自己不该激怒宝公沙门,也过分高估了自己此刻的能力。
他躲不掉这一掌。
他只能闭上双眼,迎接将要到来的死亡。
死亡是什么滋味呢?
他也曾有过濒临死亡的瞬间,可他从未品尝过死亡的味道。
或许坦然面对,那味道能够更香甜些。
一道人影突然阻隔在他与宝公沙门之间。
一个很老很老的人伸手迎上了他的掌。
宝公沙门手上的劲力瞬息间无影无踪。
宝公沙门很惊讶,因为眼前的老者本该死了。
可他偏偏活着,活得好好的。
“好久不见了,宝公。”老人沙哑着嗓音道。
“你还活着。”宝公沙门道。
这当然是句废话。
“我如果不死,又怎能钓出你这条大鱼?”老人沉声道。
“很好,能被你视作大鱼,实在是我的荣幸,”宝公沙门笑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是我的老师。”
“你的老师?”老人不解道。
“我曾经相信过禅宗,相信过你所提倡的理念,也很努力地学习过,”宝公沙门道,“我还去听过你的课,在西方的某个小国度。”
老人若有所思道:“想必那已经是二十年之前的事了。”
“那时,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修佛这个道理,我简直深信不疑。”宝公沙门的声音发生了变化,语调近乎咆哮。
老人叹息道:“可你最后为何放弃了?难道是因为拈花微笑的不是佛祖,而是一只小猴子?”
宝公沙门冷冷道:“不,那个故事在当时的我看来,仍然具有神话般的色彩,令人痴迷。让我失望的不是那只小猴子,而是人,是我们这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教养的人。”
老人沉默。
宝公沙门道:“众生无法获得拯救,更无法自救。人没有佛性,成佛是一个骗局,佛本身,也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色相。”
初新在听着,他发现宝公沙门所言,有些也正是他的所想。
宝公沙门忽然转向他,说道:“所以你会发现,对某些人的仁慈,就是对所有人的残忍。”
“那么,为什么你还装作是佛的信徒?”初新反问他。
“因为我要惩罚我自己,”宝公沙门牙关紧咬,“我曾经的信仰,害死了......”
他的话语声戛然而止,他额角的肉瘤仿佛也因痛苦而变得沉重,似已不愿再提及往事。
他问老人:“你一直在永宁寺的高塔上生活?”
老人道:“一直。”
宝公沙门道:“不曾下来过?”
老人说:“最近才刚刚下来过。”
宝公沙门有些惊讶:“高塔之上,无依无凭,你靠什么活着?”
老人道:“露水和苔藓。”
元子攸问道:“露水和苔藓也能食用?”
对于锦衣玉食的他而言,这确实太不可思议了。
他甚至怀疑老人在说谎。
可初新却相信老人说的话,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露水和苔藓就足够让他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