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穿越人,李俊读过很多明末史料,在网上也跟众多明粉讨论过这个问题。
他对先前方正卿对朱由检的评论,没有发表言论,也没有不置可否。
一家之言,可做参考。
站在方正卿一个太监之立场上,他那么攻击崇祯,也是出于对大明亡国之激愤的一种发泄。
作为天启朝旧人,方正卿自崇祯登基就离开了朝堂,处江湖之远,对崇祯皇帝及朝堂之事并不是那么了解。
与方正卿不同,范景文自天启到崇祯,大多数时候居庙堂之高。
崇祯亡国之时,他还是东阁大学士。
最最重要的是,他不参与党争,又是着名的清官……
其实,李俊最想听到范景文对崇祯这个人,以及对大明之所以亡国的评判。
这事都向范景文提出,李俊就特别期待。
可是,范景文却在犹豫,这样说道:
“殿下,您要我怎么回复您呢?妄评君上,大逆不道啊!从我投井殉葬,您当不该对我有此一问。”
李俊则严肃地言道:
“范老啊,您那是为崇祯殉葬吗?如是,真就不值得尊敬!
我所敬您,是您为大明亡而殉葬。您投井前已知崇祯逃出京城,估计他去了南方,可您毅然投井。
被人救起之后,您就得知崇祯已死。
若您为崇祯殉葬,那么再次自戕,机会多多。可是,清廷清空内城时,您逃了出来……”
听到这里,范景文举手阻止李俊讲下去,“太子殿下洞察之细,常人不能及也!”
范景文这才算是开讲:
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多种食材烩一锅,如何才使食材之味融合成一种美妙的大餐?
这是每个治国者首先要学习的。
要想融汇贯通,得要知组成这个国家的各个阶层的基本诉求。
就是知其味,扬善味抑恶味,使大餐和谐,好看又好吃,能让人填饱肚子。好的小鲜还有益于人体康建(国家完美运作)。
大明朝后期,就是已不能协调各个阶层,致矛盾激化到不能调和。
内部腐坏,遇外力打击,自然崩塌!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在外力不足以摧毁这个国家之前,当尽全力使内部团结,至少达到稳定。
不然,不能对抗外力打击。
朝堂之上,君臣一心,怕是任何朝代都不能做到,但政令畅通是必须的吧?
崇祯皇帝不能了解这个国家国内的基本情况,更不知国外的威胁有多强大。
朝臣们已经不再做事.不敢做事,害怕做事,人浮于事,隐蔽坏事,破坏好事……
军队是一个王朝存续的保证,其重要程度不容多说了吧?
我大明军队,几百万?
由于历年积弊,军户制度早已崩坏。
到后期,我大明军队已经完全变身雇佣军。
成为统领者的发财工具,谁给钱,给谁打仗。
谁给的钱多,随时倒戈……
底层士兵被长官盘剥得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大明王朝的兵!
这样的军队能够保卫国家?爱惜百姓?拼死战斗?……
大明王朝啊,到了崇祯朝,还能维持十七年,都已经是最大奇迹。
已己之变时,皇太极领兵于南海子游玩嬉戏时,指着北京城对部下说:
城中痴儿(指崇祯皇帝),取之若反掌尔!但其疆域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间兵练旗,以待天命可也……
农民,是这个王朝基数最大的群体。
民以食为天,让这个国家所有人有饭吃,有衣穿,而使国家能够稳定的重任也就落在农民身上。
历代以来,实行重农抑商的基本政策都是基于这个因素。
到了明王朝后期,土地兼并已经使绝大多数农民失去了土地。
而朝廷,军队,地方政府要维持运转,又必须要从土地上收取税赋。
由于绝大多数土地已经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这些人基本构成了大明官僚系统中的各级基础。
他们一是享有一定的免税政策,二是根本不愿缴税。而且他们又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
于是,所有国税被通过各种方式,强加到了拥有极少土地的绝大多数农民身上。
这部分农民哪怕投献了土地,还是活不下去,怎么办?
逃啊!
于是,流民产生,而且越来越多。
你说,没了土地,做佃户是不是好点?
