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
枪声响起!
清军骑兵队伍中一将军,一骑兵两个都栽下马去。脑浆都溅到了他们俩旁边,那几个清兵的头及身上。
石廷柱呢,他跟被狙杀掉的两人保持着十米的距离,就在他们俩的后面。
看看,这个石廷柱狡猾吧?
前天,也就是七月十一,石廷柱率军抵达保定。在保定府府衙,石廷柱见到了尚可喜。
两个人是老朋友啦,见了面都没那么多寒暄。
“哈哈,老尚,你都封智顺王了,而我,才是个一等昂都章京!还是你们这些汉人降将受大清朝廷抬举呀!”
石廷柱这样跟尚可喜打哈哈。
“哪里,哪里!石兄笑话小弟啦。”
尚可喜又怎不知满人和汉人之间的区别啊。
只是石廷柱之前也是明朝官员,跟自己一样,都是降将,这才敢跟他平等对话。
要是满清正儿八经的一旗之主来此,他尚可喜还不得跪迎?大气都不敢出,就别说称兄道弟,开玩笑,打哈哈。
“石兄啊,您终究还是满人,所以能够成为一旗汉军之主!我们这些个汉人,哪怕给个王的称号,有谁能给一旗兵统带?”
“哈哈,别讲得这么生份!现在不都入关啦,我们满人才多少?以后统治亿兆汉人,还不是要倚仗你们这些人?”
石廷柱啪着尚可喜臂膀,继续说道:
“你们这些汉官,今后前途才是大大的!朝廷既然都给你封王爵之位,将来必定给予一省封地,呵呵,到那时,你们这些汉王们,还不逍遥快活死!
我们这些满人,除非出自爱新觉罗家族,有谁可敢妄想王爵?更不敢奢望一城之封地啊。
所以,该是你们这些汉王,令我们这些满人羡慕!
就是将来,万一小弟落魄了,讨饭到了你的封地,还要万望老兄照顾一二!”
石廷柱讲的倒是实话,说得尚可喜心里真的可喜哦,可他嘴里哪敢就老神在在,受用擅痴呢。
“哪里会有那么一天!……不说这些,小弟置酒为老兄接风、壮行!”
……
席间,两个人谈起席特库,都是对席特库之死,感到不可思议。
“那天,我就在保定城里,刚刚给他送行后回来府衙小憩,睡了个回笼觉。正做梦间,就被叫醒。来人说固山额真他出城走有十里,就被杀了,尸体都抬回城里来了。”
尚可喜讲完他当天早上的经历,看着石廷柱,是想听听石廷柱对此事的看法。
“唉……”
石廷柱却是一声叹息后言道:
“前月,我们俩还在山东并肩作战,荡平了山东境内的大顺、大明残余武装。没想到,他仅早我几天出发,这时竟然与我已是天人两隔!
哎,尚老兄啊,你就在保定,离出事地点这么地近,你真不知凶手是谁,或是是哪方势力所为?”
“哎呀,真就是不知啊!”
尚可喜站起身,把头凑近石廷柱小声说道:
“听席特库身边人讲,那种火器不止在将近二百步的距离上杀死了他,还在他前面那山包上,杀死了十多个前去探路的搜索队。
我派人去现场,找回来了那种弹丸。老兄啊,真就不是我所见过的任何火器之弹丸啊!
这说明,我们的敌人,已经拥有我们所不知道的,领先于我们之火器不知多少倍的,先进武器了。
而且,看起来对方就是射杀像席特库这样的将领。
也许啊,你、我都在他们要射杀的名单之上!
所以,我们得十分小心,处处留意!
不瞒你说,最近几天,我白天都不怎么出门。就是去关帝庙去拜关公,我都是天黑了才去。”
尚可喜的话,真的惊到石廷柱了,到这时,他也站了起来,看着尚可喜,问出这个:“为什么啊?”
尚可喜说道:“远距离杀人,他首先要看得见啊。黑夜里,他看都看不到,怎么杀?因此,我感觉,夜幕就是最好的掩护!而近到我们跟前?他怕是不想活咯!”
