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妹妹,也曾抗击妖族?”夏旭的思绪从巾帼英雄当中脱离出来。
宗虎答道:“当然,不过她当年最大的成就,还是与龙齐国的作战!”
“与龙齐国作战?”夏旭眉头一挑。
谁都知道,东隋国与龙齐国是敌对关系,而与六叶国则是联盟关系。
“那一年,应该是三年前吧,龙齐国又犯我边境,边境守将被杀,正好我妹妹宗霞在边境巡视,作为公爵府的大小姐,她有义务巡查边境,代替我巡查!”
宗虎接着道:“但战争一触即发,根本不给人犹豫的机会,我妹妹宗霞直接披甲上阵,指挥千军万马!”
“看来你妹妹对于行军打仗,还是有一套的!”夏旭点头说道。
“这是自然,我和妹妹从小都受到先父的教导,不仅是行军打仗,就连排兵布阵也是样样精通,我妹妹宗霞就擅长布阵!”
“哦?没想到她还精通阵法!她是布阵师!”夏旭终于微微动容!
在龙辰大陆,布阵师是十分稀少的!
通常一个布阵师就有可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
阵法,何其重要!
从上古时代开始,就有先人研究阵法!并留下大量的记载!
目前东隋国常见的阵法,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是十阵,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
第二是撒星阵,正是宗家所创!“是彼骑兵之利也,铁骑一冲,吾步技穷矣,蜀中战法不可用。”
乃意创法,名“撒星陈”,分合不常,闻鼓则聚,闻金则散。
骑兵至则声金,一军分为数十簇!金人随而分兵,则又鼓而聚之。倏忽之间,分合数变,金人失措,然后纵击之,以此辄胜。
再就是鸳鸯阵,是东隋国老帅为抗击妖族而创设的小队战术,十二人中指挥官居中,全能替补火兵居后,剩下两组五人小队:
一名狼筅手最前,抵抗武士刀的砍削!一名刀盾手护卫狼筅手;一名镗钯手及两名长矛手负责推进。
狼筅与刀盾为防护力量,鸳鸯阵可以分解为小三才阵,即防护力量居中抵抗,两翼长枪推进包夹。最后是鱼丽阵,上古时代将步卒队形环绕战车进行疏散配置的一种阵法。
“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儒葛。”
车站二十五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
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阵法。
也就是说,军队一军五偏,一偏五队,一队五车,五偏五方为一方阵,以偏师居前,让伍队在后跟随,弥补空隙。
这样的编队如鱼队,故名鱼丽之阵。
这是战争史上,最早在具体战役中使用阵法的记载。
这种鱼丽阵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车站中尽量发挥步兵的作用,即先以战车冲阵,步兵环绕战车疏散对形,可以弥补战车的缝隙,有效地杀伤敌人。
简单地说,“阵形”是各个帝国王国的野战队形,它是人族战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盛行于冷兵器时代!
氏族社会,人类的战争表现为部落冲突,当时还没有军队,也没有什么指挥,战斗大多是一拥而上,如同群殴,自然也就无所谓“阵形”。
随着历史的发展,奴隶制国家出现,奴隶主为了巩固统治和掠取奴隶,战争俘虏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开始编制有组织的军队,并且采用一定的队形,这就是原始的“阵”。
“阵”是在军队产生的过程中,因为组织军队和指挥战斗的需要而出现的,融合了军制学和战术学的成果。
东方的战阵起源于大秦。大秦最早的阵法,据说始于黄帝,黄帝为战胜蚩尤,从神九天玄女那里学到阵法天一遁甲,但这只是传说,有据可考的是在上古时代后期。
武丁编制了左、中、右“三师”,从“三师”的命名来看,已经采用固定的阵形。
“周师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
早期的阵形比较简单,按照“三师”的编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阵战法上古的时代极为盛行,当时常见这样一种情况:两军约在某地会战,列阵整齐,相互攻伐......
但宗虎的妹妹宗霞不一般。
她聪明伶俐,会自创阵法!
当年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祢关成等六人与太宰府的大弐吉备真备等将在军中演练“武侯八阵”和孙子的“九地”,以后自源平合战始,在实战中普遍地使用。
“武侯八阵”经过历次战争的洗礼,结合日本的实际,发展成为鱼鳞、锋矢、鹤翼、偃月、方圆、雁行、长蛇、衡轭,编成这八阵的是扶桑战国名将武田信玄,因此又称“武田八阵”。
宗霞就根据这阵法,自己演变出了新的阵法!
当时宗霞仓促中对战龙齐国军队,首先用的就是鱼鳞阵!
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
这个阵法的战术思想是“中央突破”。
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已方优势时使用,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然后,宗霞开始反击,她自创了锋矢阵!