实际情况是:境况更惨!如同卖身奴隶,重又回归奴隶社会,在重重盘剥之下,过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还是要逃,甚至杀死地主,狗腿子都要逃。
这些人,是流民,也是最坚决的反叛者……
明末,农民难以承受的,还有徭役。
这本是有钱人出钱,没钱人出力的事情。
可是,到这时,富人基本都是官绅。他们不可能出力,更不想出钱。
于是,只能让穷人破产,有力气的榨干力气,甚至连牲口,比如耕牛,骡马,猪狗都不放过……
还有各种放债,过境官军还要派捐、甚至被官军抢劫、杀头冒功、强妻夺女,等等。
农民种粮没法活,不种粮,当流民暂时苟延残喘……
自然灾害是一个因素,最大的问题是农民跟地主,富人,官员,朝廷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农民战争爆发了。
朝廷没钱,没粮就安抚不了流民、灾民,更养不起军队去与农民军对抗……
还有商人、商业、商税、国内流通、海外贸易、工、矿等等。
到这时,这些行业通通掌握在官商手里,牵一发而动全身。拿下官商就要动摇朝堂基础,危及皇上的统治,甚至皇上都生命不保!
不是危言耸听,有血淋淋的教训!
有人说大明太祖、成祖来了可以挽救这时的大明。
综上这些境况,能吗?
我说不能啦!
首先就是太祖设计的这套大明体制,造成了大明后期这种不可收拾的局面。
仅一个宗藩制度,国之半数土地已归于各处藩王府,还不向朝堂缴纳任何税赋。
藩王们呢,临亡国了都还惜财如命!一般宗亲呢,数量都达数十万,领不到禄粮都躁动……
老朱家啊,自己内部都乱了,乱得一塌糊涂!”
范景文说完,都已老泪纵横。
到这时,李俊不敢再纠缠下去,他将范景文送走也就自行安歇。
十七日晨丑时,李俊已经带队出发。
他们翻过大寒岭,到达清水河谷就追上了袁赋諴。
按原计划,第一军团的拓展任务就是抵达前面不远处的高大山岭。
翻过那道山岭,也就是后世河北省的地界,属于涿鹿县管辖
这时,还没涿鹿县呢,这片地区归宣化府管辖,而万全都司府就设在宣化府城。
这时已是十七日下午,袁赋諴见到李俊也是有些吃惊。
“太子殿下您怎么来得这么的快呀?”
李俊哈哈一笑,道:
“快吗?我们再迟到两个时辰,你的前军都爬上前面山岭布防,完成拓展任务啦!
要说快,袁将军,你才是进展神速哦!”
“不快赶不上太子殿下的脚步嘛。”
袁赋諴这样讲:
“ 我这里全速前进,范老大人在后面全速赶人,都是太子殿下的计划给逼的。
若是我们稍有迟缓,怕是太子殿下都要打我们的屁股!”
李俊赶紧说:“没那么严重,没那么严重。”
不过,李俊又说:“这下好,都有时间用来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袁赋諴抓住机会讲:
“太子殿下,现在,各处或多,或少都留有兵力驻守。
我这里还有前锋营三千兵力,您在来路上也看到了炮队正在全力赶来。
炮队到,我这里就是六千多人。
您可以带走一千人,跟您去突袭张家口堡了吧!”
这个袁赋諴,拼命突进,就是想让李俊多带走点人。
这番挚诚,忠心也是耿耿的啊!
李俊想了一下,没有采纳袁赋諴的建议,因为他有了新的计划:
“袁将军,我原来的计划是翻过前面这道山岭,从宣化府城边绕过去。
现在既然兵力充足,我们何不连宣化府城也一并拿下,作为转运物资的中转站呢?
今晚,我们俩带领两千新兵,加上我带来的特战队,一起去把宣化府城给夺下来,控制住。
这样,范老大人带领来的十万人及骡马,骆驼都可以进驻宣化府城。
等前方我们再拿下张家口堡和来远堡,范老大人再带领人马一下子涌过去,马上开始般运物资。
先搬来宣化府城,然后我们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慢慢转运回去啦!”
对这样的计划,袁赋諴当然举双手赞成。
这样,他就可以参与突袭张家口堡,还一直在太子殿下身边,对太子殿下实施最密切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