“嗯,有道理!”
石廷柱这才点头,坐下……
也就是有了跟尚可喜的这次谈话,石廷柱才命令全军夜间行军;还不放心,又多安排了个替身。
如今,装扮成将军的他的副将死了;那个跟他相貌相似的兵士也死了。他还敢说敌人不是专门来杀他?
他想了一下,思虑是朝前奔还是向后跑。也就是这一迟疑,他把命丢在了这里。
沙土堆上,李刚开火后并没有从瞄准镜后面移开眼睛。他一边装弹一边观察着前方。
这样装弹的方式能够实现,就是他事先给狙击步枪找好了支架,肩窝还能够抵住,控制住枪不过多偏移。
装好了子弹,移动枪身,李刚看到被射杀的两个人周边,几乎所有人都被吓得面如死灰。而有个人却是在张望,而且,他已经看到了沙土堆上冲出去的特战队员,他都没有那么惊慌!
李刚将瞄准镜对准了他。呵!正主原来是他!
还犹豫个屁啊!
李刚心里骂自己一句后,瞄准,扣动扳机……
“啪!”
李刚盯着目标,亲眼看到石廷柱的头,像颗西瓜样爆了,他才站起。
……
回到基地后,李刚获得嘉奖,得以再次荣任特战队中队长。
对于死去的席特库,李俊这样评价他:
石家三兄弟都是悲剧性人物。
从他们祖父,到他们仨本身都是明朝的官员。虽然家世满族,但是在三兄弟投降努尔哈赤之前,还是忠于明朝的。
又是王化贞这样的明廷大员,遇敌来,首先想到的不是组织抵抗!而是丢下几万部队逃跑。
王化贞此人,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动不动就把部下骂个狗血淋头。弄得部下离心离德。
也就是这样的人还成为辽东巡抚。
也就是他的所做所为,导致努尔哈赤进攻广宁时,他的中军孙得功,副将鲍承俩先投降。
是啊,主将跑了,中军,副将都投降了。身为小小守备的石廷柱,及身为千户的两个哥哥,他们兄弟仨不投降?
任何时候,保命要紧!
投降后,努尔哈赤,皇太极对他们石家不错,加上他们本就是满族人。那么,他们还不效命啊?兄弟仨为满清朝廷各自都立下汗马功劳。
原历史上,石廷柱之人生真的辉煌。老而病死后清廷赠予他少傅兼太子少傅,谥号忠勇,立碑纪绩。他之后代绵长而荣耀富贵。
反观王应贞呢?他带害熊廷弼以“失陷广宁”,于天启五年“慷慨赴市”。他虽上下打点,但罪证确凿,被判死缓。最终至崇祯五年被处死。
虽然比熊廷弼多活了七年,可七年的牢狱生活是那么好过的吗?各种折磨,让他偿够了做人之苦!
回过头来,再说石廷柱兄弟。
如果当时的辽东巡抚不是王化贞这样的人,会有广宁失陷吗?
当时,会宁只要再守一天,熊廷弼就率援军赶到了。那么两面夹击努尔哈赤,最终结果是什么?
石家兄弟还会投降吗?
我们不能说,石家兄弟不投降,会在多大程度上延缓大明的灭亡,但是,至少说大明在辽东还多股力量吧?
而且如果当时的广宁之战干掉了努尔哈赤呢?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研究。
最后,还是要把李俊以尚可喜和石廷柱为例子,推展出的,大明朝廷在辽东失败的根本原因讲出来。
李俊说,大明一向奉行大汉族主义国策,实行收敛式的边疆政策。最终在边疆地区没有笼络住汉人之心,还将其他民族一步步推向对立面。
不是吗,尚可喜为汉族人,身背国恨家仇而投仇敌;石廷柱为满族人,最初都要效忠大明,被大明抛弃后当然会为满清卖命!
所以大明的基本国策从制定时始,就为大明灭亡埋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根!
至于收敛式的边疆政策之弊端,后文还有例子,来证明它的致命危害性。