这阵法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前锋张开呈箭头形状,也是属于进攻阵形。
战术思想也是“中央突破”!
锋矢阵的防御性较鱼鳞阵为好,前锋张开的“箭头”可以抵御来自敌军两翼的压力,但进攻性稍差,阵形的弱点仍在尾侧。
此阵法杀敌数千!
然后是鹤翼阵,大将宗霞位于阵形中后,以重兵围护,左右张开如鹤的双翅,是一种攻守兼备的阵形。
战术思想:左右包抄。
鹤翼阵要求大将应有较高的战术指挥能力,两翼张合自如,既可用于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大将本阵防卫应严,防止被敌突破!两翼应当机动灵活,密切协同,攻击猛烈,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
再就是偃月阵,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是一种非对称的阵形,大将本阵通常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
作战时注重攻击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内凹处看似薄弱,却包藏凶险,大将本阵应有较强的战力,兵强将勇者适用,也适用于某些不对称的地形。
最后是方圆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与优势敌军交战时使用,战术思想:密集防御。
方圆阵的队形密集,防御力强,因队形密集限制了机动,缺少变化,敌军败退亦难以追击,攻击性较差。
如此一来,一连串的阵法,让龙齐国军队败退!!
宗霞赢了!
她是巾帼英雄!
她是阵法大家!
不过宗霞还用雁行阵展开追击,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
如今战场以白刃战为主,雁行阵较为少用,但也应结合具体的情况!“骑铁”很适合使用。
但龙齐国还有接应,还有伏兵!
于是宗霞布置长蛇阵,用于行军或追击的一路纵队,机动力强,战斗力弱。
摆脱了伏兵,宗霞毫不畏惧,继续作战!
她终于拿出压箱底的阵法!
衡轭阵!
此阵法与长蛇相似,采用多路纵队并排的形式,战斗力较长蛇阵强。
“武田八阵”是很有代表性的阵形,另外还介绍一种车悬阵,车悬阵为日本战国名将上杉谦信所创。车悬阵的与方圆阵相似,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设,不同之处在于,机动兵力在外,结成若干游阵,临战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轮流攻击敌阵,形如一个转动的车轮。其意义在于:向敌军的一部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其因疲惫而崩溃,己方则因为轮流出击而得到补充和休整,恢复战力。不容质疑,这种战术是很优秀的。车悬阵受地形的制约大,要便于机动!要求大将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应善于寻找战机和在军队的轮换中避免疏漏!战力持久却不利速决。
此外宗霞还自创有虎韬、卧龙、轮违、大妄、虎乱、乱剑、云龙、飞鸟、松皮、流行、井雁行直、将棋头、别手直等阵。
这都是宗虎给夏旭细细道来的!
宗虎可不管身边的军师赵方杰如何白眼,他只说自己想说的!
几乎是毫无保留地说出来!
有些阵法的细节,也说了出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夏旭感受到,宗虎的坦诚相待!
这是明显的结交!
这代表宗虎的立场!
也是拉拢,也是结盟,也是让夏旭放心!
甚至,宗虎还把阵法如何操练,在寻找东皇草的过程中,都仔细讲给夏旭听!
阵法操练,是治军的重要方法。
通过操练,教给士卒进退的规矩、聚散的法度,使他们熟悉各种信号和口令,在战斗时做到令行禁止,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整体合力。
阵法操练是将乌合之众训练成军队的有效途径。
龙辰大陆各国军队使用的队列,就是上古阵法操练的残余。
目前各国均使用西式队列,原来东方的队列已不可见,但是基本的原理是相同的。
西式队列较东式队列严肃整齐,指挥多用口令,东式则是以旗号、金、鼓为主,使用军旗、法螺贝、太鼓、钟和军配。
战国名将武田信玄擅长阵法训练,武田的军容,常使人感到危险。
兵法重视谋略,阵法处在次要的位置,而在妖族则受到相当的重视。这是因为,妖族的战争规模远比人族为大,在动辄以“良将千员,带甲十万”的战争中,军队统帅主要进行战略和战役层的思考,战术还在其次,同时也因为尊崇儒术,重文轻武,对阵法研究不够重视!
而妖族的战争多在千级,军队统帅也是战术指挥员,不能不精研阵法,妖族自镰仓以来一直是武家政权,阵法在历次战争中经受磨练,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只不过,夏旭听了这些也只是笑笑!
夏旭是何人!
曾是战神!
这种阵法,在夏旭眼里,也只是小儿科罢了!
天外战场的阵法,更加深奥与强大!
只不过天外战场的很多阵法,也都是从上古时代演变而来!
大家根塑同源!
天外战场的阵完整系统地分为八种阵型,既:“方、圆、锥行、雁行、钩行、玄襄、疏阵、数阵、火阵、水阵。”
后两种是特殊战法情况下才使用,一般以方、圆、锥为主。
这三种是在打堂堂之阵时用,依兵力,兵士的战斗力,战车的数量不同而定,并没有多少玄机可言,只要队列整齐既可。
锥行阵主攻,将最精锐的车兵放置前沿作冲击用,圆阵主守,车兵置于阵中央。
方阵攻守兼备,车兵置于后,保证阵型有足够的厚度和反冲击的力度。
疏阵,数阵是以步兵打车兵的战法,类似于以后的散兵阵,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独自作战,尤以吴,用得战车少,倒不是装备不起,是用处不大,水网密集,不适合车兵驰骋。
雁行阵是弩兵的特殊战术,长处在于加大弩兵的正面远程火力密度,玄襄,钩行则较复杂,除非训练有素,才能运用自如,威力也大,相当于大兵团的兵种配合,以玄襄为例,弩兵在前阵,射完后后撤,车兵在两侧,长戟在中阵,长矛在后阵,讲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击,当时的中原可能只有魏,秦两国能列此阵迎敌。中有一段秦军攻韩的一段列玄襄阵阵势的场景很好看,黑衣黑甲,战场上一片死寂,各兵种依次出击,很有气势。
钩行阵则是标准的车兵终极阵法,预先将车兵排在钩的两头,中间放置弩、戟、矛诸兵种,由中间先出动攻击,两侧纵列的车兵出击,戟兵等集群兵种再跟上。
此外,还有林林总总的‘阵”。比如射击时用“云阵”,包围敌军要用“赢渭”阵,奇袭用“阖燧”阵,而向山陵要用“封刲”阵,反正总加起来不会少于二十种阵。
说到列阵,首先要治兵,要使士兵做到闻鼓出击,闻金退兵的概念,具体到列阵时的排列,直击还是迂回,由两,伍长之类的下级军官看中军旗决定,一伍的成员本身就是一个小的战斗集体,大致分殳,戈,戟,矛,弩五兵,以长兵器和远射兵器为主,短兵缺乏也与当时的青铜器铸造工艺不精,难以造出适合短兵相接的长剑有关,后又去殳加入大盾,这其中弩兵站第一排近战时撤至最后持盾兵站第二排两军对射时到第一排,其下是戈,戟,矛三件长兵器,戈在最前,以横扫为主,主要对付对方的战车和战马,戟可扫可刺,属于多功能兵种,矛以刺为主,主要作战对象是对方的作战人员,各伍之间成纵列向前推进伍为阵型之中最小的作战单位,四伍为一两,五两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皆为春秋以前兵制。
之间严格禁止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出现,再直接一点就是说,不允许逞匹夫之勇,这大概也是秦以前单骑突阵的情况不多的原因单独一辆战车,突击训练有素,配合精熟,基本以长戟,长矛为主要兵器的重阵,跟送死没什么区别!
兵器状况对于列阵也很重要!
也许会有助于了解为什么以前阵那么流行!
前面说了,青铜器时代短兵刃不可能做得很长,这样短的兵刃,韧性又不好,易断,用来作主战兵器好像不适合。
主战兵器最主要的就是稳定性,攻击性倒是其次,而以长戟,长矛和战车为主要兵器,近身的时候。
特别是面对的是以短兵为主的步兵时会很吃亏吴越的铸造工艺比当时的中原要发达,这点从越王剑可以看出来,毕竟长达两丈四尺的长戟运转起来是远不如短剑的虽然也有长一丈二尺的短矛,但那是以投掷为主要作战方式的,也可以近战,结果是只要对手能抢进身来,则长兵器的一方几乎必败,为了有效地进行对抗,只有使对手不得近身,这就需要配合,也从客观上推动了阵的发展。
只有戈,戟,矛有效配合,才能使对手不得近身这点道理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
还有一点,由于长期处于战争之中,各国的常备军数量庞大且有效,既便是临时征召的士兵也有很高的战斗技能和很强的纪律意识,因为他们时常要被征召,也从客观上保证了阵对他们能进行有效的约束!
也保证了将领们能有效地排出他们想要排出的,最适合战场形势和双方兵力对比的阵势,这一点很重要,也是这时的军队和以后的中国战争时大量的乌合之众!
秦灭六国,天下一统,秦二世时,陈胜吴广起义,天下重又大乱,涌现出两股有影响力的义军。
一是西楚霸王项羽,二是汉王刘邦。
应该说这时的步兵阵在龙辰大陆几乎已发展到一个高潮,随着三十几万秦军主力被项羽在巨鹿击败,早期的楚汉争霸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兵团,有组织的将阵用于战争。
这样比刘邦更强悍的项羽占尽了优势,一度将刘邦打得狼奔琢突,溃不成军。
只是在韩信出现之后,汉军才凭借其出色的用兵,有效的战阵,二者缺一不可,再强的计策,再突然的奇袭,士兵不守纪律也是徒劳,试想汉,赵井陉之战,一万老弱汉军能击败二十万赵军,背水一战是不假,但若没有有效的阵,能坚持到汉骑偷袭成功否,终于击败不可一世,只凭勇力的西楚战术霸王。
总体来说,只是乌合之众的较量,有效使用阵的情况很少。
随着妖族大军的屡屡入侵,人族步兵又几乎没有用处,战不能胜,胜不能追,败不能逃,只好凭借强大的国力组建庞大的骑兵集群!
而骑兵又不大可能像步兵一样进退有序地列阵,,仪仗兵也许能做到,但大规模的骑兵再拘泥于阵而不能放胆突击,就将骑兵的优势彻底放弃了,同时也将步兵的阵近乎完全放弃。
只有弩兵的战术雁行阵还保留!
骑兵的战术大部份时间里就是正面突击,长途奔袭,战略合围,断敌后路等等,即使是骑兵战术的祖师爷匈奴人也只有这些。
但这时的汉骠骑大将军琢磨出了一种新战术,车悬。
车悬其实也就是突击战术的威力加强版,但比突击要霸道很多,也不像突击哪样一窝蜂似的一拥而上,更注重各骑之间的间隔前后,左右,各兵器的使用,有时甚至还有意将横列的间隔拉得大一点,以使敌军有空隙可以躲,不至于堵住前军的路,留给后边的骑兵收拾配合,等于一个骑兵版的锥行阵,不同之处在于宽度要更大一些,深度窄一些。
因为车悬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阵至少相对步兵的阵来说是这样,并没有各兵种间有效的配合,纯骑兵的冲击战术,所以后世兵家大都不认为有此阵,都对此阵抱不置可否的态度,个人认为还是真实存在过的,只是随着骑兵的衰弱,后人无法亲身感受其威力罢了。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阵的发展处于停滞,甚至是倒退状态,因为步兵只是处于守城,护卫的地位,不怎的要他们上阵厮杀。
人族在骑兵方面对妖族的优势丧失殆尽,不管是战马的来源,数量,还是长于骑术的士兵,以致于当时评价一个将领武艺精熟也要用“弓马娴熟”来表示,而这在两汉时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当时有大量的边地良家子不得已重操旧业,又把阵这个东东给提了出来。
但这时的步兵阵威力已大不如前,首先是阵所遇到的对手不同于战国时期了,当然自身也不同,多以步骑兵混合军队,总不能将骑兵放在步兵阵中吧?
这样将大幅降低骑兵的威力,而不能将骑兵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发挥,这个将领几乎也就是个常败将军了。另外这时的兵员也大成问题,人口之少难以想像,能提起兵器上战场的更是少之又少,不足百万人口,兵员竟有十几万,怎么也想像不出这都是些什么兵?
这种结果使得这时期的兵员质量差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当然也有少量精兵,又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训练,战争频繁,时间不等人啊,你还没训练好,敌军就打来了,只好上,而河西兵,都是经过常年的训练才出来的那又怎么办?
最典型的是东隋国的打法,他可以说是深知阵的奥秒,不在兵的多少,而在纪律是否严明,士兵是否有足够的战斗力。
虽然道理很浅显易懂,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不太容易,很多庸才只知其形,不知其髓,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选其精锐,练成精兵,时间非常长,也非常有效,因为他们的统帅而以骑兵单独作战,执行诸如急袭,包围的战略目的。
所谓以正合,以奇胜,也就是将纯步兵为正阵,将骑兵作为决定性的力量,不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求数量上的优势,这也是他能以两万兵击败十倍于已妖族军的主要原因。
从破妖族得青州兵到对妖族开战,近十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是东隋国所无法拥有的又大败于的原因跟这也有很大关系。
总体来说,阵法分为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山月儿阵、四门斗底阵、五虎巴山阵、六甲迷魂阵、七擒七纵阵、八卦阴阳子母阵、九宫八卦阵、十代明王阵、天地三才阵、包罗万象阵!
十种阵法变化简述:攻打一字长蛇阵的头或尾,另一头转过来,形成二龙出水阵。中间向前,形成天地三才阵。
两头回撤,形成四门兜底阵,互相穿插,变成五虎群羊阵。然后按照六丁六甲排列,即六丁六甲阵。
随后一半拉成线可随意变化,一半如同四门兜底阵一般,即北斗七星阵。
环绕一圈,按八卦阵布阵,留八个出口,变成方形,即八门金锁阵。
按九宫排列,每格兵将穿插,逐渐如同一体,互相交穿,即九字连环阵。
最后变成十面埋伏阵。
十阵变化无穷,难以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